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2 W- P" @% x# G' x/ P 新京报快讯(记者 李玉坤)5月19日,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海洋二号D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该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建成。
" m! g' y" Z. O3 ], ]0 B 海洋二号D星入轨后将开展全天时、全天候连续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工作,可探测和调查海面风场、海面高度、有效波高等海洋动力环境数据。 * b/ q- v7 U$ B2 u
6 ^: c7 ]: M: W8 q: q6 p
海洋二号三星组网示意图。图源: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 q0 `5 l; m1 t2 D) H
全球组网,覆盖80%海洋
7 t( k8 n! c2 i* a" z+ O# ] 海洋二号D星与之前发射的海洋二号B星、C星在轨构成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随着三星组网,全球海洋监测的覆盖能力达80%以上,海洋监测的效率和精度大幅提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3 s! Y+ R5 R4 f8 W& l 海洋二号B星、C星、D星在不同的轨道上运行,组网后将使全球海洋监测进入“小时级”时代。
3 D2 `: l# z w1 ?# f5 V 海洋二号卫星总设计师张庆君表示,曾经单颗星20多天才能针对全球观测一次,无法满足我们海上运输、大洋渔场、海洋科考、海上安全等多方面要求。而此次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建成后,全球海洋观测仅需6小时。
5 o, G4 z3 d* ~ g' |; R$ y+ D3 q 此外,三星组网后,海洋二号卫星观测网格间隔将优于100km,满足亚中尺度海洋现象观测的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3.61亿全球海洋总面积相比,其观测精度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张报纸。
) D8 j8 z3 k- g9 L7 v9 v% a9 B' P2 u 准确监测台风、海浪,一级风都能有效捕捉
0 l# y, P5 B- T+ J0 A0 s+ Z 海洋二号B星、C星、D星组网后,具备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的海面风场、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温度等海洋动力环境数据监测的能力。
( k( i, P" O9 R 4 T2 @( g1 m) v, Q. h2 a* X
2020年9月,海洋二号C星“捕获”到19号超强台风“天鹅”。图源: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 E; m# C) b: k# ~. R$ @ 海洋二号系列卫星装载微波散射计,可有效用于海面风力的测量,风速测量精度优于2m/s,为台风预报的及时性和精准度提供有力保证。 % X7 L8 a2 W" u# Y9 f& `2 K8 D$ W8 _
根据风力等级划分,风速小于2m/s为一级风。也就是说,即使海面刮起一级“软风”,也不会逃过海洋二号系列卫星的法眼。据报道,自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发射以来,我国近海平均每年20余次的台风均实现精准捕捉,无一漏网。2020年9月发射的海洋二号C星在轨运行后,成功“捕获”19号超强台风“天鹅”,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
6 f9 O$ _3 E3 F, j4 @ 海洋二号D星在轨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增强监测和预警能力,为我国沿海城市防灾减灾和全球灾害监测提供重要的保障。 5 p) F$ |/ \/ i
海洋二号系列卫星装载雷达高度计,可以获取有效波高、大洋环流、全球海浪等数据。该设备与校正辐射计配合工作,能够及时获取全球海洋有效波高信息,精度达到0.5米,可以有效监测、预测灾害性海浪,观测精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X- Z C+ V; ]
早在十年前海洋二号A星发射后,我国就已成功实现全球有效波高的观测。2012年4月11日,在印尼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5级地震后,我国通过海洋二号A星对地震前后海域波高进行分析,判定了“在印度洋海域不会发生海啸”的结论。
8 l% @+ d* ?! u& x 除了测量有效波高之外,海洋二号系列卫星装载雷达高度计还可以精准地完成全球海面高度的测量。据卫星设计师介绍,海洋二号D星海面高度测量精度优于5cm,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将为全球性气候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4 ?; F" g1 N) d) J! X& z
我国2011年发射的海洋二号A星具备了稳定的海平面变化监测能力,随着海洋二号B星、海洋二号C星的发射实现了接续观测,为全球海平面观测贡献了高质量的测高数据,海洋二号系列卫星纳入全球海平面的观测应用体系。 : O4 P( ^. P* o4 ~4 b0 J8 R( v. ?
GPS和北斗双模数据接收,导航能力自主可控 9 Q1 q) `, v! k( S
卫星设计师介绍,自海洋二号B星开始,新增了船舶自动识别和数据收集系统,具备对全球船舶自动识别以及接收、存贮和转发我国近海及其他海域的浮标测量数据的能力。而海洋二号D星的导航系统全面升级,具备GPS和北斗双模数据接收功能,进一步实现导航能力的自主可控。
! ?7 K$ F% ~1 }. x f; } 海洋二号B、C、D星组网运行后,相当于在太空中织就“天眼”,实现全球海面船只的位置、航向、航速精确勘测,为支持和服务全球海上定位、导航、搜救等提供重要保障。
* X W% q: w! P- L- R% J6 \ 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均装载微波辐射计,可用于海面温度测量,辅之以雷达高度计,可识别出大洋中的锋面和中尺度涡,为探测大洋渔场分布情况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 |2 J& E7 H4 I9 |6 A/ m 据报道,自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在轨应用以来,多家渔业公司利用海洋二号卫星数据在远洋渔业上进行推广应用,可燃油节约5%,渔获量提高2%至3%,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据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兴伟公开报告,我国利用海洋光学卫星、结合海洋二号系列卫星数据,可发布大洋渔场的快速预报,当前,我国已具备三大洋17个大渔场的预报能力。 / f! X9 s# A- Y; b% s
6 \7 d( M$ u0 u! S0 S4 U# ?
海洋二号D星实现了带翼、带天线空运。图源: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1 P0 R) E3 v# _ ^$ |. ` D星研制周期缩短1个多月,节省成本上百万
; U2 C% Q9 w3 A& y 2011年8月发射的海洋二号A星是我国首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载荷种类多,天线数量多,电磁环境复杂,还首次搭载了激光通信系统,属于当时验证复杂度、难度都非常大的型号任务。 : O( Z c1 v& U0 j- _7 h9 H
2012到2014年间,海洋二号A星完成了全部台风的监测任务,在每次台风的生命周期中,至少对其完成一次观测,3年共计捕获79次台风,为科研、业务和分析预报台风提供了新的准确数据源。
7 H. y/ c9 t0 V0 J: l2 A2 k4 u# z 2018年10月,海洋二号B星发射升空,接替超期服役的海洋二号A星。海洋二号B星是我国第一个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的首发星,升空后就等待C星和D星的组网。
, \, }8 Z. f6 t# R3 L8 W7 l8 \ 基于海洋二号B星、C星研制基础,在研制阶段海洋二号D星研制团队充分论证状态变化,取消整星磁试验、热平衡试验和分系统间联试,研制周期缩短1个多月、节省成本上百万元。
" B3 S' y0 {+ z4 n$ r5 A# z7 `2 h 发射场阶段,在海洋二号C星首次实现大中型遥感卫星整星带翼空运和取消发射场太阳翼展开的基础上,海洋二号D星进一步实现了带翼、带天线空运。通过海洋二号C星、D星的实践,发射场工作周期由45天压缩至35天,对后续大中型遥感卫星和商业卫星流程优化提供了良好的推广和示范效应。
' I# r+ i: R) b) {+ r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3 ~9 ~+ B. L( u7 t# _4 K( W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危卓 + X3 Y, F1 b6 {7 D# D5 }: Z
& W# |) P6 n- k2 i/ V
3 D/ x5 R0 m. G0 e4 `' S, _+ G
( o0 L" Q2 e+ p5 M' d( A) F
4 [. g$ g$ q" Q6 @* Z% T0 a2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