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提出“五基”协同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解读《生态环境卫星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35)》

[复制链接]
近期,生态环境部印发了《生态环境卫星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 (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2035年前生态环境领域卫星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及重点任务等内容。《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监测要素基本完备的生态环境卫星体系,实现卫星遥感由“查证式”为主到“发现与查实”并重的转变;到2035年,全面建成响应快速、天地融合的生态环境卫星体系,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监测到会诊、评估到预警的转变。
' N& f6 M6 a, j( O: \+ L) z$ B  l8 e2 {8 O% u" p2 |* a; m
8 F1 L- q1 Y* R' O% ?
作为生态环境部推进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规划》的出台有何重要意义?将如何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技术支撑?为此,记者对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负责人进行了专访。
& m; ?. C: w+ A& v% |9 r
& ?/ }4 F, d" z, 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q  L7 E- s. r1 O" k- |% m2 }, @% {9 D5 Q9 O3 C
生态环境部正式印发了《生态环境卫星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据介绍,这也是生态环境领域首次编制形成卫星领域发展规划,请您简要介绍这一《规划》出台的背景及意义?

9 b0 T& \' A7 P/ J( t) ~  P7 @; U# J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遥感监测是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依托《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等规划项目实施,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能力稳步增强,在落实中央领导批示精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 ]$ P( Q/ O% X! w& z' U1 X1 p$ ~' V

. p) [6 l3 W8 f: M5 X3 |' s+ d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以支撑管理为目标,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天基、空基、无人机等遥感监测应用需求迫切,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尤其是应用系统能力建设,需进一步夯实和加强。
  p8 O7 p) C1 H2 l% G+ }' ?5 G- r# X' }" b% x
2 j: }( ?6 _9 p4 y8 e+ t2 d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深入落实《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生态环境领域卫星发展规划研究,首次编制形成卫星领域发展规划,指导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 ?0 ?$ g& v4 }! M3 N5 f, X+ H; M- M$ U# B% ?# s8 R7 s0 f
2 L$ c" Y7 w" ~* s
《规划》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目标与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将落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要求,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以构建“全方位、高精度、短周期”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能力为主线,加快卫星遥感应用能力建设和技术创新,为有效支撑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质量监测,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8 t+ r4 [/ \/ z$ y8 b% A: g% A
# j) A* G# m8 t" `! J  ]4 V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 o  H, k7 t0 C
/ c' p7 z' m' b  B, x% e: o
科学谋划“十四五”及2035年前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能力发展,《规划》涵盖哪些重点内容?
1 ?- k: `+ o0 p9 H5 x: u: b. Y0 r

" A* r# x* x" ~' |; D# {《规划》主体内容概括为“聚焦一个目标、围绕八类需求、构建四个体系、提升三个能力、实现三个转变”。
5 [4 W- C3 b7 c8 m5 M* p  d
$ U" h5 Q- k0 r0 V
4 }1 `+ u; @) D- {4 j) p一个目标:即到2025年,初步建成监测要素基本完备的生态环境卫星体系,实现卫星遥感由“查证式”为主到“发现与查实”并重的转变;到2035年,全面建成响应快速、天地融合的生态环境卫星体系,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监测到会诊、评估到预警的转变。* C  d0 E3 c  f1 L4 g
! P; [9 P/ e# D8 \# B$ m3 e* X3 S

8 h' k2 o6 `0 u在需求方面,系统梳理大气环境、水生态环境、自然生态、土壤环境、固体废物测、海洋环境、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与应急等八个方面遥感监测应用需求。& f  }1 D7 a9 h$ {' Q

# f/ n, D; C& B; u' L' b
: b3 e% b! ]3 Q* c. G& d8 W% z0 K同时,构建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能力体系、综合智慧应用体系、生态环境遥感技术创新体系和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督察、执法标准规范体系等四个体系。$ y6 M* B9 u. W% M) r

" }9 @+ X6 A1 @& l
+ d  z# [& X. X! b+ I在能力建设方面,形成高精度定量监测、高时效业务支撑、高可靠运行保障等三项能力。
4 |* L3 Y7 I8 l1 X3 s# K/ `$ a- B9 M& t) S8 l$ E

! I, L# E- x# C" r9 S最终实现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应用由被动监测到主动发现问题、监测到会诊、评估到预警的技术转变。  P4 D+ K% m1 U% [! x

  l4 z9 [, Z* X2 H2 q9 O+ c+ ~8 P5 [
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技术支撑,在《规划》中,关于碳监测卫星,有何部署规划?将如何为科学精准监测二氧化碳排放发挥作用?
! H& p0 n: M* p/ O# K8 N

/ x* Y9 C9 t$ U3 P% k为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需求,贯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亟需构建高低轨协同的碳(大气)监测卫星遥感能力体系,形成全球碳(大气)和排放源相结合的主要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监测能力,兼顾生态系统碳汇监测能力。; c# w) w& x9 W1 g9 x% p& f

5 {, ~7 j4 @5 u) x" V+ n: B, C# A; D5 ^1 |: l- p
在全球碳(大气)遥感监测方面,主要以天基卫星和地基遥感观测等为基础,实现全球及区域主要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大尺度协同监测,形成全球碳盘点和我国区域与行业碳核查技术体系。
3 `6 c" G& x% s# J/ _9 a% U+ R4 p% T
; |0 C3 ]( N/ g# s
针对排放源监测,将通过多星协同组网,对排放源开展高分辨率、多要素、全天时监测,获取碳排放源、工业热污染源的热异常、污染成分等信息,结合空基遥感、移动监测车、地面观测等手段,实现重点区域污染排放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高动态综合监测,提升污染源排放异常主动发现能力和重点省份碳排放量核算能力。
* @  F, a0 D6 S3 \. L
0 q" @1 S% Q; s( U8 M' D! W2 U9 `; C9 h. q
围绕碳汇监测,建立遥感碳汇监测业务技术体系,逐步提升碳汇精细化、短周期监测水平,强化植被生产力、生物量等参数监测能力,支撑全国和区域生态状况调查评估工作。
. N+ A/ X* y) z0 b  P! d
* D9 p( w. M5 m  e# a+ H3 d; ~1 a- S( M
《规划》将始终坚持天、空、地和应用系统整体规划、协同建设,发展高轨高光谱、快速多体制、臭氧激光雷达、高分红外等新型探测手段和任务智能规划、星上智能处理、星间通讯等新型能力,形成覆盖空间维、时间维、光谱维、要素维的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网,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和“三个治污”提供有效遥感技术支撑。
5 ^  ]5 G( N; L: ~: ^
9 f6 _* r/ [. K
加快推进监测能力现代化,生态环境部创新提出了天基卫星、空基遥感、航空无人机、移动监测车和地面观测五种手段为一体的“五基”协同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这一体系的部署在《规划》中有何体现?其将如何进一步助力提升生态环境管理精细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5 Y6 x8 ~6 C4 K( q/ V1 J. o8 v5 z4 E- j4 t' A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动态,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性工作做好”的重要指示精神,《规划》中首次提出建立天基卫星、空基遥感、航空无人机、移动监测车和地面观测五种手段为一体的“五基”协同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
% ?  W* z! a3 ?# c0 Q9 K, ~+ L3 m: r7 ~0 j7 V8 Y5 k
/ c' o  l* ]$ r, T
该体系将天基卫星“落地”高空平台、将移动监测车与卫星联动,创新实现对重点区域、重点目标的高精度、短周期协同监测,可全方位、全天候守护自然边界,有力推动了生态环境监测由点上向面上、静态向动态、平面向立体发展,是推动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实践,进一步提升了生态环境管理精细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5 j' L0 L0 z/ {1 q
8 o! b$ H! U' S1 _; Z2 h- [" H5 @3 d7 `
“五基”协同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既是本规划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对《“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提出的“增补高空和地面遥感监测系统,提升立体遥感监测能力”的具体落实。8 {  D9 E0 \) _" x
) u3 m! U& Z6 R) G& n$ s

% ^( a+ Q. z) w+ c0 j这一体系有效弥补了常规遥感手段在监测时效、精度、周期等方面的短板,实现了天空地一体化精准、快速监测,已广泛应用于生态、大气、水等领域的监测活动,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红线监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生态环境执法、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减污降碳监测等提供全方位、高精度和短周期的遥感技术支持,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持。* J' f; Q# S: g' w7 l  F
6 ~5 h0 b; d% V
《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监测要素基本完备的生态环境卫星体系,这其中离不开完善投入机制与人才队伍建设。对此,《规划》又是如何确保目标和任务全面落实到位的?
7 t8 r& p  l1 x" f
: j6 R( T$ |6 n
《规划》出台后,将重点从四个方面抓好任务实施。7 \* x; u3 r. V2 R/ D( C
2 O' R  [  F- i0 ]* a+ R- e) t5 y

9 h1 i6 d# V" _% j: j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全面落实到位,抓紧推动碳立体监测专项立项。
3 [/ c9 O' H+ F7 }7 t# o1 o' ]2 u: ~
3 R3 b( k4 X) j1 ~& [
二是完善投入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将生态环境卫星和应用系统发展纳入国家航天强国战略纲要有关规划,引导鼓励地方政府和民营商业资本参与卫星研制、发射。
0 g  ]) {; C2 S. n, c
: D$ I; p6 q) w( t# f4 p1 ?& s
8 S# ^3 \' x; [三是重视人才队伍,完善生态环境卫星遥感人才选拔和培养制度,加强地方卫星遥感技术培训。四是加强合作共享,实现一星多用、多星共用,提升遥感卫星应用能力和应用效益。
% m9 X5 [4 ?% C4 x9 p; z+ [) p( r3 l; A( \) H. d! t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6 n; P, v$ Y' w' G# I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菸囫僻
活跃在2021-11-2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