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H! A9 T, z, Q' q& S' } P* F 香港讯 被誉为“东方之珠”的香港是否已经失去光彩?在地上和海里找到的答案或会有所不同。
4 d# Z4 ]* @. M9 B8 Y0 z, t
5 D# `" _$ y7 ^% z$ ]+ u) ?) w 城市发展令摩天大厦林立的香港成为璀璨的“明珠”,但也同时制造了严重影响沿海水域海洋物种生态的污染物,而持续的气候变化和珠江流域上的大坝亦改变了沿海生态系统。不过,到底人类活动对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多深,至目前为止仍未有确实答案,原因是我们对于香港过往的生态情况并无确实的数据可供研究之用。“例如,在50 到 100 年前,在有限的人类活动影响下,当时香港的海洋环境和生态是怎么样的?与我们今天看到的又有何不同?”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生态学及生物多样性研究部和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博士后洪媛媛提出以上的问题。
- G# b+ P5 R8 c* P 事实上,我们可以在现代化石记录中找到答案。洪媛媛博士及其团队利用保存在海底沉积物中的数万个小型贝壳化石,重构了过去约 50 至 100 年间香港的海洋生态系统,并基于另一共同第一作者、台湾国立清华大学赵莲菊教授新近开发的精细生物多样性分析方法,发现气候和金属污染是塑造香港当今海洋生物群落的两大因素。这项发现已于近日在科学期刊
: c3 q7 m1 i. v, `2 G T' w 《Anthropocene》 上发表。 , @% T7 c7 Y; D! m% r5 R4 p
第一作者洪媛媛博士指出:气候变化,尤其是东亚夏季风减弱,因而导致珠江雨水及淡水排放减少,这对香港东部水域,例如大鹏湾和西贡的海洋生物造成了重大影响。此外,废水中的金属污染和船舶使用的防污漆,也大大改变了维多利亚港等香港中部水域的海洋生物群落。 C" W& x. B6 e7 v
共同第一作者、港大生物科学学院、生态学及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及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安原盛明博士指出:香港东部水域的污染程度远低于中西部水域,但东部水域的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也更为敏感。未来的人为变暖可能促使全球海洋环流减少,因而导致东亚夏季风增强。因此,香港东部水域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面临珠江流量增加,导致盐度降低、浊度升高和环境益发浑浊的问题。我们的研究表明,这些环境变化将影响稀有物种的多样性;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比如香港,大多数物种都属于稀有物种。因此,预期的气候变化可能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 ~9 ~( E6 _- _2 ^' }9 r
$ }' Z9 E3 y6 U( |* l
% H4 ]! j9 B3 b# Y6 I 5 R# n" X" F4 I; A
' b# O- e' h* t
香港是世界上最大的沿海城市之一,拥有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维多利亚港。维多利亚港两旁分别为香港最大的市中心,即尖沙咀和铜锣湾。金属污染源很可能来自城市废水排放和船舶使用的防污漆,已严重影响维多利亚港的海洋生物。洪媛媛博士补充:“香港珠江口西部水域对气候和人为变化的抵抗力和弹性令人相当惊讶。我们的研究亦发现,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和脱氧(deoxygenation)对香港的海洋生态系统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这点令人非常惊讶。这可能是因为珠江口和南海藴含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降水量亦高;此外,与其他城市化海域相比,例如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旁边的切萨皮克湾、毗邻东京的东京湾及被众多欧洲城市环绕的波罗的海等,香港水域的缺氧情况其实并不严重。”洪媛媛博士总结:“在海洋领域,香港仍然是颗闪耀明珠,因为这里拥有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但我们的研究表明,气候和人类活动只在短短 50 至 100 年间已显著地改变了这里的海洋生态系统。与森林砍伐或其他土地改造相比,水下的变化更难观测。”
! {' a X7 I; X. L( d; k& }" H 尽管如此,小小的化石可以揭示过去几十年、几个世纪或更长时间的水下变化历史。另一共同第一作者、美国柯盖德大学Paul HARNIK博士指出,化石在推测未来环境上担当重要角色:“海底的贝类空壳使我们展开了时间旅行,回到过去的海洋生态系统,帮助我们研究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的环境变化到底如何塑造海洋生物群落。”
5 j3 z& U. A9 v. i2 E5 D; O' N (《中国基建报》记者 郭政新 香港报道)
" o9 \( L+ Z/ z- D: @' L' m- l# N: m! [
( g4 x4 H( h7 B) y% e
) X- x( P# P8 Y& h9 M$ S% u6 D% g6 w" B6 t" \, F% [+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