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于美洲东海岸,却横跨万里扎根中国;被列为全球最危险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却又一度成为护堤保堤的能手。自1979年被引入以来,互花米草在我国沿海地区迅速扩张,在提供了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逐渐成为沿海滩涂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植物。11月28日,第二次全国互花米草防治工作现场会在东营市召开。一年内召开两次全国性的治理工作现场会,其紧迫感可想而知。本次会议总结交流了一年来的防治成效与经验,对下一步防治工作进行了部署。! B0 m. ~7 G. B( \
从“绿色堤坝”到“绿色荒漠”
# ]. r+ X2 C+ d' z. D每年十一月,在被称为“鸟类国际机场”的东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数难得一见的珍稀鸟类不远万里横跨山海而来。东方白鹳展露出优雅神秘的身姿,黑嘴鸥在海滩自在地嬉戏玩耍。河流与海洋、候鸟与水草、人与自然,互不干涉却又相辅相成,在黄河三角洲之上共同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9 Q0 P' Z" |( k5 h8 |$ y然而在这幅画卷中,一种不起眼的植物曾沿着漫长的海岸线悄然生长、蔓延,肆意扩张着本不属于自己的“领地”,使本来和谐美好的画卷面目全非。“它叫作互花米草,是一种有着诗意的名称和顽强生命力的外来物种。”在垦东12平台,正在进行生态修复作业的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谢湉向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介绍,上世纪七十年代,为满足海堤防护的客观需要,专家学者将厚望寄予在了一种原本生长在美洲大西洋沿岸的小草身上,使其远渡重洋来到我国扎根落户。; D6 o( b2 m3 p$ L
“它当时带来的防护效果是极为可观的,只要种植在海堤之外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海浪的强度”,谢湉表示,得益于超强的适应能力,无惧海水盐度以及缺氧环境,互花米草成了天然的固滩能手,在人工修建堤坝外又形成一道“绿色堤坝”。据了解,1994年,台风登陆浙江温州,掀起7米巨浪,导致受灾区域70%的石筑海堤被冲毁,但其中有15公里海堤却由于堤外200米宽的互花米草带而安然无恙。
7 ^; M: b1 ?) f. l显著的防护效果与宽松的种植条件使得互花米草一跃成为各沿海省份海岸堤防的一大“功臣”,逐渐出现在我省沿海各市。记者了解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东营开始了对互花米草的引进尝试,“起初引入的二十多年间,互花米草虽有少量扩张但整体规模变化不大。”谢湉表示。
# E7 m5 |8 ^ ~) N0 V8 v7 h$ K时间来到2015年,山东互花米草的繁殖突然进入了快速爆发期。2021年,全省互花米草面积不断扩张,最多达到1万多公顷,同年,中国学者通过分析遥感数据发现,中国沿海盐沼的48.3%已经被互花米草占领,面积约600多平方公里,严重威胁沿海湿地生态安全。互花米草在悄然间连点成片,给临近生物的生存带来了极大压力,不少区域甚至仅剩互花米草一种作物,生态多样性不复存在。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绿色堤坝”,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绿色荒漠”。" `. Q9 u: i( `! ]8 L" j1 H* O" P
一场沿海治理的“硬仗”
- R1 G6 x+ q6 a& X6 O; b' P8 R: _ p随着互花米草的肆意扩张,在东营市,鸟类栖居的天堂遭遇前所未有的威胁。“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本来有着面积广大的盐地碱蓬生长区,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嘴鸥的重要栖息地,被互花米草入侵后,逐步替代为单一的互花米草群落,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也使黑嘴鸥失去了家园。”一位受访专家表示。受互花米草影响,山东胶州湾等区域的海滩蟹类、贝类等底栖动物也在互花米草侵占下基本消失。种种因素叠加下,互花米草的治理成为一场不得不打的“硬仗”。) Z& `" }! X+ T$ \) ^/ ?1 H
“这种植物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除了其极强的适应力外,还与其恐怖的繁殖力以及缺乏天敌有关。”谢湉表示,互花米草单株最多可产生600多粒穗粒,在不加以控制的前提下,每平方米的互花米草都能结种几百万粒。这些成熟的种子既能随海水四处漂流,又可以通过长达半年的“休眠期”来长期保持活性。在面临生存威胁时,还可利用根状茎扩散等无性生殖的方式来扩大种群。而由于其外来物种的身份,本地并没有可以有效遏制其繁殖的针对性物种。
* s4 }% _; G O# N- m& f/ o1 k据了解,东营市互花米草覆盖面积约为5900多公顷,约占全省的66%,广大的影响范围和位于黄河入海口的特殊区位环境,使得东营成为了山东省互花米草治理的先锋与试点。东营先后尝试了刈割、刈割+翻耕、围淹等方法进行治理,形成了适宜不同环境的关键技术体系。在东营等沿海城市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底,山东省为期三年的第一轮治理取得明显成效,集中连片的互花米草已基本消失,但由于治理后复生和二次入侵现象时有发生,防治任务依然艰巨。2 }9 I/ D& K Z5 j& N+ M3 l
2023年,山东制定实施《山东省互花米草防治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遏增量、防复生为重点,确保实现“一年清除存量、两年减低复发、三年完成修复、长期加强管控”的目标,新一轮互花米草防治攻坚行动由此启动。据了解,山东是最早开展省域一体化治理的省份,并通过多角度的试点对互花米草治理路线进行了极为深入的探索,根据试点成果,编制完成了《山东省互花米草治理技术手册》,各市的治理工作进入了有条不紊、有案可依的新阶段。. s) ]) m: K0 V5 O. z8 T8 l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山东沿海各市2023年互花米草防治任务已序时完成,全省9000余公顷互花米草基本实现治理区域全覆盖,互花米草清除率达到85%以上。同时,考虑到互花米草极强的复生力,山东省还委托自然资源部北海生态中心设置48个调查站位,开展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估,对治理之后的生态修复进行调查监测。
) T& U' H" r- b7 g8 G/ h- e走在前列的山东治理) P9 j& u6 ?; S/ n6 B
山东的治理之路,同样也是全国互花米草防治的一个典型与缩影。今年2月,第一次全国互花米草防治工作现场会在福建宁德召开,在总结交流各地互花米草防治经验的同时,也研究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互花米草防治的重点工作。会上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国互花米草得到有效治理,各省份清除率达90%以上。0 y6 z) ^1 y3 L3 k- Q* j3 ~
11月28日,间隔不到一年,第二次全国互花米草防治工作现场会在东营紧锣密鼓地召开,本次会议通过创新组织形式,直接开在现地考察项目点与互花米草治理现场。与会人员在共同考察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垦东12互花米草治理区后,对山东省的治理成果进行了高度评价。
7 O, d" z8 V/ \. P, |! M2 V国家林草局负责同志在讲话中表示,两场现场会形成的最大统一共识,就是形成了各省之间共同努力、联防联治的工作状态,在之后的工作中,还要继续稳扎稳打、攻坚克难,此外,更应该注重科学技术在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应该更注重产学研结合与科技成果的转化。* m0 M4 K4 k _% g7 x6 H
山东省人民政府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山东省治理情况时表示,山东省委、省政府把互花米草防治工作作为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加快美丽山东建设的重要内容摆在突出位置,自2020年开展全域治理行动起,对13.56万亩互花米草开展治理,有效遏制了互花米草扩散蔓延态势。0 V1 @: e2 z& d3 S6 I9 `
“通过靶向施治、系统施治,东营累计治理互花米草1.1万公顷,复萌率低于10%,互花米草治理区清除比例达99%以上,底栖生物种类增加近30%,黄河口鸟类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东营市负责同志展示出了东营市的治理成效。数据显示,在如今的黄河三角洲,鸟类由原来的187种增加到如今的373种,在互花米草得到有力遏制后,东营重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 T' ?! \( ?5 z. d! h
会上,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份,介绍了各地治理中面临的情况。江苏代表表示压力巨大,因为全国三分之一的互花米草分布在江苏。广西代表表示,因为气候的原因互花米草在当地繁殖更快,更难清除。浙江代表则分享当地经验,在涉及到环评、用海等事项,治理互花米草作为优先考虑。针对各省在互花米草治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国家林草局相关负责同志就资金、技术与政策方面的针对性措施进行了说明。
+ ] W3 |4 n. [生态环境部有关司局相关负责同志从外来物种入侵的视角阐述了对互花米草的治理,他表示,以互花米草为代表的外来物种的入侵是一个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对此,深入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的调查评估工作,进一步形成互花米草等外来入侵物种的长效管控机制将成为可行的解决之道,治理互花米草的成效也为治理其他入侵物种提供借鉴。
* f3 b" e' B6 G记者了解到,截至10月底,福建、山东、辽宁、海南等省均已完成全域范围内的互花米草清除,全面转入管护和生态修复阶段。各省清除任务已完成45万亩,占年度目标任务的86%。随着治理工作的长期有序开展,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必将重归一片清晏。
! g4 ^3 U2 j5 g" {: K# y3 ^来源:山东商报·速豹新闻7 q' W8 _( \9 y2 H) L3 s
" T5 g+ _$ Y! I3 ?+ u" S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