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场一通道”生境系统仿生营造原理海洋牧场生境营造不应仅仅是投放人工鱼礁,更要结合顶级经济物种产卵、育幼、索饵、育肥、越冬等生命周期各阶段对生境场所的特殊需求,注重索饵场、产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功能生境的系统营造。通过前期调查研究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关键功能群顶级经济物种生活史各阶段的栖息生境特点,提炼索饵场、产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功能生境特征参数,并以此为依据,采用人工鱼礁、海草床、海藻场、牡蛎礁等方式,在海洋牧场内仿照天然海洋渔场营造针对不同渔业资源关键功能群顶级物种的“三场一通道”生境体系。人工诱导顶级经济物种在海洋牧场“三场一通道”仿生生境场所之间洄游,使其不仅能依托海洋牧场索饵、生长、育肥,还能完成生命周期过程中越冬→产卵→孵化→育幼→索饵→生长→越冬的各生活史阶段,实现海洋牧场渔业资源自我繁殖和持续再生。
. |( A$ L0 |1 U+ o* }0 V/ h/ t/ x X( C. o+ q5 f! D
% N7 F( s1 L0 ^; j; ?
[color=rgba(0, 0, 0, 0.9)] 9 B! W, ^6 t8 N* k7 W0 [ l7 K
[color=rgba(0, 0, 0, 0.9)]图1 珠江口万山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关键功能群及其“三场一通道”生境体系示例 ) ~" k& b, F# p0 `- B
[color=rgba(0, 0, 0, 0.9)]
: ?3 O' Q; F9 S7 w6 S $ D2 o4 `5 E' Z
G+ A- H; G7 Y( J
' m+ Q1 I8 v( S" l' l+ o2 `# [5 g4 \2 F- m; o/ ^: M
8 Z: x: s3 w( G2 @; \: j2 [
0 L+ L5 E( C1 U
; x5 c+ ?/ C( K2 ~9 k% Y
% p" D% ]1 n4 g8 ?
9 P' b& d2 l8 g; B8 M! t8 u; H7 v4 D
" Z+ N0 U, p; J! o" M6 V' u
“三场一通道”生境营造方案设计具体步骤% i. P" r1 O2 R! `3 v' A$ }
“三场一通道”生境营造首先要根据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关键功能群构造目标,调查研究清楚顶级经济物种天然“三场一通道”生境特征。天然海洋渔场的索饵场、产卵场、越冬场覆盖空间范围一般比较大,且顶级经济物种都是阶段性利用生境场所,调查研究难度较大。可采用GPS捆绑顶级经济物种跟踪观测技术,探测顶级经济物种洄游路线及生命周期各阶段时间节律,确定顶级经济物种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空间位置。采用水下视频、自动观测、潜水采样等技术全面调查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环境条件,分析顶级经济物种对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等生境场所环境条件的喜好特征及其生命周期全过程在“三场一通道”生境格局的洄游繁衍机制。海洋牧场“三场一通道”生境营造应该在海洋牧场选址区域自然生境条件基础上,模拟分析顶级经济物种生命周期全过程在“三场一通道”生境格局中的生态适应机制,设计人工鱼礁、海藻场、海草床、珊瑚礁、牡蛎礁等海洋牧场生境营造的途径与方式,恢复和强化选址区域生境场所的索饵、产卵、越冬等生态功能,同时优化索饵场、产卵场、越冬场空间格局及其之间的洄游路线。在以上“三场一通道”生境特征参数调查、顶级经济物种生境生态适应性模拟研究、生境恢复与功能设计基础上,制定海洋牧场“三场一通道”生境系统仿生营造方案。5 O5 i u/ r1 z% v1 ~8 M- ?
1 W6 w# l8 ?3 H; R9 ~海洋牧场“三场一通道”生境营造布局 “三场一通道”生境系统仿生营造尽可能在单个海洋牧场内仿生营造索饵场、产卵场、越冬场,疏通洄游通道,形成“三场一通道”生境体系,以便最大限度地将渔业资源关键功能群顶级经济物种聚集在海洋牧场内,便于人工调控管理与采捕。对于一些对索饵场、产卵场、越冬场等功能生境要求严格的顶级经济物种,也可以在单个海洋牧场内仿生营造单一的索饵场、产卵场或越冬场,或者包含某两个功能的生境场所,并疏通各个海洋牧场之间的洄游通道,以多个海洋牧场功能生境场所共同构筑成顶级经济物种“三场一通道”生境系统。海洋牧场建设虽然不可能覆盖全部的经济鱼类“三场一通道”生境系统,但可以选择重点生境区域,科学合理地布局海洋牧场功能类型。一般而言,产卵场适宜布局渔业资源养护型海洋牧场,通过修复、恢复经济鱼类产卵场生境功能,禁止人类活动干扰经济鱼类产卵场生境及产卵、孵化、育幼过程,养护和恢复渔业资源。索饵场适宜布局渔业资源增殖型海洋牧场,通过培育饵料生物,营造和强化索饵场的索饵育肥功能,吸引鱼群聚集索饵、生长、育肥,增加渔业资源规模。越冬场适宜布局综合型海洋牧场,可以适当开展越冬经济鱼类的行为观测研究。; O; z" H1 \. ~+ T7 t! f1 M [9 w. K9 |
7 x) l" Z8 r. e9 d) O) i% S4 g" u4 y" o. ^
" k6 z) H, W3 b0 C. n文章来源:节选自《海洋牧场生境营造中“三场一通道”理论应用研究》,原刊于《海洋渔业》2022年第1期 ?! S0 W( v0 p; _8 o
作者:索安宁,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丁德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杨金龙,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上海海洋大学国家海洋生物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授;田涛,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海洋牧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