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1 `3 ?3 r# J 学院简介
7 n( O; i; J0 ]1 g. h 学院依托学校近岸动力学传统优势,强化了极地科学、海洋环流与气候变化研究方向,并结合江苏地方需求,进一步拓展了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地质环境等特色学科,丰富了学科结构体系、建成了海洋科学一级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已构建起“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的海洋科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重点专业建设点,海洋科学学科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二期和三期),物理海洋学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
5 v! o9 d, C( K7 b4 r& T; h 学院现有教职工103人,其中专任教师81人(教授18人,副教授32人,讲师31),脱产博士后11人。学院专任教师100%具有博士学位,近70%具有海外教育背景。教师队伍中拥有河海大学“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入选人才1人,江苏省双创人才入选者2人,双创博士入选者12人,新增科教融合兼职教授13人。 , _1 m# U5 G* `" n
学院成立以来,紧密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解决海洋生态文明和海洋强国建设过程中有关海洋动力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参与并组织编写首次《第一次海洋与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 & a! }1 |, W3 x4 l4 J3 S0 h; R
立项科研项目共267项,合同经费1.16亿元,到账经费8626.71万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项(含1项极地专项重点项目、1项重点项目和1项优青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34项、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15项(含2项特别资助)、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3项。 7 b- s9 X! a/ b* Q3 K8 R
发表SCI论文277篇,其中二区以上的论文143篇(占比51.62%)、软件著作权8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项,授权澳大利亚革新专利1项,牵头获得2021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举办“海洋环境与气候变化学术研讨会”“极地气候和极端事件国际研讨会”等26次学术研讨会、1次物理海洋学系列讲座、2次国际青年学者论坛、1次国际夏季讲习班、1次江苏省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及2次专题交流会。 ; I& @& u5 d' s8 p- I2 ]
研究机构; Q$ B( P! l. ?" W4 S# j
学院目前设有四个系:物理海洋系、海洋技术系、海洋生物系、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建有五个研究所:海洋动力与环境研究所、海洋气象与气候研究所、海洋观测与预报技术研究所、海洋生物研究所、海洋地质研究所;建设有面积约2200平方米的海洋科学实验中心;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共建自然资源部海洋灾害预报技术重点实验室。
- i; Q2 e4 {, ~( u& s0 i. E! s$ N! r% p
6 ^% _# y& f) A+ L$ D
6 i7 O/ x& X8 X
7 E5 ?( U' ~2 s( T, V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