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观点】对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党中央着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了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落实,实现国防科技工业开放发展、融合发展,本文从加大统筹力度、搞好全面融合、依靠自主创新等方面谈了对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几点思考,希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有力支撑。

% A- M. j" x& [' r3 n& l# b7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这是党中央着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眼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落实,实现国防科技工业开放发展、融合发展,应从加大统筹力度、搞好全面融合、依靠自主创新等方面,来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 H. k. T$ k8 i9 T1 S" Z
一、加大统筹力度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8 l/ d/ |+ Q. ^
我们党历来重视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军情变化,在国家总体战略中兼顾发展和安全,逐步形成了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军民融合发展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布局加速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改革基本到位。随后,党中央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强化对军民融合发展的集中统一领导,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
+ y5 Z  k3 i5 U4 S; j3 ?% Z! ^
一是强化战略引领。 健全军民融合发展规划计划体系,使国家重大战略规划、重大政策法规满足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军队建设发展规划计划全面落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从国家层面形成各领域战略布局融合一体,各方资源整合一体,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外交等力量一体运用的战略态势,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战略竞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 g4 [2 e9 N7 l( O1 E1 ^
二是完善体制机制。 深化军民融合发展体制创新,统筹推进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重大改革事项,构建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依据《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政策,勾画的“十三五”时期军民融合发展蓝图,来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发展的相关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加快形成与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融合局面。明确军民协调机制。建立军民融合会议制度,及时解决军民融合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建立问题反馈处理制度,对遇到的问题明确责任单位和处置程序。建立风险评估补偿制度,对于可能遭受的损失明确责任评估方法、补偿方式和标准。还需建立军民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确立军民融合发展的评价标准规范,科学引导和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 E7 C. r2 Z2 f, n
三是建全法治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法治体系应以国家宪法为基础,立足系统思维,使配套立法更贴近实践需求。加快军民融合综合性法律立法和重点领域立法进程,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工作,提高军民融合发展的法治化水平。如2015年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6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交通法》等。但综合性法律如《军民融合促进法》等的立法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紧推进。同时,还应充分认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通过相应的风险管控机制,确保让有用、实用的项目服务国防,最终实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 G+ f8 b8 z3 C" K/ p: A
二、搞好全面融合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3 y9 h( b$ d/ p# e$ j4 w0 m9 A
搞好全面融合,应确保充分发挥各级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的职能,强化相关工作机构的融合理念,破除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陈旧观念,克服“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倾向性问题,做到应融则融、能融尽融,最大程度凝聚军民融合发展合力。建立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推动重点领域、核心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 B- f* ~  k6 P$ u' F
(一)营造军民融合发展的良好环境。打破军民分割的“二元体制结构”,破除制度和利益的束缚,加强军地之间、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相关政策和规划的衔接联动,提高政策和规划的执行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确保政策制度的有效跟进。应加强宣传引导,创造充满活力健康有序的融合氛围,搭建军地科技信息交流平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配合退役军人事务部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军队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服务于国家的重大战略建设,以实际行动为人民造福。
# ]6 l* [4 h4 q0 b" @
(二)促进军地互补的资源融合。遵循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效引导和整合相关技术、人才、资本、管理和政策等资源,促进军地之间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各地设立专项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推动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通过加快“民参军”“军转民”的步伐,加速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取得更多的研发应用突破,如北斗导航系统、国产大型客机C919、国产航母等。

: y% E; o+ |! y
(三)实现成果共享的经济融合。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往往首先产生或应用于国防领域,而这些成果往往是在向民用领域推广后,才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引领带动作用。我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蛟龙潜水、北斗导航和超级计算机等为代表的重大国防科技工程产生的知识成果正在向航空航天、海洋资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纵深推进,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应。加大先进民用领域技术向军事领域转移转化的力度,将极大地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成为融合发展、军民两利的新引擎。

; P* _0 f' ~" J/ \4 Z
三、依靠自主创新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 h# j, O  W+ V8 v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主动发现、培育、运用可服务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前沿尖端技术,捕捉军事能力发展的潜在增长点,强化军事需求牵引,最大限度实现民为军用。使国防科技创新真正获得全社会科研力量的支撑,充足资金的投入,坚持依靠自主创新的路子搞发展。
  g& y8 J  T# K
一是建设军民融合新体系。根本的就是要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在海洋、太空、生物、新能源、网络和电磁空间等军民共用性强的领域,将军民融合的理念和要求贯彻到筹划设计、组织实施、成果使用的全过程,抓紧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形成多维一体、协同促进、跨越发展的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格局。各民营企业既要立足现实又要着眼未来,把准军事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的脉搏,利用自身优势创新符合未来战争需求的产品,破解“需求迷雾”。

  t$ J) \* S8 M3 H
二是探索军民融合新模式。 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企业承担国防建设和国家军工项目,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支持各地投资平台参与重大军民融合项目建设,推动军民融合商业化发展模式。支持高、精、尖军工科研成果和产品向民用转化。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由传统领域融合向新兴领域拓展,推动海洋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建设,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提供支撑,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奠定基础。
3 M: D& ~/ y: N7 \0 F4 T( U
三是培育军民融合新人才。随着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融合度越来越深,空天预警、防空反导、信息攻防、战略投送、远海防卫等高科技武器装备不断列装,军队岗位的科技素养也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优化培养模式、健全培养体系,构建以部队综合院校为核心,以兵种专业院校为基础,以军民融合培养为补充的院校格局,形成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还要依托国民教育优质资源,聚焦紧缺专业、重点高校、优势学科培养军事人才,拓展军事职业教育的路径和形式,提高官兵科技素养和人才培养质量。
; @  e7 N8 M& l+ {! L
文章来源:网信军民融合
- S! e* k$ m' G8 |3 Q+ A
% B6 a/ v# h/ e1 Q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荆悦来
活跃在2021-7-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