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观点】急需加强海洋微塑料监测调查

[复制链接]
近年来,我国正在展开一场规模宏大的海洋微塑料监测调查行动,范围从中国近海逐步拓展至四大洋和南北极区域。海洋微塑料究竟有何危害?还有哪些难题?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林辉。现将问题摘录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 v1 T! p+ e" f0 v+ c- _8 D1 K
全球海洋微塑料的分布状况
% s( k" g, O# [: n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因此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肉眼往往难以分辨。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开阔大洋漂浮大块塑料和微塑料总重量约26.9万吨,数量达到惊人的万亿级别。相关监测数据表明,近年来海洋中塑料垃圾的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东太平洋局部海区,日积月累堆积而成的巨大“垃圾岛”令人触目惊心。

1 t' P( i+ t  L  n  D
目前,全球海洋中微塑料的总量尚无准确数据,但其广泛分布于各个海域已是不争的事实。研究发现,海水、海滩、海底及海洋生物体内均有微塑料存在;从近海到大洋,甚至是南北极区域均有发现。

8 L+ Z$ t5 _- ]" h- ?/ \
海洋微塑料有哪些危害?

6 i3 X/ s3 c4 J& t/ I- S
2014年召开的首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明确提出要关注海洋垃圾和微塑料问题。海洋微塑料污染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监测调查的迫切性日益突出。
, l5 C- F: g' Y" d' h& R
海洋中的微塑料主要包括有色微塑料和透明微塑料,形状多样,可分为片状、颗粒状、纤维状等。其化学成分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尼龙、聚氨酯、聚氯乙烯等。这些微塑料来源复杂,有的由塑料产品分解形成,有的源自洗涤剂和护肤品中的微塑料颗粒。海洋微塑料既是海洋污染物质的来源,也是有毒污染物质、入侵物种和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载体。
- |( s! J  g8 T4 r# o! x7 |
海洋中的微塑料通过影响海洋透光性及海洋沉积界面物质交换,改变海洋生物栖息地环境。同时,还可被浮游动物、贝类、鱼类、海鸟和哺乳动物等海洋生物摄食,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繁殖。进入到食物链的海洋微塑料,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带来影响,甚至会威胁到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尽管目前科研人员对其带来的风险评估还处于初期阶段,但海洋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的潜在隐患不容忽视。
$ M$ m1 H$ y* ~& o7 o
我国在海洋微塑料监测和治理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 R1 x% F( L9 k+ i1 n4 ^3 x
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以期唤起公众对塑料垃圾和微塑料危害的认识,并通过加强各国间的交流合作,从源头上阻止海洋微塑料的增长。例如,在今年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期间,海洋微塑料研讨会同期举行,这是东亚各国首次专门围绕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开展交流探讨。

+ ^4 C) L$ l" D9 h- ]; i% @8 q
2007年以来,我国在近岸50余个代表性区域开展海面漂浮垃圾、海滩垃圾和海底垃圾分布状况监测;2016年,我国在近海启动了涵盖水体、海滩、海底和生物体的微塑料监测;2017年,我国微塑料监测调查拓展至深海大洋和南北极区域。

$ y0 F1 b6 b: l
与此同时,科研人员也在加快塑料制品替代化、减量化和环境治理技术的研发。但该项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海洋微塑料污染治理方法。
1 G! U2 @5 C7 B: O& m9 r% `! J% I
深入开展海洋微塑料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微塑料在海洋中的污染现状,查明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机制,有助于找到切实可行的管控防治之策,推进我国融入全球海洋微塑料监测和国际治理。

3 t3 h; E  U5 H$ D
2017年,大洋45航次首次在西太平洋和东太平洋开展海洋微塑料监测调查,获得了大量宝贵样品和数据。今年,科考队将继续在东太平洋海域展开相关调查。

6 q# F  t) p7 M  K: `% h: Q. c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报

# W3 K$ s  \8 w6 x: p& d" @
作者:林辉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化学与环境监测技术实验室副主任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荆悦来
活跃在2021-7-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