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rgba(0, 0, 0, 0.9)]山东践行大食物观,加快渔业良种开发,为深远海养殖提供大规格优质苗种,助力“海洋强省”建设。
- y& B1 `6 L9 N( ?' u0 d* B& v6 d* E6 q
[color=rgba(0, 0, 0, 0.9)]这种鱼叫“黄带拟鲹”,它的价值堪比“金枪鱼”,在国外,是餐桌上的“刺身之王”,全世界的产量仅有几千吨。就在最近,山东水产企业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人工繁育和规模化苗种培育,今年夏天,22万多尾黄带拟鲹将安家中国深远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松林说:“结果非常令人振奋,这个本土人工繁殖的成功,就预示着我们国家的深远海养殖,将会有一个新的养殖对象出现,就基本上可以解决黄带拟鲹靠进口的问题。”
! Z6 Z: M: W- w7 I1 g. \9 t" |1 K2 p4 H0 V8 Y
3 b+ \9 J+ }# o* n
[color=rgba(0, 0, 0, 0.9)]黄带拟鲹,又叫“皇帝鲹”,是一种深远海名贵鱼种,适宜深远海大型装备养殖,我国目前野生种群只在东海和南海等海域有少量分布。为了缓解深蓝渔业优质种质资源匮乏的问题,山东科研院所、企业将目光瞄向了它。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升说:“非常有价值的鱼,非常有潜力的鱼,因为它生长速度快,但是同时它口感、肉质非常好。”; U( w( [6 f( Q; M R$ B8 q$ ~
, L" w$ R( ~2 _: N1 M, n2 b* n- G2 v, B4 B* {7 i8 W9 D# a. D
[color=rgba(0, 0, 0, 0.9)]尽管这条鱼的前景被看好,但是它性成熟却需要7年时间,且产卵量少。面对黄带拟鲹难以掌控的生长环境,以及未知的收益,不少国内外水产企业都望而却步,目前仅有日本等少数国家掌握这条鱼的人工繁育技术。冒着巨大的风险,2018年,明波水产联合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引进了170尾大规格种鱼。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肖志忠说:“170条亲鱼现在剩了166条,大部分我们检测都是雄的,一共五十几条雌的。”# Y! J$ `' k( v! b* b: m: }4 e
; N0 D0 ]. f( k" t
# F$ j- ~+ H$ E: a/ ]; l[color=rgba(0, 0, 0, 0.9)]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2021年,到了第一批亲鱼的产卵时间,鱼池里却一点动静都没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肖志忠说:“没自然产卵,当时我也很困惑,为什么成熟了没,没产卵呢?通过我们的仔细比较,这个鱼我们还要(对)环境微调。”
) i' g: C t; R. n5 a6 ~! A. o8 w
[color=rgba(0, 0, 0, 0.9)]为了营造适合黄带拟鲹生长的环境,肖志忠开始查资料,并模拟繁殖季节的黄带拟鲹在东海、南海等海域的温度、溶氧等水环境,对黄带拟鲹进行驯化,诱导亲鱼达到性成熟。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庞尊方说:“这条鱼的繁育技术非常难,再加上国内首次繁育,肖老师和我们研发团队,白天、夜间都要坚守观察亲鱼的发育情况,就这样我们一直坚守了几个月的时间。”
6 ~/ k# Z0 t6 v+ s7 L3 l# s* F: z5 U1 Z7 h& ~) _8 ^
[color=rgba(0, 0, 0, 0.9)]通过精准控制营养配比、光照、温度和盐度,今年1月份,黄带拟鲹开始大规模产卵,初次性成熟鱼的受精卵孵化率达到70%,目前苗种养殖成活率达90%。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庞尊方说:“这条鱼和其他的海水鱼类有很大的不同,游动速度特别快,摄食特别凶猛,耗氧量要高很多。我们增设了溶氧锥,增加了微滤机,保证了溶氧量、水质清澈,保证鱼的健康成长。”
& w; R: G% @' i0 E' N2 l& l2 T- j7 ?& K( r8 M$ `. Q
N4 L7 U8 n7 }" I[color=rgba(0, 0, 0, 0.9)]明年,这22万多尾黄带拟鲹苗种将陆续进入养成阶段,预计实现产量超400吨。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洪军说:“希望我们这个鱼很快地在市场推开,为广大老百姓提供更好、更优质的产品。”
7 r6 d4 a' r9 J& k$ w% b* [: U
: W: q% s4 A7 n该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x. }9 d. p* R, e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