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 Y/ d' f7 _7 W/ e% Q: [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 ~" Q# Y0 K+ x; Y; [ 学校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4 a: @' `# g& }$ t5 s 学校创建于1924年,历经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 Z/ q* Y5 D6 b# @# @- [. c1 a8 }8 Y
学校建设:学校有崂山校区、鱼山校区和浮山校区3个校区,占地2400余亩,正在建设西海岸校区。设有21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中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000余人、硕士研究生9000余人、博士研究生2000余人、外国留学生700余人。教职工3698人,其中专任教师1884人,博士生导师505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9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9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国际著名物理学家钱致榕受聘学校顾问、特聘讲席教授、行远书院院长,“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蒙先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14位知名作家受聘为学校“驻校作家”。 - E. _; U" k+ n: W9 n' k, X9 c
+ X3 Q! n9 S' P1 z7 r8 i 人才培养: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特殊使命。学校遵循“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实行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度和学业识别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度,努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中已有1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先后担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参加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学校毕业生。 + N% n& q/ H( X) a6 ?+ o2 {1 s# B
学校拥有科学考察实习船舶3艘,包括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3000吨级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2”、300吨级的“天使1”科考交通补给船,形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系统,具备了一流的海上现场观测能力。学校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主持其中“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2个功能实验室的工作,作为骨干力量参与其他6个功能实验室的建设。
4 o i8 X2 l% h2 Q F) c 学校荣誉:学校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9个学科(领域)名列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十二五”以来,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18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74项、人文社科奖励77项,被SCI、EI、ISTP等三大收录系统收录论文260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211项,授权发明专利1649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42项。
" I J. M* i, `1 ]+ R% l( t% y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知名、特色显著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到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海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
6 {$ h: B% B! \0 |9 u/ S p M/ k' U* c ^+ q
海洋科学专业: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是国内历史最为悠久的涉海专业之一,最早可以追溯至1932年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倡设海洋学”。八十余载薪火相传,该专业已成为国内最好的海洋科学专业,在历次学科评估中均排名全国第一。2019年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在2018年和2019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位列国内第1名、全球第6名。 * l* j# ^2 }: }; s n8 U
海洋科学专业以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为导向,聚焦海洋科学发展前沿,引领国家海洋人才培养,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科学专业。该专业培养致力于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具有海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与情怀,理论基础坚实、实践技能优良、创新能力卓越,具有国际视野的世界一流海洋人才。
0 b6 t* c, }$ H- Y 海洋科学专业拥有由3位院士领衔的老中青结合一流师资队伍,包括近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泰山学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绝大多数教师具有海外交流访问或留学经历。拥有“海洋学”国家级教学团队,生师比达6:1。专业课教师来自海洋与大气学院和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其中很多教师也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的成员。教师们积极承担国家各类科研项目,在Science、Nature系列期刊以及海洋与气候变化的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和教育部奖励,部分成果入选全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蔚蓝色的大海是海洋科学专业的天然实验室,教师的考察足迹遍及中国近海、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南北极。教师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使学生追踪到最新的科学前沿进展。
: @% z( K o9 z3 @3 H; ~ 专业核心课程:海洋学、物理海洋学、区域海洋学、海洋调查、海洋调查实习、卫星海洋学、海洋要素计算、海洋数值模拟与预报、流体力学、流体力学实验。 ' I3 _% u8 p4 M; Y' U4 s/ U+ B
专业特色课程:海洋环流、海浪、潮汐、风暴潮、海洋内波、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极地海洋学、海洋热学、物理海洋实验、海洋台站实习。 * k m: B, X/ n, l: L
水产养殖专业:水产养殖专业始创于山东大学水产系的水产养殖组,是国内最早设立的水产养殖本科专业(1946年),也是我国第一个水产养殖学硕士点和博士点。2000年获得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6年获得山东省品牌专业,2007年获得国家特色专业,2008年获得国家创业教育实验区,2019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高水平师资队伍中,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 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 名、国家青年千人1 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8 名、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3名,山东省教学名师2名,绝大多数教师具有海外留学或交流访问经历。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该专业毕业生中已经有3人遴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相关大学和研究所中的科研骨干大多数毕业于该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在全国高等学校中水产养殖学专业排名第一,建有水产学专业导论视频公开课等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依托单位、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单位。
9 U0 u9 X. L) U: ]& h# G M- a 本专业面向国家生态发展、海洋强国和乡村振兴等发展战略的人才需求,适应新农科发展方向,培养具备水产生物增养殖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研发、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 |# v# }7 d( g( n% w0 I* t8 U# ~6 X: q" G# A
5 A0 u w% B N7 w
. ~( Q1 p2 x" \, S" c/ c* H& r% H/ q; E6 M! j9 Y7 @0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