' N* r3 D/ T, q& ?- w
微塑料摄入人体内会造成什么影响?相关研究仍在进行中,“目前全球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摄食含有微塑料的海产品对人体健康有影响。”不过,王菊英强调,微塑料可能继续分解为更细小的颗粒,潜在影响不可小觑,需要引起大家高度关注。
/ y; h$ o# Y1 h* b9 r ◆◆◆ 4 v, k/ F7 K1 K9 }% a, G4 q( {
南方周末记者 刘佳 $ b" r, e- |% Y& p: }/ W! a
在美国摄影师ChrisJordan的镜头里,死去的信天翁倒在地上,胃里残存着瓶盖、打火机、玩具、气球……这幅照片被广泛引用并出现在中国人的社交媒体上,从外卖餐盒到洗面奶里的塑料微珠,网红帖背后都指向了海洋塑料垃圾。 1 z# b7 B% }/ ], q4 v
(Chris Jordan/图) + t- _- p% a. ]% A
在中国社交媒体中,广为流传的除了“吃塑料死了的信天翁”,还有“含有微塑料的海盐、鱼类、贝类”等说法。 + P: I7 Q2 v$ A8 K. |3 ?
“不管是在海水以及海底、海底沉积物当中,都发现有微塑料的存在。除了贝类以外,在大型的哺乳动物体内,还有鱼类、浮游动物体内,都有检测出微塑料的报道。” $ W! t2 F9 A# [' A! Z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王菊英(生态环境部供图) ; X& s2 U% r2 L' z
2018年11月30日的生态环境部例行发布会上,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王菊英回应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时介绍。这也是官方首次公开发布微塑料的相关情况,“从目前国内、国际的报道来看,贝类当中普遍检出微塑料颗粒。2017年,我们实验室开展过相关的研究,大概76%的鱼类肠道、消化道都有检出微塑料。” + Y, C! w% _. E* O
微塑料指的是粒径在5毫米以下的塑料,包括初生和次生两种类型。初生塑料微粒来源于人造工业产品如牙膏、发胶、洁面乳和空气清新剂等,它们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难以过滤而进入水体;次生塑料微粒则由大型的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和微生物作用等碎片化和变小而成。 4 p, A" n1 B( [+ b4 a3 @/ F3 y
9 _, w3 K7 T* G1 L5 [
(梁淑怡/图)
3 a, w& O* q! A* |/ \ 此前,南方周末曾做过报道《海纳百污:海洋塑料垃圾最终会吃回人的肚子吗?》,有室内实验研究表明:微塑料颗粒能够被海洋生物摄食,对其造成物理危害,例如阻塞其摄食辅助器官和消化道、产生伪饱腹感、消耗生物储存能量等。
5 L/ R j: Q9 V: i H% I 此外,微塑料可能还会给海洋生物带来复合化学污染,例如塑料中的有毒单体、从周围环境富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等。这些污染物如在生物体内富集,可能随食物链传递,进而可能对海洋生物造成有害影响。
: ^( }: M! u% o9 ~4 ^; h2 f 不过,微塑料的影响仍然要参考剂量,同为微塑料,大小也不尽相同。
* `- V; t0 H, l 王菊英介绍,目前关于微塑料的研究还有需要进一步拓展,“有些检出浓度很高,有的很低,可能差几个数量级,因为测量时采用过滤膜孔径大小不一致。不同方法可比性不强,目前学界还在努力推出统一标准化的测量方法。” 4 O9 h! J* c' _! p% q7 r6 H
微塑料摄入人体内会造成什么影响?相关研究仍在进行中,“目前全球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摄食含有微塑料的海产品对人体健康有影响。”不过,王菊英强调,微塑料可能继续分解为更细小的颗粒,潜在影响不可小觑,需要引起大家高度关注。 1 q; \. N3 D5 ^+ s2 q# n
王菊英介绍,一名国外研究学者文章数据表明,在塑料回收利用率上,欧盟排名第一,为30%,排在第二是中国,为25%,世界上平均的回收利用率水平是9%。 8 ~4 g' J: `0 B! Y5 I( M
目前,科技部启动了重点研发专项,专门针对海洋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和防治措施进行研究。相关部门也从2007年开始实施业务化海洋垃圾监测,2016年开始对海洋微塑料进行监测。 & o1 i* X* B1 R; M
接下来,针对海洋塑料垃圾,中国将从六个方面开展污染治理工作:加强研究海洋塑料垃圾防治方案、加强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监测并掌握分布规律、加强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影响的科学研究、塑料回收与资源化、公众教育和推进全球海洋垃圾治理。 7 O, w5 ^2 G% l. h j' n& J$ P
编辑 汪韬 视觉丨翟月
- U" B7 n! q# b# y7 L+ O ? (本文首发于2018年11月30日南方周末,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请留言。)
, O& g! N' y5 @8 } ↓↓点击查看过往报道 + F; q2 F# f K a& e3 L& Q! T
$ E. i" I9 T+ }1 }8 e* ` · End · 0 r/ {2 S4 W- A$ p# b" J& N) A. t4 S
寻找绿色解决方案 & H/ l U& K; s% U
/ e& V1 L+ }$ h3 p
千篇一绿
. z! S& W3 j, G6 C" J 南方周末旗下新媒体
) e3 S0 h0 D/ T' @% b( ^, z) T 电话:020-83000817
/ n G/ U( H$ ?1 ]' o) M 邮箱:nfzmgreen@126.com ! |2 _) J7 O# P" j& l
; {6 y6 @" _" c2 h( v4 o
$ ?& k+ r5 {5 b+ U'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