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m+ H( X% L# a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2月6日讯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一所”)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低成本、高精度、智能型的新一代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海洋表层漂流浮标,为大幅提升海洋观测和监测能力提供了新的重大契机。这一海洋技术重大突破近日被刊登在联合国“海洋十年”官方网站。
* y2 U5 ]; _1 @, c, B 据OSF项目首席科学家、海洋一所乔方利研究员介绍,团队自主研制的新一代GNSS表层漂流浮标,利用GNSS卫星信号,可以精准获取浮标的空间位置、时间、波高、周期、波向、表层流速、表层流向、表层海洋温度、表层海洋盐度、大气水汽含量等10个参数。通过开展十余次现场观测实验,结果显示,该浮标的观测精度与精密测浪设备如“波浪骑士”的差别仅厘米量级,但观测成本却大幅降低,只有国际通用观测设备的10%。 7 Z/ T* f$ K, }2 i, d( Y
观测成本是阻碍全球海洋观测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历史上,全球海洋观测发生过3次大的变革:一是1978年海洋水色卫星发射,首次实现了海洋大范围同步观测;二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热带海洋浮标阵,建成了全球热带大范围定点连续观测网,极大推进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监测和预测能力;三是本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全球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Argo计划),目前全球约有4000个Argo浮标在海洋中运行观测,每10天观测一个剖面,以实现三维海洋的实时监测。“尽管全球无数科技工作者为海洋观测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然而观测成本高昂仍然是海洋观测面临的瓶颈问题。”乔方利说。 0 {5 B3 w4 x5 K( K6 S/ P
因此,新一代GNSS表层漂流浮标研制成功,特别是其在降低成本方面的技术创新,意义重大。目前,在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测(OSF)大科学计划支持下,海洋一所团队研发了多个型号的GNSS浮标,可根据客观需求(如大浪区、内波、海洋灾害等)随时自主加密观测,其推广应用,对于深化对海洋过程的科学认知,提高对海洋和气候的精准预测预报能力具有重要价值。(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通讯员 齐敏)
+ {/ a2 `$ i; a. a& Z7 j I; ^ (作者:李勋祥) " a" g1 a( w2 Z3 F
}3 b- O2 o4 H' M8 Q5 ~7 l* {) |/ \: a4 p! k6 n: c2 m6 y k
4 b: R8 Y8 N4 y6 M! Y1 u0 J
( N/ q% r3 N; Y- O5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