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 o) k( m, X% _. [
01海洋环境保护
. a3 |3 @. Q. t" J+ Y0 }8 B 一、专业领域简介
' J" |& j/ ?, F 本专业领域的师资,包括山东省教学名师、国家优青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高校优秀骨干教师、教育部教指委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学校筑峰工程教授、学校英才工程人才等,共计40人的专任教师队伍,100%具有博士学位,正高级职称占比63%,副高级职称占比37%,36岁到55岁教师占比83%,45岁以下教师占比65%,是一支以中青年占主体、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与环境、海洋、勘测等领域的30余家在国内有影响力的行业企业以及研究单位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拥有行业企业富有经验的众多师资力量。
7 U# f. |" ?5 Z5 g 本专业领域培养的工程博士毕业生应具备生态文明理念和正确的工程伦理价值,具有跨学科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原创性及独立的研究能力及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对企业及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做出贡献,具有主导某一领域和行业发展方向的竞争力。
. K, @9 o3 B ]/ G1 M- {2 V 二、招生专业领域目录
9 l& o3 h5 p9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0532-66782058 联系人:刘老师
3 W. M4 N! y5 ^1 Q& _( w6 C
6 I6 Z) z/ G1 Z7 o" b$ ] 三、综合考核方式与内容 # Q) f& O3 ]$ \9 ^
(一)专业基础知识笔试
4 |# P. m5 P- y7 n# j! w 笔试科目:环境学B(考试时间180分钟,分值100分)
8 H& U4 }$ u% Q/ E% V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深基坑支护优化设计(考试时间180分钟,分值100分) 1 M* |% @3 ^$ l: L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2:高级土工测试技术(考试时间180分钟,分值100分) : Q! t$ O' t2 i1 h1 \* V
(二)面试
! ?% |% ?8 B; N8 i5 Z [ 包括业务考核、外国语考核等内容。 6 U6 ?! ?; h7 v+ u' B7 l3 j
1.业务考核主要考察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学科前沿及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每位考生需准备10分钟左右的PPT汇报(包括个人学习与工作经历介绍、公开发表的文章与取得的科研成果、对所报考学科专业的认识以及今后的研究设想等)。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两门本专业硕士主干课程。
4 O+ L# n( G( S- T; a 2.外国语考核主要考察考生是否达到本专业的外语要求,包括听力和口语测试。
( p: L; ?( w4 R! a1 i 四、综合考核总成绩 5 f7 o) b, {, j* a! C3 w4 B% @. r
综合考核总成绩根据专业基础知识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计算得出,总成绩及任一项成绩出现60分以下者(其中外国语笔试成绩由学校确定合格线),不予录取。 + U+ q- B4 z8 d; A/ W. `) T" ~
面试成绩=业务考核成绩×80%+外国语考核成绩×20%(面试成绩、业务考核成绩和外国语考核成绩均采取满分百分制)。 7 y, f- |% ]$ F( D
综合考核总成绩=[(外国语笔试成绩+专业基础知识笔试成绩)÷2]×30%+面试成绩×70%。 $ c- U* k5 z' [" N3 N: z- c! H
免试外语考生综合考核总成绩=专业基础知识笔试成绩×30%+面试成绩×70%。
+ F5 p/ f* B/ d- D! C) L; l 五、参考书目 : I; G) z5 ], y* d2 z m
4 c$ B- W$ A7 y# E8 | Z+ j. ? 六、博士研究生招生导师简介
2 `1 w; p2 G* } 1. 郑西来 联系方式:13012505297 zhxilai@ouc.edu.cn
) X: L+ v8 U5 j w 招生专业:085700资源与环境 " L: p( b0 J6 F9 e4 B" v7 {8 f- G% Z
主要研究方向:地下水污染控制、海洋环境保护 1 k) l1 Z) i0 z1 T' l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长期从事地下水污染理论与修复、海水入侵防控技术以及石油平台造礁技术研究。近三年主要负责国家重大研发计划课题《黄海沿海典型区海水入侵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山东半岛地下水源地硝酸盐富集的关键地球化学过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山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滨海含水层海水入侵形成与治理机制研究》、中海油重大科技专项课题《海上退役设施造礁关键技术研究》等,课题经费1000余万元。近三年出版专著两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20余篇。
- n7 @2 y8 b7 a: @9 V6 q0 \3 N( Y 2. 彭昌盛 联系方式:15853299827,cspeng@ouc.edu.cn
/ @5 {4 n+ q: W3 G 招生专业:085700资源与环境
2 x9 x5 ]4 t$ O% B5 ^ 主要研究方向:水污染与水处理,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治理,海水入侵与海水资源化,环境材料。 - \9 t8 `4 x" |2 c* Z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2016-2019发表论文70余篇,被SCI/EI收录近50余篇,其中IF>3论文20余篇;申请(获得)专利7项。毕业博士10人(留学生3人), 毕业硕士13人(留学生1人)。主持和参与包括国基重点项目子项目、国基联合项目子项目、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洋公益项目子项目、企业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5项,在研经费数十万元。
. J- n6 b! Z! P1 P; i$ [5 | e' X8 G 3. 白洁 联系方式:0532-66782758 baijie@ouc.edu.cn
# ^+ a' o$ E( k8 f 招生专业:085700资源与环境
$ U. ~- s! D0 D) w$ Q" b 研究方向:海洋环境保护
3 R# A* @% z9 Q0 H2 }( ? 主要从事海洋微生物生态与环境作用、近海与湿地污染生态修复等研究,重点研究海洋微生物在氮、磷循环中的生态作用、近海及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或EI收录论文近30余篇;主编《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进展与展望》,参编《辽河口湿地水生态修复理论与方法》等专著3部;申请国家专利11项,授权4项。目前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主持横向课题1项,在研可支配经费约120万元。
9 g5 Z7 K0 b5 |' z. A 4. 李锋民 联系方式:0532-66782780 lifengmin@ouc.edu.cn
& F2 m/ N$ z+ L: b$ w% k# v 招生专业:085700资源与环境
5 M; N: o/ L! @8 r( G 研究方向: 再生水景观利用水质保障;近海新型污染物环境行为。
X6 |- I6 Q3 D# }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针对近海微塑料、增塑剂类新型污染物,开发了海水中增塑剂、微塑料分离富集 检测技术,初步揭示了中国近海微塑料、增塑剂的分布规律,探究了其对藻类、鱼类的生态效应,及其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和对食物链的影响。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再生水回用风险问题,开发了厌氧区嵌入型潜流人工湿地,初步揭示再生水景观回用水质劣化机制,并开发了景观水体水质改善技术。近3年,发表SCI 一区、二区论文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 ) u6 u: D8 J* G& ~" N
主要在研项目:(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再生水景观水体水质维持与改善技术,2018YFC0406304;(2)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盐渍土快速改良与地力培肥的功能炭基产品的研发与应用,2018CXGC0304;(3)国家基金委-山东省联合基金项目:近海环境污染、效应及其控制理论与方法,课题4:河口及滨海湿地对污染物的清除途径与机制,U1606404;(4)973课题:渔业种群早期生活史生境的形成和变迁过程与机理,2015CB453301。
% V7 a5 q9 g7 p) G6 }1 l; o 5. 王琳 联系方式:0532-66781819 lwangouc@126.com * }4 i+ B2 D1 A& |
招生专业:085700资源与环境 3 t, O- N# z# G! }0 b9 `6 ~) e
主要研究方向:水资源利用与水污染控制,环境规划与管理 ; C8 W) I- N+ B% {" @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发表文章30余篇。主要负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淡化海水纳入城市供水系统水质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山东引黄饮用水水质安全评价及影响溯源方法的研究》、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重大民生专项《小流域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海绵工程中的示范应用》、山东省省级水利科研课题《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研究》等,总项目经费500余万元。
' Q7 l$ u3 h9 e5 `* C0 k 6. 王宗灵 联系方式:13687668729
3 ~/ B8 Q# m. X# N4 y/ Z 招生专业:085700资源与环境 ' X( f; ^" a' \
主要研究方向:环境生态学、海洋生物学
0 }: g ~6 ^0 E; W" Q5 v5 \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
8 x0 `6 S5 S! V' _' I 王宗灵,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主要从事海洋生物多样性与功能、海洋生态灾害机理与防治等领域的研究,在海洋生态灾害机理与防治、海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维持机制、特殊环境下海洋生物适应对策与种群动力学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近年来主持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公益项目等多项课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关于黄海浒苔绿潮的研究成果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之一,获得2017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8 |* {7 z# W& o# P, J 7. 贾永刚 联系方式:0532-66782102 yonggang@ouc.edu.cn http://www.geo-env.com
2 X7 l, s' T5 f0 Z9 r5 | 招生专业:085700资源与环境
3 D/ F' Q, k8 `- x 主要研究方向:02海洋工程地质
. N+ ^1 h) G% v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
& K1 l$ _9 n9 z* e 近三年发表论文20余篇,SCI/EI收录10篇,出版专著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8项;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海洋局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海洋局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目前负责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海底沉积物力学特性的原位测试装置(2018-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复杂深海工程地质原位长期观测设备研制(2015-20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内孤立波对南海水合物试采区海底面稳定性影响研究(2019-2023)”,国家军委后勤保障项目“滩浅海工程地质综合调查平台的研究(2018-2020)”,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学术兼职: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海洋工程地质委员会(C34)主席、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海洋工作委员会主任。 ( I$ Z }9 K4 @. R9 H2 @1 I# r! P6 `
8. 杨俊杰 联系方式:15865554010 jjyang@ouc.edu.cn
2 h/ m& q; K! t4 y' C, c 招生专业:085700资源与环境 " m% J) e" ~1 o4 N+ O
研究方向:岩土工程,环保土工材料 / O# ]/ _" g, O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
7 ]% f& [. e7 S- _5 \4 a6 s 主要研究成果:(1)提出了水泥加固腐蚀场地软土地基劣化问题的研究框架及其研究方法;揭示了滨海相软土水泥土劣化的过程。(2)明确了能够替代水泥的环保型固化剂的研制方法,并就此开展环保型固化土、混凝土等相关试验。
; `6 S! W M0 s( G 在研项目及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滨海相软土场地形成的水泥土桩竖向工作荷载条件下承载性状演化过程研究:2018.1-2021.12)60万;生产项目(某污染土处理等两个项目)30万。 ! c/ e& V3 N2 s; ?9 h& N: ^
9. 刘红军 联系方式:0532-66782571 hongjun@ouc.edu.cn + o. P6 S% C! `/ J
招生专业:085700资源与环境 4 K+ R: r+ S/ z0 r. h; T
研究方向:海洋岩土工程、海洋工程地质 6 Y' b5 @1 l" \1 w c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主要在波浪和海床土体及海洋工程构筑物桩基相互作用方面开展研究,对黄河三角洲海床土体液化失稳、海床土-波浪-桩基相互作用机理及桩基稳定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目前在研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一项,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一项,另外承担中石油田、青岛地铁等单位服务项目多项,累计费260余万元,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二区1篇,SCI/EI收录论文6篇,国家发明专利2项。
, V8 m3 o8 @ S) [' B% a4 J# d 研究项目及经费:
3 V" g. [, v5 V* d; D K; @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波浪荷载作用下海上风电桩基土体液化响应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经费:76万元 ) @3 R5 I* S: g3 k5 U5 m2 c6 Y/ Z2 T
2、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黄河三角洲海上风电场桩基设计关键技术研究,经费:20万元 ( U/ o m/ Z$ P: N/ _7 @' M8 U
3、中石油科技攻关项目:干旱、半干旱地区复合盐渍土工程地质特性评价与地基处理技术研究,经费:52万元 ' { ]- a; F* d+ V$ `* {
4、中石油科技攻关项目:海底管道物探及路由选择关键技术研究,经费:48万元。 6 ~; s: X+ p4 @& E: T. c6 @
5、企业服务项目:青岛地铁1号线岩土工程测试测试分析项目,经费:76万元。 T5 s. b; K _! B% ^8 ~' e
10. 许国辉 联系方式:0532-66782081 xuguohui@ouc.edu.cn ! e0 j3 a+ a' g% g! G
招生专业:085700资源与环境
1 L1 v7 X7 Q9 ], u0 [8 u7 w8 q) V8 v 研究方向:海洋环境保护
6 H8 Z0 m& z" F 风暴浪作用的河口海岸地区,海床沉积物在波浪的循环荷载作用下可以发生液化。海底电缆或光缆以及油气开采输运的管道等海底结构设置,在经过海底可能液化的海岸区域,会由于海底液化土体的波动而导致结构物的损坏。因此,在海岸工程勘察、海底稳定性评价中,需对液化沉积物对工程的作用进行研究,并采取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避免灾害的发生。目前在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风暴浪作用下海底高浓度含沙层形成过程的观测研究(编号:41976049,执行年限2020年01月- 2023年 12月)。 0 o) h }5 A" ]; W
11.高孟春 联系方式:0532-66781061 mengchun@ouc.edu.cn 3 @7 d- x# W1 e/ |4 m% j
招生专业:085700资源与环境
5 H5 ?: E% \9 o- d* ?' n 主要研究方向: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
5 ~8 d/ p! T- I! {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及在研项目:主要从事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技术、Z型可见光催化技术、TiO2纳米管阵列可见光催化技术以及纳米材料对废水生物处理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近三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目前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可见光响应TiO2纳米管阵列复合电极光电催化耦合生物降解废水中氯代硝基苯的性能及机制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低碳氮比海水养殖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以及企业合作项目,经费约100万元。
9 u6 {& _! K" Z 12. 高阳 联系方式:0532-66781397 / c; a$ R, T. t- Q1 M
招生专业:085700资源与环境
: Q: j' p8 K% U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环境保护
% S8 K1 k9 f5 r: Q 近3年主要研究成果:
4 i; n# ?8 \9 C+ f0 i3 ~3 z7 w 开发高精度动力降尺度方法,利用区域气候和大气污染模式研究极端天气变化机理及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近三年发表SCI论文近30篇,包括 (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Journal of Climate等。在研项目及经费:(1)气候变化下我国华北地区热浪和静稳天气对臭氧影响的高精度区域模拟研究;(2)全球变暖对我国东部灰霾和近海物质沉降影响的数值研究;(3)全耦合多尺度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等,总共可支配经费200多万。
% W9 b1 N' g1 s. Z" v 13. 赵建 联系方式:0532-66782319 jzhao@ouc.edu.cn
9 ^4 a I7 n2 r. n, z, p 招生专业:085700资源与环境
2 d0 b+ ^% M5 F9 D! X 研究方向: 新型污染物的环境过程和生物响应、纳米技术的环境应用 : E! r9 k2 l3 P! f# X# p$ y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1)研究了纳米颗粒和微塑料的界面化学行为,揭示了纳米颗粒对新型污染物的吸附-解吸附行为及去除机理;(2)聚焦于纳米颗粒和微塑料的环境归趋,探究了纳米颗粒/微塑料的悬浮-沉降规律、(光)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过程;(3)研究了纳米颗粒和微塑料对藻类、鱼类等水生生物和人体细胞的毒性效应,揭示了纳米颗粒的制度机理、跨膜运输过程和生物体内迁移、转化机制;(4)阐明了纳米颗粒和微塑料在海洋、淡水和陆生食物链中的蓄积和转化规律。共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绝大多数发表在SCI一区和二区,包括环境类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14篇,Water Research 4篇。主持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41822705)、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JQ201805)等多项课题,总共可支配经费300万。 7 O6 r& H2 O7 @: i
14. 吴能友 联系方式:0532-85755869 wuny@ms.giec.ac.cn " K* F& f: A! W+ ~
招生专业:085700资源与环境 - s i. e1 _1 z9 R
研究方向: 天然气水合物 ) m0 _; X" A6 _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与:从事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制、开采及其环境效应研究,先后承担国家专项和国家基金等项目。创新提出天然气水合物运聚体系理论,建立了海洋沉积中水合物聚集成藏动力学模型,对水合物形成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开展了基于实际储层特性的南海北部水合物开采实验和数值模拟,建立了海洋水合物开采潜力地质评价指标研究理论和方法;开展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方案及其防砂研究,取得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 r' N# {' U0 _6 C3 Y
在研项目包括: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项目,水合物试采、环境监测及综合评价应用示范,1934万元;2.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项目,200万;3.国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冲绳海槽海底冷泉—热液系统相互作用及资源效应,253万。
" s2 G) L) l6 T! u, q 编辑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A; B5 P8 M2 c
x! Q' S1 A/ F6 j: e" s* x0 F+ b+ Y9 p
# v$ [: N/ U3 M# F5 b% u0 G
/ t$ v! ~9 J: w6 O/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