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松林:发展深远海养殖是大势所趋,但目前适合深远海养殖的优良品种较为缺乏!

[复制链接]

. Z" f) d% e; O+ z/ Q3 C4 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t7 L' `" Q! n. {  Y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松林发表视频演讲3 I6 e9 \5 H- U) O* x
4 S0 _9 r' j7 u) s! d
2023年5月20日,2023年粤港澳海洋合作发展论坛院士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本届论坛在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自然资源部南海局联合指导下,由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承办,广东海洋协会、广东海洋文化协会、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海洋强国建设实验室”、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广东海丝研究院协办。
- {3 M& z# P& o  K: A. W6 ?“水产养殖业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产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松林在作视频演讲时介绍称,近些年中国在海水鱼类基因组解析等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 I9 q+ l) h& H1 P4 O7 H  z4 N
他坦言,从全国来看,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海水鱼类新品种培育取得重大进展,但也应该看到还存在一些短板。例如,海水鱼类新品种的数量仍然不足;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大多数海水鱼类尚未取得突破,难以满足重大新品种培育的需要;突破性新品种少,难以满足海水鱼类养殖业绿色发展的需要;内陆、近海养殖逐渐受限,发展深远海养殖是大势所趋,但目前适合深远海养殖的优良品种较为缺乏等。
6 B$ |5 _6 I# x3 S. F" r. p3 |对此,陈松林提出如下建议:: G" J; r+ N/ C
一是要继续加强海水鱼类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保存,挖掘优异种质基因资源;
' x# `* v. O- w3 m! N二是加强东星斑、金鲳和高体鰤等重要海水鱼类苗种人工繁育和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攻关,力争突破苗种的批量化生产;
+ }! o: p4 M9 @4 a3 F三是要加强海水鱼类分子育种技术的研发力度,优化基因组选择鱼种技术,突破高效基因组编辑育种技术,研发分子设计育种技术,探索智能育种技术;
4 o. F/ ]+ g2 W1 s7 a1 t: i0 h四是要加快突破性新品种研发进程,采用基因组选择或编辑技术创制抗病高产优质鱼类突破性新品种,促进海水鱼类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 \; a4 B2 k3 R. Z* c% i9 h/ s" \3 S. J五是加强适合深远海养殖的海水鱼类良种选育,推动深远海养殖的高质量发展,大幅提高海水鱼类养殖产量。  [! ?( b! E4 }

8 F- w2 U1 q3 b2 y: Z) a  U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i0 |* k7 t% M* D# k
2 w1 t' F% [5 v. q
+ C0 Z. {0 H& [- ~+ d" {信息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广州报道。
) e& D( t7 ^- m/ l+ u3 h7 T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上下五千年
活跃在2024-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