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3 t+ B4 Y) R6 a 本文来源王诗成专著《海洋生态经济路径研究与实践》上册" f, D# h! d( S7 ?/ d$ x# Q
+ b- e) _ t: o0 x& s4 m
人类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当今人口激增、环境污染、能源短缺成为全球性的三大问题。人口作为社会的主体,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而资源的永续利用与环境的合理保护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的接合部与过渡地带,全球约60%的人口居住在仅占地球表面19%的海岸带地区,世界上人口超过160万的大城市的2/3坐落于海岸带地区。同时,海岸带地区拥有全球初级生产量的近1/4;提供世界渔获量的约90%。
+ B& \; x/ T8 v8 j( c 海岸带地区作为沿海国家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区域,更具特殊性和重要性。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海岸带的开发力度还将进一步增大。海岸资源的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对保障全球沿海地区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I/ T1 v$ V. r; O8 y! q
21世纪是海洋自然环境保护与资源持续开发并重的世纪。海岸带资源丰富且环境敏感脆弱,既是高生产力地区,又是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海岸带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着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群,成为资源丰富、物种多样、具备生产力高速发展条件的经济带,同时,海岸带也属于生态环境敏感地区,即海岸带是对生态环境系统具有特殊价值的稀有动植物的生长地和栖息地,极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而造成环境的恶化。 * {, [% g+ _8 j I2 R4 P3 e0 Y0 Z
" n6 b/ \* h+ X! F
海岸带的利用涉及滩涂利用、资源开采、港口建设、海水养殖、沿海旅游等多方面的内容,不仅关系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沿海生态环境有直接的影响。一段时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利用意识淡薄,对海岸带产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出现了盲目的、掠夺性的乱开发、乱利用,造成了海岸带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这种重开发、轻保护,只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的观念和做法,势必给海洋环境,尤其是生物资源带来灾难性后果,危及当代殃及后代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国在开发海洋的过程中,必须科学开发、节约集约使用海岸带资源,加强海岸的自然、人文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实现海岸带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协调统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U# E, d' K n$ a 一、我国施行海岸带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K i, K/ J6 b' I3 d 1、海岸带资源与环境是我国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部分 % W$ u: t$ r. @) ~9 k% W
海岸带资源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基础。我国近海大陆架宽阔,沿海地区跨三个气候带,全部处于中、低纬度区,气候总体受季风控制,全年降雨量充沛,沿岸人海河流和沿海港湾众多,近海水体活跃,海水营养盐丰富,适宜众多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使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 r8 I; l% b9 w: q
我国海岸带滩涂面积217万公顷,沿海每年自然淤积新生滩涂为3万~4万公顷,广泛应用于海水养殖、围垦、种植、晒盐等;近海渔场总面积为2.8亿公顷,海洋生物3000多种;近海大陆架石油资源储量255亿吨左右,天然气14万亿立方米以上,成为我国陆地油气田的战略接替资源;全国宜建中等以上泊位的港址有160多处,其中可建万吨以上码头的港址有40多处,可建10万吨以上泊位的有十几处;具有开发价值的景点有1500多处,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另外,我国的海洋矿产、海水制盐、海水综合利用以及海洋再生资源如潮汐能、波浪能、海洋热能等资源蕴藏也十分丰富。我国海岸带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前景十分广阔。 . p+ T9 @# D2 C w
海洋、森林、湿地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海岸带环境保护日益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近年来沿海各级人民政府逐步将海洋工作摆到了重要的议事议程。随着新一轮沿海开发的全面展开,海岸带生态系统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物种安全、食品安全方面意义日益凸显,对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药物等海洋产业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抵御海平面上升、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e- ^8 }2 P6 F' \: \# \
( [4 K: Y- {+ G' {3 |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事业发展迅速,海洋经济的飞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目前,我国沿海海岸带地区以15%的土地养育着40%以上的人口,我国70%以上的城市分布于海岸带地区,我国海岸带地区的工农业增加值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5%。近年来海洋产业产值平均每年以13%的速度增长,据有关部门统计,2007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492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1%。其中,以海岸带经济为依托的沿海市、县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沿海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53.1%。中国国家海洋局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10年,中国海洋产业总产值将达到31260.7亿元人民币,海洋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7643.2亿元,海岸带经济将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 w3 ^7 {9 Z i6 S( j( h$ L 我国海洋资源与环境巨大的优势和开发潜力,为海洋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
$ u6 W0 N3 x4 \( u3 v! _8 i 4 P3 h/ c6 L7 U, h0 e! E3 ?
2、目前我国海岸带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面临形势严峻 ' u# B' w1 B, _
随着海洋经济迅速发展,海岸带生态系统正在承受巨大压力和影响,海岸带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和挑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 & x; B. y# e; a0 \! Q4 \5 y
(一)海洋国土观念不强,乱开发、乱利用的现象普遍存在,不仅使资源的优化配置难以实现,而且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破坏了旅游资源和生物资源。
! O( h7 U* \- J5 B) C (二)海洋产业结构层次低,科技含量不高,资源浪费严重
# ]( C7 u. Q; p7 {# L4 [# a4 L 我国与发达海洋国家之间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科学技术水平低;产业结构空间配置趋同化明显,地区产业布局缺乏特色,降低了结构功能作用,影响宏观经济效益。行业技术装备落后,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益差。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应用,受人才资源和资金“瓶颈”制约,发展十分缓慢。海洋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大部分水产品为粗加工,科技含量低,高附加值海洋产业还形不成气候。 , f+ w. K, Q& F( F4 J5 p
(三)海洋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4 B3 x/ y' T- p" U3 A: o
近些年来,由于沿岸城镇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放人海,致使海岸带生态环境快速恶化、生物种类急剧减少、资源与功能急速丧失。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减少了物种的多样化,加剧了自然灾害的程度。海洋自然和生态的破坏,使台风、风暴潮、海上大风、赤潮、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频发。
9 r5 h$ d& s, V5 n& M4 H. q# q, j
4 f4 ]& v% G l, L (四)部分近海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破坏了环境的生态平衡
3 @1 j1 C7 s5 m9 _+ z V g( _ 由于渔业资源开发强度过大和利用不合理,渔业资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近海传统、大宗的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目前,渤海主要经济鱼类如小黄鱼、带鱼、鳓鱼、真鲷、牙鲆等因过度捕捞已严重衰退,甚至濒临绝迹,取而代之的是营养层次低、生命周期短的青鳞鱼等中上层小型鱼类。优质鱼类占总渔获量的比例,已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5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0%。由于掠夺式的捕捞生产,资源量的急剧减少和捕捞成本提高,我国捕捞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大批大功率渔船望洋兴叹,渔民生活受到了影响。
4 h, b; C- m3 g2 g7 [7 e (五)海洋综合管理滞后,海上矛盾突出 . g( B* h$ z6 p3 F! }. j4 [7 F
目前,我国海洋和海洋资源法律制度现状已难以适应海洋开发、管理和维护海洋权益的需要,尤其是海洋和海洋资源综合性管理的法制建设滞后,加剧了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的无序和无度。沿海各省市海洋综合管理的机构尚未健全,体制尚未理顺,国家和一些省市多头设置海洋和渔业等管理体制,对统一管理带来较大困难。目前,海上执法部门,如海监、渔政、环保、港监、公安、边防、海关等各自为政,力量分散,形不成合力,无法对海洋实施统一、有效的监督和监察。
0 u4 H! m$ s; O7 Z9 s 二、我国海岸带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 c& {; n5 {6 C3 R
近年来,国内国际合作交流不断加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为壮大我国海岸带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发展水平、加快海岸带环境保护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家对海岸带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建设日益重视,先后制定出台国家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政策,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海洋部门在海洋生态保护中的职责,对海洋开发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目标。
! S5 f, Y& Q( i# X6 f 沿海各级政府和各级海洋部门正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从建设海洋文明的高度,广发深入开展海洋资源管理和海洋生态保护建设工作。例如,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在出台的《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实施集中集约用海,以科学开发和高效利用海洋资源”;在组织编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集中集约用海规划》中要求“调整海岸线生产力布局,改变传统的分散用海方式,在适宜海域实行集中连片开发;探索新的空间架构,改变传统粗放用海方式,提高单位岸线和用海面积的投资强度,从而占用最少的岸线和海域,实现最大的经济效果;加大对陆源污染源的治理和控制力度,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开发与保护、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的有机统一”。这都将极大促进山东省海洋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全国新一轮海岸带开发利用浪潮中将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海岸带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岸带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也面临着基础能力薄弱、资金技术缺乏等更大的挑战。 $ n* `7 ]7 [7 o' x, n; X8 g" L
三、实施海岸带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
( e W7 p- `$ A& p" G6 Z4 b (一)指导思想 0 T& @9 O, ~9 w' z3 U8 L: F& A1 ^" E
综合考虑我国海岸带资源巨大优势、生态环境的支撑能力,国家海洋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在实施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以保证海洋经济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为目的,处理好速度、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短期与长远、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转变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优化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统一,使海洋经济发展既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又不威胁未来的发展。 % x' c0 E6 q) j7 w% j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海洋产业化、现代化与海洋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贯穿于海洋开发利用的始终。在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单纯污染控制向污染控制与生态建设并重转变;由单纯环境管理向环境管理与服务同时转变;由被动应对生态破坏向主动预防和建设转变。以控制海洋环境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海岸带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体系为目标,科学确定海岸带资源的综合价值、再生能力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综合利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协调海洋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促进人与海洋和谐,重点推进生态环境污染控制、海洋保护区建设、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修复与科学用海,海洋环境执法监督、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能力得到提升,促进我国海岸带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为我国海岸带地区提供健康安全的海洋支撑系统。 - Y$ \4 _. d& i+ N- w
" ^ ^4 u m! F- D (二)基本原则
/ i1 C5 [+ b9 \$ J) ~ 1、海陆统筹、以海定陆、统一规划、综合管理 . h7 R; F1 U( S
基于海洋环境容量,实施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以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为出发点,实行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统一规划,综合管理。沿海社会经济发展与海岸带承载力相结合,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陆源污染控制与海洋环境容量相结合,污染防治与沿岸流域、城镇污染防治相结合,陆源污染防治和海上污染防治同步实施。公众参与,统一协调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4 B4 Y# ?8 h 2、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 G- F' M( i, A- V) q 充分体现以污染治理化解环境压力、以资源节约优化经济发展、以环境友好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科技发展思路,改善海洋环境质量、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保障生态系统安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Q6 }& O+ A+ b9 \2 `( p4 q 3、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并重 ; P# E7 W( U, ~; A8 i
基于海洋环境属性和沿海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科学地调整海洋功能区划、海域开发利用规划、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在海洋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内限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强度和开发重点,使海洋开发活动有度、有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 x7 F) P4 K3 ]* k1 {% a$ K
4、突出重点,因地制宜 9 i* p: O8 O, P9 g, U c
坚持生态需求与社会接受能力相结合,突出海域主导功能的恢复与保护。实行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分步实施,分区推进,因地制宜采取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生态保护和综合整治等措施,使受损的生态区域主要服务功能得以恢复,典型珍稀物种及其生境得到严格保护,脆弱敏感生态区域的开发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系统保持健康稳定。 8 L+ u# X/ r, k' B$ Q) e9 Y
5、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 ) Q3 W; A* P. m! ~/ |
既要立足海洋生态环境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海洋生态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前瞻性。
, d+ v. @' Y0 R9 w9 g0 h
$ A' q8 J% `5 k4 q, B0 h0 y 2.遵守的原则 ! G% I. M) Z( L a; x
根据《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的规定,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 h2 | [3 B' g4 d6 V1 C
一是经济效益原则。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注意研究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开发适应市场需要的海洋产品,提高海洋资源的经济效益。促进海洋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迅速向集约型的转变,节约能源,降低消耗,优化产业结构,强调科技进步,走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集约化发展道路,发展新兴的海洋产业。 ( r8 A0 P! I4 Z# a; `% N+ m! e8 Q
二是适度利用原则。资源利用的规模和速度要有一个适当的数量界限,即适合度。这个度对于海洋生物等可再生资源来说,就是不超出资源自身再生能力的临界点,以达到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能保证资源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目的。对于海洋金属和非金属矿产、海洋油气、地下卤水等不可再生资源,要坚持节约使用原则,以延长资源的使用年限。 3 F" ^' C* W6 e. e1 j
三是环境优先原则。对海洋资源的开发,要坚持环境保护优先,应以不对其他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损害或不危害生态环境为前提,把各种开发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不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科学合理地利用海洋资源,保持生态平衡,防止和减少由于人为活动引发和加重海洋灾害,防止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的行为。 0 [& O( q# Z. ^! S3 S- B; x
四是综合利用的原则。对海洋的开发应进行综合考虑,要有科学的统一规划、协调一致的行动。人海河流的沿岸、沿海带和岛屿的开发及产业发展必须综合规划,要避免顾此失彼、边建设边破坏以及由此导致经济效益不佳、环境与生态破坏的后果。同时,在对资源的利用上通过对资源进行深加工达到多种目的应用,使单一的资源产生多种使用价值,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 $ u, B0 ~- W/ P% F
5 a" U6 D$ v/ ^6 z* f+ A( m 五是协调发展原则。海洋经济发展要与陆域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遵循多学科合作研究海洋的协调;各个产业发展要相互协调;各海区海洋经济发展相互协调;海洋与陆地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海洋重点开发区域与沿岸体系建设相结合;海洋资源开发规模与海洋资源、环境的容量相协调;海洋经济的发展目标与海洋环境保护相协调等。 * G" n; o& u4 c+ q: L' s% D
(三)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j' h$ c! [0 ]5 O
实施21世纪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充分发挥海洋区位、海洋资源和海洋科技三大优势,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配置经济资源;大力实施科教兴海,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产业化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坚持依法兴海,强化海洋综合管理,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洋经济、海洋生态和海洋社会效益的协调健康发展,最终建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海上中国”,争取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0 E! U5 Y+ ^4 G2 U6 s0 m 四、实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 t$ q7 H/ u F. T! f (1)加强宣传教育,转变观念,提高全民的海洋可持续发展意识。 ) y7 x* {! u& I) {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务之急是提高全社会对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增强可持续发展观念。过去,海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正确认识海洋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没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导致行为的盲目性。因此,要利用报刊、广播、影视等宣传媒介和舆论工具大力宣传保护我国海洋资源、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紧迫性,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实施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提高管理决策者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自觉性,并将其贯彻到各级政府的规划、决策和行动中去,使海洋可持续发展思想纳入决策程序和日常管理工作之中。
( L4 X5 B$ {+ a 通过宣传提高公众的海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素养,使人们认识到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尤其是在人口不断增长、陆地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从长远利益着眼,为子孙后代着想,必须提高全民的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树立“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观念。形成人人关心海洋、人人支持保护海洋的局面,真正做到靠海吃海,吃海养海护海,使海洋能够长期持续地为人类造福。 0 p3 e) C" l0 M1 F. V3 M
& P2 r! D' N* S+ l" f: N+ H/ w
(2)加强海洋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海。 9 Y# v& U0 `- `/ ?2 R
建立我国海洋可持续发展法律体系,要以《公约》为基础,加速国内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立法。要通过国家立法和国际谈判,尽早划定我国管辖海域的范围,并采取适当措施,对管辖海域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以维护我国海洋主权和权益。加强海洋执法队伍建设,渔政、渔港、海监、港监以及公安、边防、海关、海军等要协作配合,形成合力,逐步由部门分散执法过渡到全国统一的海上执法。 2 r4 p* E/ W3 A2 Q
鉴于目前短时间海上统一执法有很大困难,建议国务院主管编制部门召集各海上执法管理部门的代表和专家组成统一的执法协调机构,进行国内外情况调查研究,然后经论证提出我国海上统一执法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编制方案,报经国务院批准后贯彻落实。要继续严格贯彻实施《渔业法》及其实施细则,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开展我国海域渔业资源最佳可捕量研究,制定渔业资源限额捕捞管理法。 7 U6 c1 ^" B7 \6 `2 V$ W
要以渔业资源再生产能力和增殖能力为标准,科学论证和制定每一个海区资源可捕量,按可捕量控制海上捕捞许可证发放和每证的可捕量限额,在规定可捕量的同时,也要对不同渔汛、渔区可使用的渔船和渔具种类大小、数量以及可捕鱼类标准作出规定。依法从重查处乱围海,乱填海,乱倾废和电、炸、毒鱼作业的行为。通过推进依法治海,使海洋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促进可持续发展。
6 i& b6 p3 _% m8 k (3)强化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 % F" K2 \! U. R9 u& V7 X
强化海洋综合管理是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的海洋开发涉及众多行业部门,但海洋是一个统一的自然系统,对海洋中任何一类资源的开发,都可能对其他资源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并不可避免地打破原有的海洋生态平衡。这一客观规律决定了海洋分类管理的局限性。因此,各行业、各部门要从全局的利益出发,协调配合管理好海洋,并站在21世纪海洋发展战略的高度,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有权威的、能真正行使综合管理职能的海洋管理机构,摒弃急功近利、各自为政的做法,减少开发利用的盲目性和短视行为。 % @1 \* o+ k4 M1 b5 { X% L$ f
要按照“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强宏观调控。要认真抓好海洋各产业的协调发展,比如海洋渔业、滨海游乐业、港口运输业和临海工业等都必须以战略的眼光、全局的观念来考虑,努力提高海洋开发的整体效益,切不可片面强调发展某一产业而忽视了对其他产业的影响。海洋产业的内部也要做到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 F* r8 i& `9 q: d# R! n5 I
要推行海域使用许可和有偿使用制度,鼓励生态养殖,对乱围垦、乱填海及严重污染海洋环境的滨海工业,要严厉查处和治理,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不批准上马。国家要从未来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制定全国海洋开发总体规划,沿海各省、市、县要根据全国规划的布局要求,制定地区性发展规划,进行反复地分析、论证,因地制宜,选准本地区海洋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2 Y/ d B, U& O3 v$ C0 H 要在摸清海域资源状况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基础上,科学地制定海洋功能区划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充分发挥海洋功能区的作用,使海洋开发活动避免盲目性和无序、无度的状态,实现海洋资源开发决策、管理的科学性,实现海洋资源利用的合理和效益,减少对海洋资源的浪费和海洋环境的破坏,努力实现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 ! x9 j* x+ Q1 ]! v
(4)调整海洋产业结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 T' j; q/ D3 `( J$ h1 D" @% C
当前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仍处于低级发展阶段,第一产业约占海洋总产值的50%,第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目前美、日等发达国家海洋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约为8:59:33,形成第二产业为主体、第三产业为支柱的高层化结构。因此,必须大力调整海洋产业结构,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加快海洋二、三产业的发展。
" W$ o7 I+ G* G 2 S+ g. o; ~" O) a3 B
要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促进海洋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推动渔业经济由量的增加转到质的增长上来。现在近海渔场资源破坏严重,大量的基础生产力闲置,如果充分利用这些生产力,走海洋牧场建设之路,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力推进渔业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化,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寓钓于乐,加快走出去,到公海捕鱼,到国外合作搞养殖、捕捞、加工,增加鲜活品出口,增强创汇能力。 ^5 h6 H7 m7 T5 k4 b& C5 q
要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在投资兴办海水养殖基地和发展海洋捕捞业的同时,引进先进生产线,兴建精深加工基地,建立起种苗培育、养殖、产品加工、包装、储运、饲料及供应、产品经销等相互配套、综合经营的“一条龙”体系,以实现海洋二、三产业增加值的迅速提高。要大力发展以海洋生物等为资源的海洋工业。在沿海藻类养殖业发达的地区,发展制碘、褐藻胶等化工生产,利用海洋生物发展营养滋补食品,开发海洋药物等等,并迅速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占领国内外两个市场。加快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建立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系统。(2010年 作者:王诗成)
/ T* K- q6 y- X5 C: D# F 文中图片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P$ j. ^. W3 g! G& \- t, J3 u
6 N* [+ [, T( _6 a$ C
; m& f" o7 Q& `4 s) B
8 T! J- Z, M- H& G: \/ j
$ N/ {0 `0 ?8 N%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