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历史和实践经验证明,向海而兴。海洋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动力转换、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是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我国“‘一带一路’北向新通道”和东北振兴的长期战略要求,也更为吉林省甚至整个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转型提供了新的发展突破口,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思路。
9 @/ ?7 }; y9 k D/ q% N, O1 p6 b D8 C5 P) [
& } p5 n' S+ b* P& U2 E _ M海洋经济可成为吉林省经济新的增长极,为经济转型提供新的契机。从产业布局来看,可以突破吉林省原有经济结构,引入海洋经济元素后在新经济模式下与俄罗斯和朝鲜共同探索新的产业发展道路。海洋经济合作可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港口合作能够实现内陆特色产品向外运输,特色跨境民俗旅游更可发展为吸睛的经济亮点。从产业优势上看,与省内传统产业相比,海洋产业优势明显。传统海洋产业为吉林省现有产业布局注入新活力,增加新的经济增长亮点,而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更可以在转型发展方面凸显作用。一方面,发展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有利于吉林省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顺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海洋新兴产业多数能耗低、效益高、节能环保,更有助经济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因此,新的产业布局能够带动图们江区域经济发展,吸引更多优质智力资源,转变目前单独区域经济领先的发展格局,实现吉林省经济发展动力由单一向多元的转换。1 I0 e' x7 `. n2 B/ }
8 \# G' h, r }) I$ q
; j& C) G. I( T. n% [" [4 t
“合作共赢”是吉林省发展海洋经济的必由之路。图们江区域(珲春)位于东北亚核心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对北开放窗口,特殊的“接三国通五国”的地理区位优势为其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与俄朝合作建设港口,大力发展海洋旅游及相关产业经济,符合多边共同利益。其一,符合中俄朝三国现有资源深度挖潜、深度利用的共同诉求。将俄罗斯远东开发、朝鲜探索对外开放和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综合考虑,用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促进三方联动。其二,中俄朝三方经济在资金、技术、产品、基础设施等方面各有优势,合作发展能够取长补短,迅速补齐各自短板,实现经济上的帕累托最优,形成三方共赢的新格局。中国在资金、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优势明显,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自然资源品种多、储量大、港口资源和渔业资源丰富,在地理区位方面特点突出,三方合作能完美实现优势的互补对接。另外,三国特色的民族风情、文化氛围和原生态环境更有利于联合打造特色的异域风情民族旅游项目。因此,吉林省海洋经济“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前景广阔。
! a m8 n0 B& @' Z4 [) @5 ]4 R4 v0 V# y9 {5 q* p3 J
5 D6 d3 j# b3 L5 T; U绿色发展是三方长期稳定“合作共赢”的基础。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识,更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物质基础。单纯追求速度的破坏型、不可再生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迟早会被摒弃,绿色经济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珲春海洋经济在发展之初就应该与俄朝达成统一的三方共识,形成以绿色海洋经济发展为目标的长效合作机制。发展绿色海洋经济符合中俄朝三国共同的利益诉求,只有绿色经济合作才能在未来合作中不会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这是三国能够开展长期合作的共同基础和未来愿景。短期而言,中日韩区域早已具备绿色经济的物质基础,图们江区域(长吉图)可谓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一片净土,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更远离现代工业喧嚣,实现绿色经济合作可谓顺势而为的利国利民之举。长期而言,中俄朝三国绿色海洋经济合作应该立足长远,要注意科技引领,以传统海洋经济为前期发展基础,统筹兼顾布局新兴海洋产业。以新兴海洋产业为合作目标,合力打造包含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船舶业的传统海洋产业和滨海旅游、港口物流等绿色健康海洋服务业,也同样包括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高端海洋新兴产业在内的多维立体海洋经济格局。我们应该在合作过程中以绿色发展合作共赢理念为指导,加大科技攻关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加快科技研发速度,占据科技研发的制高点,增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海洋产业创新服务能力。尤其要牢牢掌握新兴海洋产业中的核心技术,将自身核心竞争优势发挥到极致,积极在三方合作中共商、共建、共享,以保证海洋经济合作能长期有效开展。
& N; i# d4 z6 v
2 |5 b/ m D2 d$ F0 o" [5 @: n) q+ l6 T+ |; L% O9 W
文章来源:原刊于《吉林日报》2020-07-09, P5 ]4 z p2 U2 j
作者:马野驰,东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