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与厦门大学联合开展本科生线上海上实习 -河北工业大学谁出钱办学

[复制链接]
1 l" X, y) y2 K- c3 B4 I! B

5月18-31日,我校海洋技术系17级学生迎来了一次特殊的“海上实习”。因受疫情影响,为保证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积极响应国家抗疫号召,充分利用线上资源,本科生院副院长、海洋技术专业负责人纪志永教授和海洋技术系系主任赵颖颖教授,邀请到了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及环境与生态学院的8位具有丰富海上科考经验的教师,结合本校具有海上经验的优秀教师,为同学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上实习课。

4 p. C( C# C) ~7 p. {

1 x e: b9 K8 F# N

此次,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蔡明刚教授作为厦方“教师组”的组织者,积极响应我校邀请,合理组建“教师组”成员,精心规划准备报告课题。环境与生态学院黄凌风教授、海洋与地球学院蔡明刚教授、李超副教授、郭东晖副教授、骆智斌助理教授、柯宏伟助理教授、宋希坤博士以及杨位迪工程师,分别为同学们带来了海洋生态学、水文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以及极地考察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分享。

1 r! u$ y: W3 y$ F! s9 ^) J

* S( R; [. i/ m$ n) M& d8 r

01

1 p0 m7 p& d" m

黄凌风教授—《走进海洋生态—兼谈海洋生态调查》

/ ~! F' s) g) s( Z

黄教授以海洋生态为背景,介绍了海洋生态的重要性,典型生态系统,生态利用和修复的重要性,海洋调查技术等内容。

. d' o" q+ T/ r' H9 p8 {6 p( P6 f

4 h4 v1 `. w6 `) \1 r

02

, i5 _9 T! t8 K' x

骆智斌助理教授—《海洋水文学调查》

& K) b* M# S# [% B

骆老师围绕海洋水文学调查的主题,主要从对水文调查要素与设备,以及站位设计与水文现象两大部分进行介绍。

3 U; D" n _$ ^! j* M( s

: P z" W# W) R' p! O# L6 ^

03

2 p* h p% R; ~( p; {; ~

柯宏伟助理教授—《海洋化学调查指导》

& C. ^; c, i1 B$ E8 o

柯老师的报告主要从海洋化学调查的重要意义、常规方法、水质状况评价方法及厦大本科实习及“海丝学堂”简介四个方面展开。

; N& D" O9 C) H6 F! c

( f0 V; V! t% R8 [

04

1 J$ H7 C* ]* D5 z9 G G2 l

杨位迪工程师—《遨游海底,与深海精灵面对面》

: K Z! _$ m# ^' c& X& N

杨老师主要基于嘉庚号南海遥控深潜航次,详细介绍了水下机器人ROPOS的组成、布置、安装、测试以及作业等信息,并分享了海底摄影作品,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海底生物的视觉盛宴。

& F$ m! j/ g1 E: z# j! h' e) O$ ?/ B

/ G; x3 J+ w5 X0 t) F7 p

宋希坤博士—《海洋底栖生物调查》

2 ?7 O5 K' M/ C8 k @4 k( h

05

8 ~. r# R+ D$ x$ E( ~! A" s. D

宋老师主要从海洋底栖生物分类的理论部分以及实际调查案例的实践部分进行分析讲解,包括泉州湾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潮间带调查以及浅海/深海底栖生物调查。

3 ?+ f% `/ D' a

( `/ o( l+ F- ^2 {

李超副教授—《海洋地质调查—以牛头山火山口为例》

8 W# a# n* G4 C' m

06

) q- Y8 b2 W: G( D5 ~

李超老师的报告主要从海洋地质调查基础知识、牛头山火山口实习案例以及漳州古火山视频欣赏三个部分展开。

* c$ O5 y6 Z" ~" g. `& D% a7 i! l

, J2 Z" z1 Y. L8 i- c9 H: Q

蔡明刚教授—《海洋科考纪实—以中国北极科考为例》

) {. v0 w" V, B4 X, F

07

3 j. P! G! h1 z% y

蔡教授具有丰富的极地科考经验,为中国第3、5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本次蔡教授以第三次北极科考经验为例,讲解了北极考察的重要意义、第三次北极考察的主要内容以及极地科考生活感悟分享。

) k# i" d: k: I( O$ h

) b& B2 B; w) m( _' x. n

郭东晖副教授—《海洋浮游生物分类及其生态调查》

' y& c: ~9 J- I1 x8 N

08

o7 e# ^6 r* t

郭老师主要介绍了浮游生物的分类(包括浮游植物2类和浮游动物8类)及其鉴定与分辨,以及生态调查的相关内容,包括调查规范,调查的时间、次数、设备以及采样准备、样品整理、分析等具体内容。

$ X' C' w/ o+ c4 E

; o1 @+ A+ }9 o6 m# I( H2 p, h) t

郭老师主要介绍了浮游生物的分类(包括浮游植物2类和浮游动物8类)及其鉴定与分辨,以及生态调查的相关内容,包括调查规范,调查的时间、次数、设备以及采样准备、样品整理、分析等具体内容。

- N2 `; q1 R: v; }- W7 u% k

/ V$ r- E3 H7 |+ v' o. T) B( Y3 c

学生反馈

% m) j+ ?1 M4 p& c6 |: p9 B

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我们就首次线上海上实习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满意度调研。以下为学生代表的心得体会。

6 x. Z7 }3 C! X! G$ X ~% d

为期两个星期的线上海上实习最终迎来了结束,心中有些许的不舍,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尽管实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所得到的收获却是无限的。通过对这几次课程的学习,使我很受启发和教育,以前很多不懂不会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补充,让我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进行亲身的实践才行。尽管本次实习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突然来袭,使尚未返校的我们都被迫留在家中进行网络学习,但是有了老师们生动的讲解,我们就好像亲临现场一样,进行了海上实习。所以在此我要感谢厦门大学的老师们,是他们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同时也要感谢本校老师的陪伴,为保障本次线上海上实习保驾护航。

. S4 D. X% d% }4 ^4 G! `

——海洋171李子航

% S2 `$ v1 v, X0 |; r

首先非常感谢厦门大学的各位老师和武老师、穆老师为我们带来的为时两周的精彩的海上实习课程。因为疫情的缘故,原本很是期待的海上实习变成了线上实习,说不失望那肯定是假的。但是后来看到赵老师为我们准备的“厦大天团”,又觉得这次线上实习赚到了。厦大的教授、老师们结合海上科考经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我们讲解了关于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海洋气象水文观测调查。整个实习过程内容充实又不乏味,老师们在讲解理论的同时又穿插海上科考图片、影像增加课堂乐趣。通过这次线上实习,我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拓宽了视野,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体验各位老师所描述的调查过程。

9 ^ B% y' W4 L5 `

最后,再次感谢老师们的精彩讲解!

9 N4 A) L! G$ p

——海洋171智旭蕾

# \4 A* U8 P1 s1 {3 o

经过两周的线上实习,我觉得不比实际海上实习体验差,厦门大学的老师进行介绍和讲解,我对海洋调查有了深层次的了解,不同的老师分别对海洋水文调查、海洋地质调查、海洋生态调查、海洋化学调查、海洋底栖生物调查、海洋微生物调查等进行讲解,我认识了一些海洋调查需要用到的器材,还知道了调查的具体流程。老师们的讲课风格都很风趣,我收获了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收获了科学考察精神,那种克服一切困难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晕船是常事,经历过痛苦总会有收获。

: `: q% \+ q- ?# t

——海洋171张昕玥

% C* d+ e" n( n2 Y

通过这两周的线上实习,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黄凌风教授向我们介绍了海洋生态的调查,向我们展示了海洋的魅力;骆智斌教授向我们讲述了海洋水文调查,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柯宏伟教授给我们讲述了海洋化学的知识,让我们听得如痴如醉;还有杨卫迪工程师,给我们介绍了他的实习经验,还有宋希坤教授、郭东辉教授、蔡明刚教授以及我们学校的武洪庆老师和穆迪老师都教给我们很多知识。这次海上实习虽然没有去海边,但是老师们为我们费了很多心思,给我们讲述了丰富多彩的海洋调查以及海上生活,让我们对海洋充满向往,特别感谢这些老师们的无私奉献!今后一定会好好学习海洋知识,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

2 J% j: k" C; u) S- ^+ D

——海洋172张季红

8 I# n. g; R/ ]

为期两周的海上实习即将过去,首先肯定要感谢这次负责组织的老师们费心费力组织了这样丰富的线上实习,无论是请来厦门大学的老师们来讲座,还是各种学术、实践、程序方面的课程设计,用心程度是可以感受到的,作为海洋的同学错过了弄潮的机会,失望无法避免,但是这样的线上实习,也从另一种角度给了我们很大收获,远到学术前沿的开阔眼界,近到对于保研考研相关事务上导师角度的看法,都是很难得的机会。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杨位迪老师,他擅长潜水,精通摄影,在他的镜头里,的让我看到了一条不一样的科研路,还有不止一位老师对我们讲的,“不要被本科的专业所束缚”、“一定要多学东西,科研路还很长很广”,我才突然深刻地明白原来科研也可以那么丰富多彩,充满了那么多可能。

2 M8 t0 n7 R" n% w# W+ Q/ X, p8 d

——海洋172徐文涛

0 O8 x b; M8 b- `6 | U

本次实习让我们看到了课本之外的海洋,虽然很遗憾地缺少了实践过程,但老师们专业的知识和生动的语音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海洋的魅力,重新认识了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大海。虽然是线上实习,却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强了作为海洋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为我们在未来工作中学以致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还通过老师们的讲解见识到了许多先进的海洋监测仪器,让我大开眼界。同时也看到了一代代海洋人为海洋监测所付出的努力,一块小小的检测平台不知付出了多少前人的心血,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的。

" ?) j M, u6 G3 Y$ H2 X# K( f

——海洋172冯明远

# R" J o; e6 X% l

从同学们的反馈可以看出,大家对此次的线上海上实习是非常满意的,也为我们今后的实习方案改革指明了方向。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及校际、校企等合作模式,进行线上优质资源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是未来更有效的实习课程模式。

4 k/ }- t* d4 h, q

本次,我校与厦门大学实现了校际联合、协同育人,联手举办的线上海上实习工作圆满完成。再次感谢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及环境与生态学院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

`% ^0 m9 d) g2 B$ 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河北工业大学,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产经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1 B1 _7 G$ J6 w3 [8 C6 _& n5 l; C, `5 c% p' H7 t # h' m6 S0 A. l. O , ?3 {$ q; [1 Z5 `) D! E' {7 y9 D9 X( |- r/ h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莱发包装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