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理念下,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以象山西沪港为例 - 海洋生态旅游

[复制链接]
" i. M5 O8 G/ I& f- b( B

9 P4 U) s9 R" s. ~4 V

大海洋之机遇

; m- B9 b9 F2 v! E0 X. @6 E

海洋旅游仍是一片“蓝海”

- i" K) Z7 |3 W0 Y7 N3 j3 |* _

我国是海洋大国,从东北角的丹东开始,到广西的防城港一线,海岸线长度3.2万公里。根据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截止到2018年,我国海洋旅游产业达到3万亿,年增长率为14%。海洋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我国生态文明总体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海洋的文章,是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 w( Y' m& H& e; E3 `$ a& P2 p1 N

我国的海洋旅游长期处于发展缓慢的阶段,从新中国初期的北戴河疗养,到1992年设立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包含了诸多滨海度假区,到2010年开始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到近期秦皇岛阿那亚的网红崛起,海洋旅游正在逐渐步入新的赛道。相较于陆地旅游,受限于交通条件与基础设施的不足,当前我国海洋旅游仍存在些问题一是空间上仍然局限,仍以滨海度假、沙滩观光为主,面向海面的海上运动产品、邮轮产品、海岛产品等仍未完全走向大众。二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动力不足,产品基本上是沙滩加酒店,资源和产品整合度很低。三是影响力普遍较弱,尽管有三亚、厦门等具有品牌的目的地,但相比国际知名的海洋旅游目的地,如夏威夷、东南亚等国家地区,国际化程度仍然较低,大部分滨海旅游仅仅作为一个景点,对周边旅游、生产、消费等带动作用很小。

" ^. M/ X4 Q- s% y' G

全面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并不单纯局限于海洋和沿海地区,而是由海及陆,不断延伸、扩展和辐射到区域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各个方面。因此,目前的海洋旅游产品,远远不足以支撑我国海洋大国的地位,在可预见的未来,对沿海地区的开发仍然大有可为。

f' x- _2 B6 f

大花园之蓝图

+ x" n9 t; s/ W5 o9 I& V

浙江省海洋旅游的发展需求

/ [' ]2 {4 @/ Q4 k9 i+ x

放眼到浙江省,浙江省的海岸线长度位列全国第四,总长2253.7千米,2161个岛屿总数位列全国第一, 同时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省。浙江海洋工作的重点是坚守海洋生态红线,集中力量发展海洋经济,加强海洋资源管理利用和海洋科技支撑,加快海洋综合管理改革和创新。在《浙江省海岛大花园建设规划2019-2025年》中,明确提出了打造五条海岛旅游精品线,积极建设“海上诗路启航地”。在《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中提出打造“诗画浙江•海上花园”统一旅游品牌,全面建成中国最佳海岛旅游目的地、国际海鲜美食旅游目的地、中国海洋海岛旅游强省。因此“生态+旅游”的大花园是省内海洋多元化资源利用的主旋律。而2020年6月,西沪港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又成功入选2020年国家生态修复项目库,争取到2.1亿生态修复资金,为进一步打造省内海洋旅游示范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 r% k% n4 b# i: F: d

西沪港之挑战

; e" u) P# L: L

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变为旅游发展动力

* z1 B, I; S9 @& Q9 v

西沪港位于浙江省象山县,是象山半岛滩涂面积最大的内港,口小腹大,因此也是天然的避风良港,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使西沪港成为重要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及鸟类的重要繁殖地和栖息地。优质的生态环境给了西沪港发展旅游的先机,近年来,以“斑斓海岸”为主题,已在沿海区域建设了数十个旅游项目,旅游正处于起步阶段。

/ s4 w$ m' D5 m* r

通过分析西沪港的现状,项目团队认为目前仍有三大问题亟待解决。其一,可利用的开发用地非常少。西沪港的生态限制严格,在团队的初期梳理中,环港区域仅有8块大于100亩的可开发用地,支撑旅游度假目的地的建设有一定难度。其二,海岸的亲水空间缺乏利用。西沪港大量的滩涂空间视野开阔,但长期以来受入侵物种互花米草的影响,原有的渔民逐渐远离海岸,港内的亲水空间日趋减少,缺乏良性的利用。其三,乡村的文化挖掘略显单薄。随着渔民数量逐渐减少,陆地的农业生产活动正在慢慢取代近海的海上捕捞,传统的渔文化、诗词文化、非遗文化也未有影响力的呈现。基于此,西沪港目前与其他海港差异性不明显,旅游辨识度较弱,迫切需要进一步树立形象,打造深入人心的滨海旅游产品。

6 b6 p7 q# l* a2 F0 w% s

从渔村到海乡

( o9 i7 t, {! C. }: N

传统滨海乡村旅游升级的四步走方针

1 w# A |* n5 ]5 T% p `

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快速增长的今天,传统的滨海游中,吃吃海鲜、逛逛沙滩的玩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旅游发展的需求,游客要的不仅是眼前的风景,还有可体验的故事和能融入其中的生活。奇创团队在西沪港的项目咨询过程中,通过“绿色修复——蓝色生长——金色乡村——斑斓生活”四步走的策略,坚持生态为本,进一步深化西沪港斑斓海岸的旅游形象。

9 _2 \- d& E( y2 ?1 V! F1 l7 _

  第一步:绿色修复——重塑生态颜值

$ r1 q) U& ~' k* |+ w- S

对以浙江为代表的南方沿海地区而言,往往面临近海水质差、岸线丑、植被受入侵物种影响等诸多问题,因此海洋旅游开发的起点在于生态治理,用足够的颜值环境,给游客制造充满惊喜的第一印象。以西沪港为例,依托互花米草治理工程和滨海湿地生态恢复工程,通过重新种植具有海滨特色的湿地植物,如碱蓬、柽柳等,选择重点修复地块改造成五大滨海景观公园。而滨海岸线,通过滩涂、沙滩的改造,设置小品设施如灯塔、彩色沙滩等,建成网红打卡景观。以生态方式妆点海洋背景,使脏乱的海滩环境焕然一新。

7 O( j. {% L. O! @0 A

  第二步:蓝色生长——植入滨海运动

9 p" x4 ~; [5 Q; z

滨海环境下,受限于生态保护红线,建设性活动被大大限制,因此滨海旅游体验以轻体量建设的活动性项目为主。而运动休闲类产品无需建设用地,也正是对滨海观光的良好补充,而且能够促进滨海配套设施的完善落地。在西沪港的岸线建设中,依托生态海堤工程,项目组策划建设爱情绿道、荧光绿道、彩虹绿道、3D绿道四大主题段,形成总长近50公里的环海观光大绿廊,引导散步、慢跑、骑行、登高等休闲运动方式,丰富游客的。在沙滩滩涂改造的基础上,引入沙排、足球等沙滩运动和游乐场、音乐节之类的娱乐项目。在一无所有的岸线上,画下了一条蓝色的运动圈。

# i9 Q0 C) `, i, o/ t" t" m6 b* g

  第三步:金色乡村——振兴乡村产业

& h9 p' ~4 [) E. [( Q H

滨海旅游不应仅仅停留在水面与水边,更多的要延伸到陆上,为乡村造血,带来可持续发展的金色产业。以西沪港为例,共涉及黄避岙乡、大徐镇、墙头镇三个乡镇。项目组以“一镇一主题、一村一特色”的思路,依托现有的存量项目以及环境特色,提出黄避岙斑斓海岸、墙头诗画海岸、大徐静谧海岸三大主题。选择发展条件较好的乡村为示范,深度挖掘当地竹编、走书等非遗文化,充分利用黄鱼、海鲜等生物资源,积极引入艺术、营地等时尚业态,打造十大特色乡村,给乡村注入发展的动力,使西沪港乡村脱离千篇一律的传统渔村风貌,建设现代化美丽乡村。

4 ]) N, g, w5 B7 f& X

  第四步:斑斓生活——引领生活方式

1 P+ t# R' s- B' [/ G

滨海旅游开发的最终结果是要建成一个生活的目的地而非观光的停留地,要在游乐过程与度假生活中给予游客关于大海的神奇想象和值得惊叹的旅游体验。因此,从景点到家园的升华,必须配备多元化的可看、可玩、可游、可想的综合度假产品。西沪港在斑斓海岸的主题下,围绕美食、文创、运动、度假、活动、夜游,以科技灯光和网红体验构建了一个个斑斓场景,涵盖了从日到夜,从户外到室内,从海上到山上等各种旅游空间,为游客营造了一个沉浸式的乐在其中的海洋生活之家。

" D/ l) q7 [8 ^- r

结语:他山之石 

1 \8 d8 m( }' o# V. X% |" B% U* L1 @

在西沪港的整体策划中,从海面的生态修复为起点, 将一条滩涂堤岸打造为一个港湾公园,二是外圈做生活,将几个海边渔村整合为一个滨海目的地。西沪港方案独创了双圈模式,来解决传统的滨海开发中,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构建了一个以海洋带动陆地经济,以观光延伸产业升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既是对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浙江省大花园计划的响应,也为国内海洋旅游的开发探索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让从大海上岸的村民重新向海而生,让离开海岸的乡村重新因海而兴。

' ~ o0 L1 A+ s6 k+ M' h

4 o w0 d9 F& z

本文为奇创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5 E0 z( O# m" r! j 1 j+ d3 t5 b- ` 4 }) P, z. M7 s d!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半座山
活跃在昨天 17:1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