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2”号

[复制链接]
5 x1 W, m% s1 M8 ]# \* V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5 W2 ^9 {% F' \% N4 u E

【晒晒咱的国之重器15】

3 r$ g0 n2 d q- L( k

光明日报记者 杨舒

$ @$ k: y5 M' g, b' U. N3 M I

南极洲,一艘巨轮,身披中国红,高昂起船首的破冰艏柱,犁开一条水道缓缓驶来。

- {; ^& x+ q- d Y/ G# Y

这是中国“雪龙2”号!

' w% C: T M; v8 J

2021年11月23日,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第二批101名队员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启程,开赴南极。自2019年7月交付使用以来,这艘我国首次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已历经多次大考,成为咱中国人探索极地的“神兵利器”。

- x4 j% ?: c; `7 k% L8 m8 D

南极,蕴含着无数科学奥秘,早在百年前,欧美国家就已纷纷迈出了科考的脚步。

3 T9 z8 }, A2 m8 b" i

但直到1984年,我国科学家才首次“出征”南极。彼时,没有破冰船,仅靠普通船只开启了步履维艰的极地探索。

4 V+ E9 l* S% k) @$ l6 `2 x* d

9年后,我国从乌克兰购买了一艘尚未完工的北冰洋运输补给船,经多次改造,成为我国唯一一艘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号。这艘功勋船“单兵作战”,一干就是20多年。然而,功能上的“半路出家”,加之船龄上的“老骥伏枥”,老“雪龙”已然不能胜任我国极地科考的艰巨任务。

! t1 x% ]2 a& l% Q# z$ u

“雪龙2”号因时而生。

' O2 h* @% c4 |) Z0 X/ u u, U

它由自然资源部所属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组织实施建造。对标世界一流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船长超过120米,船头形似一个破冰的锤头,可以每小时2至3海里的速度在1.5米厚的冰层中连续“行走”。它的续航力达到2万海里,在额定人员编制的情况下,中途不补给,最长可以在海上连续活动60天。

% Q+ ~3 p( K" s; `9 q. M* p) }$ X

让全球啧啧称羡的是,“雪龙2”号有一把独门绝活——双向破冰。船头、船尾不论是正向行驶,还是倒退时都可破冰。不仅如此,它的螺旋桨强度也比普通船舶高得多,在遇到难以破碎的冰脊时,可用船尾高速旋转的螺旋桨把冰“削”碎,开出一条水路。

; a. |; t- }6 W( { s. b

以往,在“雪龙”号上,科考队员取样和布放探测器时,都须冒着坠海的风险站在船边,如果浮冰太多,取样更难。但在“雪龙2”号上,设计有一个直通海底的“井口”——月池,让科考仪器可以在船上直接入水,即便船外被100%海冰覆盖,也不怕了。

$ m" V1 K( o2 b+ y+ y# f

此外,各式各样的传感器遍布全船,组成了智能“神经系统”,使其在复杂的环境中也能实现自动驾驶。先进动力定位系统的配置,更能令船体在狂风大浪中“稳如泰山”。

2 d, q9 c+ k! B3 c8 c

“‘雪龙2’号不仅填补了我国在极地科考重大装备领域的空白,更彰显出我国船舶技术的不断提高。”“雪龙2”号总设计师吴刚说。

9 c; L8 I% X4 V( t

“雪龙2”号的命名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大可。对于这艘巨轮的期待,陈院士在命名词中这样写道:

) A( T. ~+ x4 _. X

“我命名你为‘雪龙2’号,愿你:承续永恒的南极精神,满载极地人和祖国的期许,承载起极地求索的使命与担当,承载起兴海强国的光荣与梦想,面向南北两极,劈波斩浪,破冰前行,顺利平安!”

. Q4 p+ s/ b% `9 i- g1 a) r6 |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13日 01版)

7 w/ u7 a( Q9 l; _( W , x9 g6 m) s6 ?* y7 T! N* N% U! B5 Q* r& J$ H1 e/ T & _& L+ f7 ~- P+ e" w6 K/ j; H) W. n/ }" S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梦里寻你
活跃在2024-11-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