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基观测篇:从“蔚蓝”走向“深蓝”|喜迎二十大气象成就③

[复制链接]
" c. |' |; }7 E/ T8 Z* A. w7 t# X
+ |1 T' }6 j' |6 \4 y! `7 A+ t- A% f
1 t: ^+ c/ C9 K9 f& w4 F( t6 y1 O1 _
# K) _ i/ M. _+ n0 T
6月26日下午,一个热带扰动抓住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后在热带洋面留出的“空当”,开始发展壮大。几天后,它成长为今年登陆我国的首个台风“暹芭”,并在登陆后一路北上,带来持续风雨影响。
# T' k2 ?8 P- `8 q# S
当前,通过一张在“海、岸、天、空”拉开的海洋气象观测网,让我们在面对这一裹挟巨大能量而来的灾害天气时,有了精准预报和充分防御的底气——从“暹芭”生成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被风云四号气象卫星牢牢锁定,行进路径和强度变化信息被快速“破解”;时至“暹芭”向西北方向奔广东沿海而来,一路上由布设在海岛、海上平台以及“隐藏”于汹涌海面之上的漂流浮标,不断通过北斗通信系统将“暹芭”所经之处气温、气压、风速、风向、海表温度信息快速回传;当已无所遁形的“暹芭”逼近近海时,岸基海洋气象观测站的加入则让这张观测大网更加严密,并最终在台风“跨”上陆地的那一刻算出了精准的登陆时间和地点信息……
$ w7 Z/ P9 y8 z# u9 ?+ `$ ~
) `& Y2 Z7 g9 G* _! I8 A
4 j, h* g0 u9 S: d0 j* ~/ [2 H
7 e; I" G7 l2 T, K4 t3 C
$ @/ }0 I6 G. P' o! h" |2 C

山东省日照市新型海上浮标站 图/崔广暑

5 _ x! [4 q! I7 o0 y! z' ]
+ w4 V8 u% X8 K6 B
~% f: F9 E; j' t# B# b0 K

这是近年来每个台风季都在上演的“追捕大片”,也是十年间,气象观测从“蔚蓝”走向“深蓝”,“解码”海洋气象的一个缩影。

8 ~# u) T1 r* F9 H
# V2 ~, M: N; |! O6 V, W
9月8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随着海洋气象综合保障一期工程完成,中国气象局已初步建立了以沿岸及近海海域为主的海洋观测网,以及覆盖我国近、远海的极轨、静止气象卫星遥感监测业务,一个较为完备的海洋气象观测体系已经形成。
# z$ [8 X' g2 K2 B8 G {6 {/ p
全球天气和气候的重要驱动因子来自海洋,海洋孕育了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事件、热带气旋活动等不同种类的天气气候现象,也催生了破坏力极强、影响广泛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扩大,海洋观测、研究和服务愈发重要。
5 ?$ u$ [! a9 S; J, F3 e
然而,海上观测远比陆地观测困难。实际上,气象观测从“蔚蓝”走向“ 深蓝”,并非把“海洋”和“气象”简单相加就可以完成。从新材料新工艺研发,到各种各样的海洋气象观测核心装备,自主攻关势在必行。十年中,探索从未止步——
* G$ s5 u+ d9 t) a6 r
作为远洋最重要的直接观测手段,当前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气象漂流观测仪已具备业务化水平,可对气温、气压、风、海表温度、盐度、洋流等气象、水文和海洋要素进行探测。这背后,仪器开发、卫星通信技术应用、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于一体等多项技术属国内首创。
2 k& [. V# l/ g6 ]
随着大型无人机在“海燕计划”中的亮相,我国基于高空大型无人机海洋综合观测的这块重要“拼图”被成功拼上。大型无人机在能够搭载多种气象探测载荷的同时,还能通过下投探空仪,进行海洋气象多要素、多维度以及高分辨率的全方位探测……
) K8 C# h3 L) S2 m9 N8 @
技术进步,正在彻底提升系统监测海洋的能力。当前,由800余个岸基海洋气象观测站,包括海上平台、浮标、海岛、船舶在内的500余个海基海洋气象观测站,以及无人机、风云气象卫星星座组成的海洋气象观测网正在连续提供数据。
! I* H9 `! X3 ^: i% L8 q
在此基础上,以热带气旋、海上大风、海雾、近海强对流为主的海洋气象预报预警业务进一步发展,西北太平洋台风预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初步建立了海洋气象公共服务业务体系,开展面向港口及跨洋航运、海上石油开发、近海渔业养殖和海上捕捞等海洋专业气象预警服务。
; u! N- n$ T, |3 w: O
海洋气象监测的探索远未止步。在新形势下,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经济建设、海上安全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对海洋气象支撑保障服务提出新需求,要进一步提高海洋气象研究和监测预报服务能力。在中国气象局的推动下,气象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系列举措正不断落地——今年,中国气象局承担的《海洋气象综合保障一期工程》已完成建设,二期工程启动实施,三期工程启动筹划;今年7月,由中国气象局和青岛市政府共同建设的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正式揭牌,为海洋气象科研业务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 F0 o" Q, w7 g
“十四五”时期,在“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发展战略下,中国气象局将进一步加强海洋观测预报预警平台建设,推动构建海基、陆基、天基、空基多种资料有效融合的海洋气象观测网络,为海洋气象预报服务提供支撑。
0 ^: f, O- ` O& i M
中国气象局宣科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6 Z+ j8 k& F$ \/ u$ c/ B
作者:卢健
; w7 m/ j2 r% M3 X0 i
编辑:大淼 吴彤 王婉
- g5 u- W( E) e! ~) ]* A# N
审核:段昊书
" a8 n* i, b3 T+ V$ I% d
4 m" I: y* C/ S0 f! u9 A6 j
举报/反馈
4 ~& z0 C7 @* E% o0 c% p
# s( s" O& h3 _6 M# {3 M; r 7 S6 e# C7 o% H8 ]) H 4 Y/ z& U" N( G0 @ m. I8 i) J1 ~. u 5 I% c! I7 \+ B+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茶江鱼
活跃在2025-1-1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