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中国特色的海洋文化,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的实践中也形成了独特的“海洋观”,进而引领和指导着中华民族大踏步向海洋进军,也揭示了泱泱海洋大国从田间走向海洋的思想嬗变。
4 g; i$ V- Z, z/ e% X0 A# B+ s9 I3 N5 a一、历史的海洋观
( l$ y4 ^1 p8 c1 ]古代中国很早就开始了海洋采集和海洋捕捞,自春秋战国以降,便形成了以“渔盐之利,舟楫之便”为主体的朴素海洋观。在经过明朝短暂的海洋开拓之后,清朝“闭关锁国”的海洋观不仅使中国丧失了进步发展的历史机遇,而且使中国陷入了“任人宰割”的尴尬历史境地。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遂趁虚而入,凭借“坚船利炮”打碎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国门。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抵抗侵略,御侮图强,并虚心学习和积极引进“夷之长技”,建设新式海军,发展工业与航运,倡导海洋风气,形成了新一阶段以“师夷之长以制夷”为特点的中国海洋观。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惨痛历史教训,使中国人开始接受以“海权”思想为主体的海洋观。虽然孙中山把发展海军与发展海洋实业提到了国家政治和国家战略的高度,但在当时军阀割据、政局混乱的情况下,这样的蓝图不可能实现,后来喧嚣一时的“洋务运动”也无果而终。 % B# C9 e! t. h$ s# [1 v
二、代的海洋观 7 H9 s9 U6 R' G* P2 [4 c( Y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海防力量的建设和海洋事业的发展有了很大进步。然而,建国初期,由于东西方政治背景,以毛泽东为领导的新中国把海洋看作天然的战略屏障,提出在沿海地区建立“海防前线”战略,使海洋只处于服从和服务于“巩固国防”的次要地位。
, K, Z; _; ]' r. c% `2 }0 k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事业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认识到海洋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通道和窗口,认识到增加对海洋的控制能力势在必行,果断地突破了传统近岸防御的海防观,提出了“近海防御”的海防战略思想;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在继承改革开放的海洋观的基础上,对中国海洋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探索,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海洋观,即从国家安全、国家权益、国家发展、和平崛起的高度上认识海洋。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崭新海洋观。明确要求“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 E% L" K6 p. t" |& H三、现代的海洋观 : X( O1 H! O" {, |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历史一再证明,背海而弱、向海则兴,封海而衰、开海则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适应世界发展和时代需求,进一步深化拓展了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思想,号召全党全国人民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并提出了“依海强国、依海富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指导方针,把海洋强国建设推向了新高潮。 ; |# B9 j+ ~) ? h. p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印尼国会演讲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伟构想,把新时代的海洋观进一步国际化,以海洋设施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共享共赢”为目标,真正实现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共筑蓝色辉煌。
) b* X0 [; ^9 r$ m2014年6月,李克强总理出访希腊时,在中希海洋合作论坛上阐述了中国的海洋观:中国愿与各国共建“和平之海”,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反对海洋霸权,致力于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基础上,通过当事国直接对话谈判解决海洋争端。中国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致力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秩序;中方愿与各方共建“合作之海”,积极构建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海上通道、发展海洋经济、利用海洋资源、探索海洋奥秘,为扩大国际海洋合作作出贡献;中方愿与各方共建“和谐之海”,在开发海洋的同时,善待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环境,让海洋永远成为不同文明间开放兼容、交流互鉴的桥梁和纽带。
q/ q# \ n. k3 g9 k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9 G9 h* d2 N/ y: C
- ]" _# h: V- m* d: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