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之美|西沙群岛的珊瑚礁鱼类

[复制链接]
3 j! f! b$ F' N/ Z

在中国南海的西北部、海南岛的东南方,有一个景色秀丽、瑰丽辽阔的天堂——西沙群岛,它也被称为祖国南海上的一颗明珠。“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小学语文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里如是描述。如果有幸去到西沙群岛,你就会知道小学课本诚不欺人。

- L: }( U, w/ h% ?! d

在来自热带海洋季风的吹拂下,温暖的洋流裹挟着深海的营养物质,孕育了这片中国富饶的海底家园。在西沙群岛,形态各异的珊瑚礁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梦幻般的温床。西沙群岛目前共记录珊瑚礁鱼类777种,主要为硬骨鱼类,而据预测,那里的珊瑚礁鱼类至少有860种(注:有关西沙群岛鱼类种数均为作者统计,待发表,下同)。下面带领大家云游览那抹深邃的蓝绿海面之下的多彩世界,认识一下那些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争奇斗艳的鱼类。

; A, |7 j& `) F/ f& u
, |0 V1 |* r N' D: P4 P' g0 p& N

“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西沙群岛海底 王广华 (广西大学) | 摄

. Q: {7 e; ~9 l" b- O2 g
9 A& T2 ]* m# ^7 G6 {

海中“鸳鸯”——蝴蝶鱼

: O4 l* E+ U5 Q3 N" R

蝴蝶鱼是蝴蝶鱼科鱼类的统称,是一类一般生活在20米以浅的珊瑚礁海域的小型珊瑚礁鱼类。其以吃珊瑚虫而闻名,因此是珊瑚礁健康的指示物种。蝴蝶鱼拥有庞大的家族体系(全球有近129[1],西沙有39种),厚厚的族谱上都是色彩鲜艳的“娇小美人”,深受观赏鱼爱好者的青睐,是国际上一类著名且名贵的观赏鱼。

' Z1 c0 r2 @& x( Y

此外,蝴蝶鱼是终身单一配偶,可谓对“爱情”非常忠贞,通常成双成对地在珊瑚礁中游弋、嬉戏,撒足“狗粮”。两条蝴蝶鱼面对面的时候,还真像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呢!

0 }+ t: Q1 Z2 q
/ ~4 y0 d* I# x' t& Z( X

种类繁多的蝴蝶鱼 王腾 | 摄

* O. D( P5 E$ W- I
8 ]0 W/ t* L- a+ I
2 a% n: s9 H% \7 T

成双成对出游的蝴蝶鱼 王腾 | 摄

x' F6 l+ ]# b; ~4 m5 L0 n* V9 E4 s
' m8 d: k: x/ L; F

珊瑚礁的“保护神”——鹦嘴鱼

3 A# w" E- {; n( e

鹦嘴鱼隶属于鹦嘴鱼科,因牙齿酷似鹦鹉喙而得名,因此又名“鹦鹉鱼”,一般俗称青衣,是一类广泛分布于珊瑚礁和海草床海域的热带及亚热带珊瑚礁鱼类。鹦嘴鱼是草食性鱼类,它用强有力的嘴啃食珊瑚藻,清理了珊瑚礁石空间上的海藻,让珊瑚虫能够顺利附着,促进珊瑚的补充和生长,因而被誉为珊瑚礁的“保护神”。

/ v& ]5 c5 p1 h9 q% B

鹦嘴鱼种类繁多(全球有近100[1],西沙有34种)。它的绚丽色彩并不是生来就有,幼鱼一般是红褐色(这时期是雌性),长大转成雄性后才具有与鹦鹉一样靓丽的蓝绿色

6 R/ x) p& D0 I# R O; x
m/ E. S/ d0 Y1 ?

鹦嘴鱼由雌转雄的体色变化 王腾 | 摄

, ?7 K! p% H" y) |% u x
& S0 x' v3 q( G9 K6 d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鹦嘴鱼有趣的睡觉习惯。它会花1~2个小时织一个“睡袋”,像极了我们的蚊帐,然后美美地睡去。这种透明的膜能散发出一种让敌人如海鳝等讨厌的味道,从而防止自己被攻击。说到这,真是让人不禁要为鹦嘴鱼的机智点赞!

s6 U) ?8 E( t+ o- j
, w$ B, [. W3 F3 U, A1 h

睡袋中的鹦嘴鱼 图片来自百度

$ {1 s: L W' B! I
; ?; h: p. E/ T( w4 Q/ _

关于鹦嘴鱼还有一个冷知识:鹦嘴鱼用粪便制造了迷人的白沙滩。这是因为鹦嘴鱼每天会吃下大量的珊瑚,再将不能消化的钙质颗粒排出体外,而这些颗粒正是白沙滩的重要成分。一尾驼背大鹦嘴鱼(最大的鹦嘴鱼)一年可以生产5500千克珊瑚沙。

$ o: G2 D: {5 X: T6 o
0 f: n! O/ ?0 V

产沙的鹦嘴鱼 图片来自百度

4 k# ?* Q! b* i( _, X% w
: ], T( T3 W) }% E% y# A% [+ ^

海中“毒皇后”——蓑鲉

F( @: e i% K5 L! G

蓑鲉,别名“狮子鱼”,性格孤僻,喜独居,被称为海洋中的“毒皇后”。其色彩艳丽,有橙、黑、褐、黄等,主要为淡红褐色、白色以及黑色条纹垂直分布全身。蓑鲉在水中游泳时会将各鳍条打开,非常华丽优雅,如同一位高傲的皇后。但你可千万别被它美丽的外表所蒙骗。一旦面临攻击,蓑鲉背部的毒棘便会攻击敌人。其毒素虽说不会致人死亡,但若被它刺到,也会引起头痛、呕吐和呼吸困难等痛苦,并可持续大约半个小时到几个星期不等。

2 \( X1 q4 {5 z* i$ J) V j
' R7 n. y$ o9 _5 ^; U7 b. ]

花斑短鳍蓑鲉 (Dendrochirus zebra) 王腾 | 摄

! ~# } ]+ f, Y/ q2 y( [% `: @ y1 J
& ~9 b: b4 w( W' `2 o
+ M5 ~; ]6 a/ E" ^+ |" I% f4 d

魔鬼蓑鲉 (Pterois volitans) 王腾 | 摄

' g$ W1 u% Q' j) H: K
' k: A) f: H4 A

丑陋的“伪装者”——玫瑰毒鲉

8 m. n1 Y9 H. h, `

玫瑰毒鲉,俗称石头鱼,因其蛰伏在海底石碓中,体色可随环境不同而变化,一动不动时与石头融为一体而得名。小鱼虾们常常在它眼皮底下嬉戏,丝毫没有感受到威胁,因此也被戏称海底“孤独的伪装者”。

# K5 K2 Y( D# L. j/ t- e

然而,这个浑身上下散发着我是个“大怨种”的家伙,所含的神经毒素极强,是毒性最强的刺毒鱼类之一。其背部具有13根毒刺,人若被刺伤后会全程剧烈疼痛,严重者会心率衰减、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4 {7 T k8 ^( n# A; |+ G

玫瑰毒鲉虽然奇丑无比,还曾入选“世界最丑生物”,但却十分美味,堪称西沙最美味的鱼类之一。可是需要专业厨师处理后才能食用。据《本草纲目》记载,石头鱼能够治疗筋骨痛,有湿中补虚的功效。

. D2 g0 m o) k5 [/ C% ?. c, h9 N
: G+ p' n/ z' G: g, p7 j8 f

蛰伏在石碓中的玫瑰毒鲉(箭头处) 原图来自网络

+ ^! d% M: r- f
* R+ Y1 r6 B6 _- j c
2 ?4 b$ w% H0 u8 A+ I

玫瑰毒鲉 (Synanceia verrucosa) 王腾 | 摄

" r2 @( Q" n5 M& @2 v R7 Y3 `
5 B6 S, [: Q# f6 W

崇尚“父权”的“贵族”——刺盖鱼

~" t8 A( }9 v/ a! M& q

刺盖鱼,因在腮盖骨后下角有一根刺而得名,俗称为“神仙鱼”。其色彩鲜艳,是热带观赏鱼中的著名品种之一,也被誉为水中“贵族”。刺盖鱼主要分布在水深不超过 20 m 的热带和暖温带珊瑚礁海域,除刺尻鱼属的种类外,许多种在幼年期均具有与众不同的色彩和图案,并靠这些鲜艳的图案来阻止外来掠食者或同种成鱼的进攻。刺盖鱼除交配期以外,平时独居,因此“一水族箱不能容二刺盖鱼”。

; l# i o3 i& e5 \

此外,刺盖鱼家族是绝对的“父权”,与“专情”的蝴蝶鱼不同,刺盖鱼的生殖方式多采取“一夫多妻制”,即一条雄性可以统治多条雌性。且与小丑鱼雄性可转变成雌性相反,一旦雄鱼死亡或者离开,雌鱼间的第一顺位就会发生性转变,变成雄鱼,接掌这个家族。

2 L$ _6 c! ~. H# x' a, \$ v$ }

其中,主刺盖鱼,亦称皇后神仙鱼,是海底最美的鱼类之一,其通体金碧辉煌,成鱼的蓝色部分呈现为萤蓝光,臀鳍上有蓝色花纹,非常漂亮。而主刺盖鱼幼年时与成年完全不同,幼鱼体色为深蓝色,具若干蓝白色弧纹,在尾柄处形成同心圆。

& H5 g! e# R+ }/ Q
' g* B6 v9 _, S8 r- D5 s

刺盖鱼 王腾 | 摄

6 S5 S; c: ?- D& x
& x4 [! C, \% v' h% ~

能生吞鲨鱼的“大魔王”——石斑鱼

* o: ?2 R, R* q/ M, H/ k; H* E

提到石斑鱼就想起吃?你可知道在大海里野生的石斑鱼可是珊瑚礁中的“大魔王”!石斑鱼采用生吞的方式捕食猎物,巨型石斑鱼甚至可以生吞小鲨鱼和人类。这个闻风丧胆的狠角色还有一个“必杀技”——雪卡毒素。这是一种海洋藻类毒素,毒性比河豚毒素强100倍,集中在石斑鱼的脑部和内脏。但珊瑚礁海域生长的石斑鱼是因为吞食毒物而在体内聚集了此种毒素,而养殖石斑鱼因为未吞食毒物而无毒。此外,部分石斑鱼色彩艳丽、花纹各异,被渔民俗称“红石斑”,在观赏界也有一席之地。

) a" j9 W8 l7 v( J2 ?' J- s
; O |1 f. M$ T& H( D4 |! ~, X

石斑鱼 王腾 | 摄

( @" g8 {) r; q G/ J
0 r1 x- G% g0 q6 s

西沙美丽又奇特的鱼类还有很多,比如隆头鱼、笛鲷、羊鱼、棘鳞鱼、雀鲷、篮子鱼、鳞鲀等,因篇幅关系无法一一为大家介绍,欢迎关注我们后期的分享。

* X$ ~' n" J5 c5 M& L
/ Q) m( B; ], h( G

千姿百态的珊瑚礁鱼类 王腾 | 摄

, }' P9 F. K5 G1 S% {
7 D! x; E7 I- x

写在最后

- F6 T% V: O5 O: j3 F0 K

西沙群岛旖旎的海底风光以及多姿多彩的珊瑚礁鱼类,展现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之美。“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态系统恶化以及人类活动(如滥杀滥捕)等,使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地球成为所有生物的万世家园和温暖的栖息地,需要全社会的不懈努力!

; u# G9 @7 i& f6 P6 @7 t# b/ d$ N) X, G

最后,放上作者团队拍的一个短视频。相信未来西沙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其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

- R- F$ v8 p- _* E3 |9 K
. }( Q2 E2 p1 s' _6 ]! D8 \; W. B8 f1 u0 a4 M 2 t. \( W" i; K0 q8 G 重播( S1 Z: b; _4 f3 H( ^5 A% j4 I! b i( B1 ]) d! _ S3 o. f7 Q# i" o3 W1 M) | G* m% n % L5 \ P, @& Z6 J $ L0 J( w ]# L1 Y; E9 N1 l
播放
# M1 `+ o/ O! q$ y 3 {& U- f6 b& h% M 00:00$ f# W/ P( J( `- ?6 [ / ; ?5 P; \: ~. D, d 00:00 2 l! Z7 C0 Q% |; y% c7 P$ | 正在直播" e+ \, l7 [1 ?9 U + I+ ]$ N! B W7 Q3 J# K # d8 I: w8 R& l& r; P4 X J: I a6 A, G. ]! ^, n3 _ 0 w1 F9 D# Q8 W7 _- I$ D- j
* v( W3 A: a3 J" D $ \2 C. o0 A& T/ z M( H
00:00
0 S5 s' n! r3 j3 F8 N9 _6 O) G* ?6 q- _9 v+ Z+ Y) J
' ]+ L& k5 |2 f& c R3 j" M4 R# C4 B4 r( w2 O1 P9 O _ $ ^9 y* |# H9 P, K5 D " j# j5 w$ `4 b# X3 T5 c3 C, o/ C3 C& R- p4 E" }& z% V: x 7 M8 T% N F4 e( H: U$ O$ J3 m
进入全屏
7 m7 l, `% B7 g9 Q! E- Q- y- `5 e3 n5 J4 W 6 H8 K9 X, }* g) b4 u # }% ^+ H& d& M 8 J3 X( s2 Z0 R4 ?3 K9 B" W- f/ A
50
, k' [+ W9 O& a+ H: d+ P 4 \& ?- m7 J- h" q& o3 n: c% A9 ^" |& A 1 y1 D+ J1 f' T* U% M( d& f6 q+ v" I2 x8 ^# G0 C ( t4 f3 @! }: v5 [ & o% D* H* G! B7 w3 R 8 I6 A: Y2 F* H' e% H; d7 n) D5 E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 v8 ~5 h2 Y; m, u5 K4 b! N# X0 L: F + J9 u- d* `! A% l+ f8 p 9 R. z4 [8 ?& f, O$ a ! x- b" W3 e5 C' ]( a) M
6 y$ o8 D& H& Q. n

西沙群岛的珊瑚礁鱼类 王腾 | 摄

% W$ O3 c" |3 u+ [+ H& R) Z- C' x

参考资料:

% `+ R2 R$ W V, F2 k

[1] NELSON J S, GRANDE T C, WILSON M V H. Fishes of the world[M]. 5th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6.

3 F8 h* z- E" b- H0 \! I

相关文章

' e0 g% V1 R' q5 K

有关西沙群岛的珊瑚礁鱼类可浏览以下文章:

; }( R" U0 l" \6 Y* a: A8 ?& s8 [

1. 李媛洁, 陈作志*, 张俊, 江艳娥, 龚玉艳, 洪小帆, 杨玉滔. 南海珊瑚礁海域蜂巢石斑鱼生物学特征研究[J]. 南方水产科学, 2021, 17(6): 22-30.

- p! @+ G" d( {, X5 n* q

原文链接:南海珊瑚礁海域蜂巢石斑鱼生物学特征研究

" f i* Z. h8 Y

2. 孙典荣, 林昭进, 邱永松, 王雪辉. 西沙群岛重要珊瑚礁海域鱼类区系[J]. 南方水产, 2005, 1(5): 18-25.

+ [2 S; t; V0 y1 P4 r3 x

3. 陈国宝, 李永振*. 南海主要珊瑚礁科鱼类的组成与分布[J]. 南方水产, 2005, 1(3): 18-25.

1 i* j R5 v3 U. U: f; p

撰文 | 王腾,赵金发

" |8 F" \: p' X$ e0 x$ d- Q* d

编辑 | 章丽萍

c* `% E. O r/ D0 x7 Z! }4 P: e ( \+ ~ Z4 p. o2 \/ Z# ^$ F7 t/ ]0 ], k% n; j - N$ I( q v( g* r $ Q! q- m* O& a- l" O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弱水三千
活跃在3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