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9 k' A6 K" @7 `0 V 如果我们不保护海洋,海洋就无法保护我们
3 F3 l9 X" Z1 c; Y3 P 海洋有多重要?简单来说,人类的命运都与海洋及海洋生物紧密相连: 地球上一半的氧气来自于海洋,保证着每一个生命的每一口呼吸;海洋吸收了大约1/3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抵御气候变化;海洋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海洋启发科学家发明了多种药物,而且,深海生物体内蕴藏着击败超级病菌和解开癌症治疗难题的秘密…但是,虽然海洋面积广阔,看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导致人类在数百年的开发利用中,常常忽视对海洋与海洋生物的保护;与此同时,许多源自陆地的环境问题也逐渐危及至海洋中的生物: - I O/ p7 S+ ^# j$ a6 n) `* X
▎ 气候变化
" p0 v* G( j7 ^1 p$ u) m 陆地上化石燃料的持续燃烧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海洋:海水变暖、酸度增加、溶氧量降低、极地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等。许多海洋生物被迫离开自己的自然栖息地,更有一些生物因此面临灭绝风险。 8 o: v' ~ y: Z3 O V' Y
2006年8月30日,菲律宾阿波岛海洋保护区的珊瑚和鱼群,气候变化导致海水变暖,大量珊瑚可能因此而白化和死亡 © Greenpeace / Gavin Newman▎ 工业捕捞 $ S# y6 H% `7 P' ^: R
人类的大型渔船已经抵达了包括南极在内的海洋最遥远的角落。与此同时,海洋中93%的鱼类种群已经遭到完全或过度的捕捞,超过1/3的鱼类捕捞处于不可持续的水平。
1 b, D8 h1 @% _8 `9 a 2012年11月12日,太平洋公海上的围网捕捞作业 © Alex Hofford / Greenpeace▎ 塑料污染
c( H* H, U" G1 g, [# ?4 j 每年有多达800万吨的塑料流入海洋,人迹罕至的南极、北极、甚至是深达万米的马里亚纳海沟内,都已经发现了塑料的身影。塑料会使海洋生物窒息或受伤,还会被海洋生物误食,进入海洋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最终回到我们自己的餐桌上。 ; N) P W; }$ m+ {* F( Z, X9 t
2019年3月7日,吕宋岛,被一次性奶茶杯困住的螃蟹 © Noel Guevara / Greenpeace此外,海洋还面临着噪声、低氧、化学污染等威胁,这一切都将给海洋带来深远的影响,而“生病了”的海洋,将无法继续给人类提供保护和馈赠。 / K, m, ]; v3 a, Z" p# k E! C( X
保护公海,保护一半的地球. X) F: e4 \' b- |& f5 F
海洋到底需要怎样的保护?牛津大学、约克大学的科学家们与绿色和平历时一年、共同撰写了《30x30:全球海洋保护的蓝图》(以下简称《蓝图》),描绘了海洋保护区规划的远景。科学家们给出的答案是:到2030年,需要保护全球30%的海洋,使其避免受到人类开发活动的影响。[1] # D3 H" C; r+ W9 }$ |
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工具,就是设立大规模的海洋保护区网络——而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公海设立更多的海洋保护区。公海,也即各国管辖范围外的海洋,尽管占到了全球海洋面积的61%、覆盖着43%的地球表面积,却仅有1%的海域得到保护。 % m: J/ n% S, l7 y
从太平洋一侧看地球,基本是一个被海洋覆盖的半球 © Google Earth造成公海海洋保护区比例如此之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设立和管理公海海洋保护区的制度框架的缺失。这就好比要盖起一座高楼,却连最基本的钢架结构都没有搭好。在这样的状况下,公海成为一个巨大的“全球公地”,人类在公海的各项活动持续增多,生活在公海的生物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公地悲剧”每天都在上演。
( m! N0 N% |9 I$ {, T! B5 G8 C 所幸,我们有机会迎来公海保护的里程碑。从2018年起,联合国关于“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 BBNJ)养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进入了政府间会议阶段,并预期于2020年制定出“公海生物多样性协定”。这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将构建健全的框架,使得在公海上设立并管理大规模的海洋保护区成为可能。
5 F9 {/ M+ S. r7 ]6 o 把全球30%的海洋变成保护区,总共分几步?
1 K. P) l' F+ v7 c- ?0 H! S 《蓝图》利用计算机软件Maxran,推演出数百种全球海洋保护区网络的设计方案。在达到30%或50%的保护目标的同时,最大限度缩小因设立保护区带来的社会经济成本,并让保护区规划能适应更广泛的环境变化和不确定性:
1 r- h6 u- t: G0 M9 o6 ^& x: V7 } 在30%的保护目标情境下,《蓝图》推演出的数百种海洋保护区网络规划(图中橙色部分)方案之一。© Greenpeace首先,研究人员将全球公海划分成近2.5万个边长为100公里的正方形规划单元格,同时收集如鲨鱼、海底山、深海热液、海洋锋面等共计458组最新各类数据,用于作为推演保护区方案的保护特征;
9 m/ i* U- v! @$ n4 J2 M) Z; X 接下来,借助软件推演出数百种全球海洋保护区网络的设计方案。为了使保护区的设计能够适应气候变化、海洋酸化等各种环境变化和不确定性,在推演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采用了三种方法: 由于难以准确预测“哪些海域在未来最有可能遭受环境变化的影响”,研究人员在规划保护区时,采用“分散选择位于全球不同位置的同类型栖息地”的方法,以降低它们受到相同环境变化影响的可能性,这类似于经济学上通过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方法。扩大保护区面积,从而加强不同海洋区域的连通,加强保护区的“歇息”和“廊道”作用,使动物能够在不同的栖息地间迁徙,找到适宜的生存环境,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开拓性地通过海表温度历史数据识别出“自然温度变化较大和较小”这两种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意义重大的区域,并将其纳入保护区网络的设计。在自然温度变化较大的地区,物种适应了环境条件的波动,因此其生态系统可能具有适应未来变化的能力;在自然温度变化较小的地区,各种变化较为缓慢,生态系统将有更多的时间去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护与利用的平衡,有可能找得到吗?
$ }9 z! j' ~8 U* T( s ` 由于海洋保护区的设立涉及到公海上的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和利益问题,《蓝图》也试图寻找“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平衡,在实现30%的保护目标的同时,极力降低社会经济成本. % ] H, m! u& j1 W% d% m( `3 J: R3 G8 j* v1 R
比如,为了减少海洋保护区可能给渔业捕捞带来的负面影响,研究人员参考“全球渔业观察”(http://globalfishingwatch.org)的公开数据,将现有捕捞活动的区域和强度等数据纳入保护区的系统规划中。《蓝图》的保护区网络设计方案显示,只需要对现有捕捞投入的20%或30%进行重新布局,建立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网络是可行的。 5 r, u8 V9 R0 _
; U: D5 D% S- ?" X; q% C 此外,保护区能使鱼类种群得以重建、生态系统的健康得以改善,长期看来也是“收益大于成本”的。但《蓝图》也指出,在保护区以外的区域,仍然需要加强可持续的渔业管理。
7 z' L$ e( A D V 虽然“2030年以前,让全球30%的海洋成为海洋保护区”这一目标还有待达成更广泛的共识,在其成为具有约束力的目标之前,《蓝图》通过展望这一目标的实施,展示了这一目标的可行性,为确立这一目标注入了强大的信心。
/ P4 c& V0 b6 ^0 c( R$ R4 a 另外,从这项任务的复杂性和考虑成本效益的必要性出发,需要建立一个全球机制,由各国政府共同划定海洋保护区,并采取切实的保护措施——这正是联合国“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BBNJ)”国际文书谈判正在解决的问题。 . i5 X$ N) \. b" n
《蓝图》是科学家与环保组织为推动和实现这一目标做出的尝试,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全球海洋保护的迫切性,以及通过合作实现全球海洋保护的可行性;而要真正实现这一里程碑式的目标,我们期待国际社会为了守护我们共同的海洋,开启更多的合作。 ( C: P7 z: r: L3 V8 L2 L! Z
参考^https://www.greenpeace.org.cn/wp-content/uploads/2019/07/30x30_Blueprint_report_Exec_summary.pdf
0 V+ e4 c9 y; p4 u4 V7 v1 ~( B
, V6 ~ g* W% r" H* `
5 I& d5 s! E& O- e# W) g* \; x* I
8 [" k/ l' _$ J7 G/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