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 @. F4 B* p( g; O7 A 原标题:科技前沿 | 成功坐底万米深海,实现中国科考“全海深”进入
6 |' m% X4 u: N# T7 x6 V$ J7 G7 C9 S4 I' n" L& p
# m1 X N! M4 I: e t/ i
11月10日8时12分,“地球第四极”——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载人深潜“奋斗者”号成功坐底“挑战者深渊”,深度10909米,创下中国载人深潜新的深度纪录。就在此10多天前,“奋斗者”号在同一海域下潜一举突破1万米(10058)米大关。这连续取得的成就标志着中国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海试取得成功,意味着中国人驾驶自己的潜水器可以自由到达大洋任何深度并开展科学考察,取得了中国深海装备和深海技术的重大突破,实现了梦寐以求的中国科学家大洋科考“全海深”进入。 j9 [, G, T' I: j8 \4 x/ [
值得注意的是,万米级载人深潜器“奋斗者”号是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后首个进入公众视野,接受实战考验的新的“大国重器”,其首战告捷和堪称完美的表现彰显了中国日益增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自立自强取得的新成就。 & j, S3 E6 C7 ^& [' ]
“奋斗者”号下潜至万米深处,水压超过110兆帕,这相当于2000头非洲象踩在一个人的背上,它首先面临的是超强高压。在整个潜水器中,球形驾驶舱是整个结构中承受压力最大的,舱体材料则是使用的超高强度钛合金,而且此次“奋斗号”相比之前的“蛟龙号”, 舱体材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新高强高韧耐海水腐蚀钛合金。
* @0 n$ \+ ^- d3 _
# S) w# i# H; k: E" ?0 T! ` 马里亚纳海沟的一万多深的水压有多大?
/ z& P0 I* O7 \ G 那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大气压在压迫我们的身体呢?其实,在正常的大气环境中,大气压之间始终是处于平衡状态。而需要通过呼吸循环的人类和动物们都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空气的交流,使得身体与外界是相通的,内外的压强保持着一个平衡的状态,因此我们就感受不到气压压迫我们的身体。 3 A6 w+ c6 ? I$ g, o5 o" Y1 }
9 M* l; z8 H8 a" ^
但是潜水就不一样了,当人类每下潜十米的水深,就会增加一个大气压的压力,而我们体内的初始压强为一个大气压的大小,当我们下潜入水时,外界压强就会增大,内外压强不一致,于是我们的身体就会直接感受到压力,这部分压力一部分通过我们身体的力量来抵抗,另一部分由于身体被压缩导致身体内部气压上升来抵抗。 目前人类在没有任何装备的情况下,最大的下潜深度为100米左右,(当然也有法国潜水员无装备极限纪录的113米之说),这个深度产生的压力已经是人类能够承受的极限。 # k) m) I4 Z5 o* G q
在马里亚纳海沟的一万米以下水底,大概每平方厘米就会产生一吨的压力,一个成年人的身体平均表面积为1.6平方米,也就是说 在那个深度,我们的身体需要承受住16000吨重的压力,而目前成年的非洲象的最大重量为6吨左右,如果有2500头上的非洲象同时站在你的背上是什么样的感觉? ! T7 Y# c8 _5 U+ I& ~6 Z7 j
) U0 N* C/ N: P, e& H
载人深潜五十年探索,风雨兼程
/ S- a6 o6 F6 A$ U “奋斗者”号使中国“全海深”科考一朝梦圆。今天,我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回望中国载人深潜走过的非凡历程,不禁有万千感慨涌上心头。 ( ~" ]7 J) d# I! y& g7 R
中国载人深潜梦启航于上世纪70年代。1971年,“深潜救生艇研制工作组即“7103研制工作组”成立。1976年,深潜救生艇设计工作完成。10年后,中国第一艘深潜救生艇完成试验,填补了我国深潜技术的空白,之后该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中国海工装备科研单位的多位知名学者专家开始论证研制中国载人潜水器的可行性。2002年,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被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启动。最终历时10年完成研制和海试工作。研制团队创建了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安全性设计技术体系,攻克了深海复杂环境下精准操控、精确定位与精细作业的关键技术,其悬停作业功能为国际同类潜水器首创;突破了复杂水声信道条件下大深度、远距离、高速率水声通信技术,可传输图像、数据、文字和语音等信息;创建了我国载人潜水器陆上测试、海上试验、潜航员培训、水面支持等深潜作业和检测技术体系;突破了超大潜深关重件设计制造技术,推动了深海装备产业的发展。在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T/ r. N& @% d m! x! D2 x. Y
& Y" K* z7 g. y# i
“蛟龙号”成功后,有关方面并没有直接启动万米级深潜器研制,而是于2009年立项研制4500米级的载人潜器“深海勇士”号,目的之一就是进一步实现包括载人球舱在内的核心部件突破,实现技术自立自强,进而架设通向万米级载人潜器的“桥梁”。曾担任“蛟龙号”副总设计师的胡震担任“深海勇士”号总设计师,“蛟龙号”总布置主任设计师兼首席潜航员叶聪担任副总设计师。2017年九十月间,“深海勇士”号在南海完成全部海上试验任务,实现了我国深海装备由集成创新向自主创新的历史性跨越。
1 m, B. K; Z# u/ G) i- ~ 就在“深海勇士”号研制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之后,2016年3月,深海载人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颜开向外界透露万米级载人潜器研制工作于当年启动并将于“十三五”期间完成。“蛟龙号”和“深海勇士”号主要领衔者之一叶聪担任该潜器总设计师。今年上半年,万米载人潜水器进入出海试验前的最后试验阶段并根据在线征名活动反馈被命名为“奋斗者”号。近日,“奋斗者”号在两艘母船护卫下,在地球最深处的西太平洋海域成功坐底,以近1.1万米的深度宣告中国人“全海深”科考终梦圆。
) Q; P9 k- G2 C2 n2 {5 b- ^) c 参考资料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央视新闻、网易新闻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4 M, D8 U8 I9 O2 \
; ~& Y, L y! G: J! I& Q1 y
责任编辑: , @% z7 K* @/ k, j3 b; t- x( S4 u
/ l% T" }' r( s* u2 [, P, [* G
! P' T8 M& F1 x; p5 l* G O6 \1 ~, f, D& G! O! d2 ^
' T3 c% A* X: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