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I2 Z% f5 A% Q' X9 o# |! ]图1美国红鱼养殖发展历程(三个阶段)及世界性引种分布及养殖产量统计
2 K2 f% G/ X- M% M6 l% T$ ?2 k4 I
近日,国际环境科学与生态学TOP期刊《Ecological Indicators》在线发表了题为“Future climate change accelerates the invasive rhythm of alien marine speci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invasive potential of the world's aquaculture species red drum Sciaenops ocellatus”的文章,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外来养殖物种美国红鱼入侵预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c% ?( b% _# a. K2 w! S8 |
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原产于西大西洋的美国马萨诸塞州至墨西哥北部沿岸,目前已被引种到了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养殖鱼种。它具有生长速度快(世界纪录~40kg;中国记录~26kg)、食性杂、繁殖能力强、抗病力强、耐低氧(≥2.2mg/L)等特点,可以快速适应多样化的栖息环境。自1991年引入我国大陆以来,美国红鱼的累计养殖产量已经达到了955,159吨,占据了世界养殖总产量的94%。其中,网箱养殖占据了90%以上的产量。然而,由于极端天气(如台风)造成的逃逸现象给当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巨大压力。仅浙江一地就有百万尾的美国红鱼逃逸。目前,对于美国红鱼的入侵预警研究报道较少,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红鱼繁育和养殖技术以及抗逆性等方面。7 q5 ^/ Y! W& }9 \9 ^( ^: ?
0 Z3 O/ `7 V, m, ?/ k1 v; h
" }& y4 k6 k1 R; c3 _0 T图2美国红鱼物种分布适生区SDM评估8 d7 z8 n0 s# ?: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刘静研究团队与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李军研究团队合作,利用物种分布模型( SDM)、 δ 15 N/δ 13 C 稳定同位素分析和低渗胁迫实验 技术 等方法,对美国红鱼的 潜在适生 分布 区 、营养级和适应能力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除墨西哥湾沿岸以外美国红鱼在世界范围内存还在 3个热点适生区 (分别位于乌拉圭沿岸、中国沿岸以及澳大利亚沿岸) ,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其分布区质心将发生北移并显著扩张( 448,178.6 km 2 ),渤海湾(重要渔业生物产卵场)将成为美国红鱼新的热点适生区。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逃逸的美国红鱼营养级显著高于我国东海典型土著鱼类(如石首鱼科鱼类),与其他凶猛捕食鱼类(如高鳍带鱼、黄鮟鱇、齐头鳗等)处于同一级别,具有较强的生态竞争力。该研究成果为外来物种美国红鱼入侵潜力评价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其入侵防控对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v! J+ f0 N7 o3 N7 Z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肖永双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刘静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B类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海洋STS项目等项目联合资助。 s$ u3 n7 _; J/ G+ {/ D
$ U# C |; |' n0 j- ^0 |; o4 D9 A( a. r A% j6 \$ m9 V
图3浙江沿岸逃逸美国红鱼在食物网中的营养级水平
# L7 q5 }8 G' P3 s文章目录:
- ]9 t; J: _( H: UYongshuang Xiao, Jing Liu*, Jiehong Wei, Zhizhong Xiao, and Jun Li, Alfonso Aguilar-Perera, Angel Herrera-Ulloa. Future climate change accelerates the invasive rhythm of alien marine speci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invasive potential of the world's aquaculture species red drum Sciaenops ocellatus. Ecological Indicators. DOI: 10.1016/j.ecolind.2023.111069.
, X9 p/ z% {: F文章链接:
8 q' O* @9 N% E& ]4 h0 ihttps://authors.elsevier.com/sd/article/S1470-160X(23)01211-6
+ n4 y& ^) i/ A9 d. E1 V8 \; Y2 h9 I! x5 {- o
<ul><li id="2610AN7R">; j. ~' V- o5 S: L T9 g0 p6 _
/ ]% H7 j! v- k2 ]$ o
; F; W: {. D( l: j8 K<li id="2610AN7S">% @& T) V, K6 l( ^$ X
2 i2 a& m7 G* @, M! O4 J: g9 n' L( _信息来源:中国科学院海洋所。% o; e7 Q$ t+ z# p* W&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