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09米深的海沟,中国深潜器发现科学家“最不愿看见”的东西

[复制链接]
" Q- _! X3 S$ |- Y* |0 t

目前地球上已知的海拔最深处,是位于菲律宾东北部的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达到了10909米!

. w: I4 k% B7 m2 S
) ^( j8 b! Y/ D, {) M8 f

这个地球上曾经无人能及的最后一片净土,如今也因为突飞猛进的深潜技术所抵达。但中国科学家探测到万米之下的神秘海洋时,却意外发现了最不愿看到的东西,声称这些东西毫无疑给全人类都敲响了警钟!

" ^9 ^. J9 [9 x. H
) [, Y+ o m' Y3 w

这些藏匿于深海的神秘之物到底是什么?又为何令一众科学家都低头哀叹?让我们一探究竟。

( T" p( s0 m( r& [5 P; [* R

“奋斗号”深潜万米之下,发现意外一幕

# z5 }$ n! h4 Z: _. C0 W

如果说珠穆朗玛峰位居世界之巅,那么马里亚纳海沟则是地平线以下的尽头。6千万年前,地壳内部发生板块运动,随着千百年的挤压伸缩,一古老又狭长的海沟便“诞生”了,这就是著名的马里亚纳海沟。

; e7 y+ i; P# W/ H

由于处在板块交界处,这里常年发生火山和地震,像是来自远古时代的“怒吼”。而海沟底部随着深度增加,而水压成倍递增。尽管无数冒险家曾尝试进入马里亚纳海沟一窥海底,但都因技术问题均无功而返。

% D' n% g( ]) z4 J* V& G
: X6 |: \5 x' M& g* D9 Q# y

(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示意图)

* q$ L/ P4 c, t: p
: T3 m3 }6 p; w# K/ n9 I& |

这片蓝海深处如黑洞般吞噬了一切来自地面的电磁信号,让人们对这一片深海一无所知,这里也因而成了科学家公认为数不多的净土。

Q. }7 _2 z# s7 `# H0 v! u+ o& X
* `0 P6 l5 Y C& a( o, s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人类能涉足的深海区域不过只占地球海洋的20%,采集到的海洋生物样本远远不足百万分之一。随着深潜技术的不断精进,人们探测海洋的深度,在深海的作业时长不断增加。

! ^% Z# z1 U- V% _7 K

2020年,我国自主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10909米深处成功坐底,这一发现刷新了我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这次深潜也让中国科考队获取了许多宝贵的深海研究资料,“奋斗者”号还拍摄记录下了大量深海高清影像,弥补了过去深海探测技术的短板。

8 G7 A: B3 z$ G
$ o( `/ @- z5 ]1 ~$ g

马里亚纳海沟这个隐藏诸多生命奥秘的地方,也逐渐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 g! W0 P2 ?/ o

原来在万米之下的深海深处,也有海洋生物生命迹象的存在,它们似乎天生就对万米高强水压“免疫”,在无人之地自由游荡。

; f" T. E0 e1 j& c3 k1 r

但是,科学家们在海沟底部还探测到了大量不愿看到的东西,这些东西让原本喜悦的科考人员发出了哀叹!

0 x/ E8 s/ }% ]
% {6 M! {2 \5 A) a

原来科学家在这片静谧可怕的深海之地,探测到了大量塑料残片和微粒。毫无疑问,在人类足迹还未涉足海底时,工业污染带来的破坏力已经先行一步到来。这一事实让他们在震惊之余愤怒不已!

7 b6 X A6 M! O7 i2 ^( P" f( w% F

震惊而悲痛:万米下的微粒塑料

# f; t; q* J0 d* i

一项来自深海的调查数据,也许会更直观地说明深海的塑料污染,已经恶化到了什么程度。

0 A$ g! j! n5 D; v8 o
. U9 S- s7 B8 R5 K/ d3 p0 \

据调查,深海区域的塑料微粒含量已经远远高于浅海区,在3000米以下的海水中,平均每升海水的塑料微粒含量超过13个,而在10909米深处的表层沉积物中,塑料微粒含量已经远远超过了2000个!

' z/ }' Q- K) x" [

更令人揪心的是,万米海沟底部探测到的不是整块的完整塑料,而是已经被分解的直径小于2毫米的塑料微粒。这些微粒塑料主要经过工业污水处理后,被分解成肉眼看不见的细小微粒,每天成百上千吨地倾倒进下水道,最终汇入海洋。

% r" X9 }; H S- g t8 z' e: v. Z& g
' {2 h4 i! d9 l! L; b0 z5 O

人类能区分出食物和垃圾。海洋生物并不能。海洋食物链客观上把塑料微粒传递到了深海。一开始漂浮在海边的塑料垃圾经过太阳照射、海水腐蚀,变成了塑料碎片,浅海鱼类出于生物本能吞下海水和小鱼,连带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一并吞下。塑料微粒得以附着在鱼类、微生物及浮游生物上成为“移动污染源”。

1 y- L. P4 H9 Z: c# _3 Y: c- G
. l' u6 S' c* t% h! ^8 I( T

庞大无比的深海生物又吞下这些浅海鱼类,无数个食物链循环后,原本成百上千吨的塑料垃圾和颗粒,就进入了深海生物的肚腹中。

/ g* K3 k/ f0 Y- X+ U% M( Z: Q

最终,塑料微粒将永远定居在10909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开始了新一轮的“污染之旅”。

# X& |# \+ ~$ |- o
5 ~$ L2 d9 Y$ `7 L2 L9 o ~

人们原以为的最后一片净土,原来在人类未到以先就已经污染破坏了。塑料毒性不可降解和消化,而吞食塑料碎片的鱼类有可能被毒死。或在海洋生物体内不断沉淀聚集,最终进入人类消化系统。

7 b7 ~. N9 U) H4 U1 I

无论从环境还是人类健康,塑料微粒都对深海环境、以及整个地球生态都产生不可逆的伤害。这一悲剧性的科学发现,着实为全人类敲响了警钟!若再不采取强制有效的海洋环境治理,恐怕早晚有一天,人类亲自释放的塑料微粒会重新循环进入体内。

" l7 ~5 d$ t/ H' m$ l
) a; l0 |. ?& o! Q/ d; J: G6 s

成也塑料?败也塑料!

6 d$ M9 P: a4 O$ C

早知道如今塑料会把“魔爪”伸向地球最深处,当初人们还会骄傲塑料这一“伟大发明”吗?要知道最初塑料被发明时,曾因其广泛独特的功能一时轰动世界。

8 E) h A$ h5 H$ r. m6 ?3 i, C4 \

1950年左右,由帕克斯试着把胶棉与樟脑混合,产生了一种可以随意弯曲的硬材料,这种材料后来就被加工成了塑料。由于其可塑性广、成本低等优点,塑料的使用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迅速扩散。人们日常的购物袋、手机壳、水杯等,都是由塑料制作而成。

- z I& A+ b( ?) T+ Y$ ^1 L1 k2 |
* l8 `) j' m3 {. P4 ~, V2 I8 o9 Y

但凡事物极必反,塑料在带来巨大方便的时候,也产生了更头疼的污染问题。塑料燃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其本身特性还容易吸附化学污染物,从而产生更强的复合毒性。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摄入塑料微粒还会改变、恶化牡蛎生殖细胞以及一些鱼类的基因表达。

9 v2 `+ a& l' ]8 [) H0 V
! z& c C- O0 Q7 z

塑料对海洋的污染更是触目惊心!一项来自日本全球海洋数据中心的调查显示,目前深海区域中33%以上的碎片是大片塑料,大于6千米深的深海区域,此项比例更是达到了52%。

* |2 m% v, v4 y- @" q; U

在海洋环境中,塑料由于密度小、浮力大和持久性强的特点,常常比其他类型垃圾更难被自然降解。目前,约80%的海洋固体废物是塑料垃圾。目前,全球每年大概将1亿吨塑料垃圾进行填埋,而另外15亿吨塑料垃圾直接向海洋倾倒。

( _( A5 ^2 n8 E
' `8 k0 O0 r9 J6 s: }! q

这些一时倾倒的塑料垃圾,全部会转化成只有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塑料微粒。毋庸置疑,要想清理掉洒落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海量塑料微粒,无论在技术还是成本上,都无疑难如登天!

7 T4 m: {' `8 F I# s! U: Z9 }

拯救海洋的出路,在何方?

2 `# {# q) W# M

海洋塑料的污染问题,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环保组织所提出, 但直到21世纪以来国际上才开始真正重视起来。

% ]2 }/ N! b4 @6 _0 u6 V) s! @1 k

我国也一直走在海洋污染治理的前列,近几十年,出台了《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一系列严格的法律条例,来规范塑料垃圾处理行为。

5 v* f9 I) X6 ]# @8 ^8 V$ w
+ C1 w/ I0 N: L. L

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多的发明和财富,人类前进的步伐不能一边呼吁环境保护,一边把大量工业垃圾倾倒海洋。人类社会的进步也以剥夺挤压其他生物种类的生存空间为代价。

! U' J( G# e3 K5 W6 |; `! R* i
& O( d# F" V0 [# p1 t. ?+ C5 \

除了国家的努力,塑料污染也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少用一次性制品,出门自备购物袋。如果人人都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理念和习惯,一个人的效应乘以14亿,相信马里亚纳海沟万米下的塑料微粒,被彻底清除将会指日可待!

% w1 b# e- `- n6 y

参考文献

) [) p* d& V' b6 a# D1 D0 g

[1] 崔野. 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治理:进展、困境与中国的参与[J].太平洋学报.2020,12(02):25-29.

4 `, j4 o1 F# n2 T6 E! }

[2] 李道季、朱礼鑫、常思远、.海洋微塑料污染研究发展态势及存在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5(25):33-36.

) ^ H. F) O1 H

[3] 张嘉戌、柳青;、张承龙.海洋塑料和微塑料管理立法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9,03(13):110-114.

8 v6 i% |# Q G5 X

[4] 陈斌.海洋塑料微粒来源分布与生态影响研究综述[J].环境保护科学.2018,04(20):98-101.

5 V6 w$ K9 X7 c* k/ a8 o+ B

作者:一念 校稿编辑:李子

- k& ]! `5 Y" ?" } q/ u 4 y1 J0 c; ]( q; \& P/ [7 l+ J; g" f( E$ C2 c1 n $ D, Y. h3 G' c4 z, S6 c2 `9 c8 x ) D% M# q y- ^# E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羊哥哥的店
活跃在7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