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与中国“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既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又相互竞争,双方不论是在经贸关系、吸引投资还是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都呈现出紧密合作,相互依赖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我们需要客观看待东盟经济共同体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间优势补充相互促进和相互竞争的关系,如果只看到两者之间的竞争性而忽视互补和相互促进,就会陷入西方媒体炒作的“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新朝贡体系”、“过剩产能输出”、“债务陷阱”等阴谋论,给“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东盟落地带来阻力和障碍;如果只看到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而忽略竞争性,会导致我们盲目乐观,忽视风险,遭受挫折和损失。东盟与中国应该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尽量扩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东盟经济共同体的互补优势,减少相互竞争,尽量控制和避免恶性竞争。
9 m0 r# X+ @1 S" _; k3 c一、协调好多项合作机制之间的竞争关系+ P" b" a" X' x; k! G$ k! [, F& a7 t% g
目前,中国与东盟之间合作机制众多,“10+1”、自由贸易区、RCEP、澜湄合作机制、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等,这些合作机制相互交错,内容重叠。同时,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之间又有合作机制,比如中缅经济走廊、中越合作“两廊一圈”等。各种机制之间由于参与方和合作主体不尽相同,本来就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各成员国在参与这些合作机制的时候,自然会考量比较以东盟的身份参与和自己直接参与的不同,引起合作共识减少和合作效率的下降。这就需要中国与东盟双方梳理好中国与东盟之间和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各种合作机制的相互关系,不然,在出现具体项目合作时,就会出现不同成员国由于立场不同参与的机制不同而出现分歧,影响合作效率。
1 ]0 Q" f4 O& f I9 l# }3 ?) A0 T二、实行竞争负面清单制度
. a+ z j8 }1 q) ^' h中国与东盟在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地区主导权等方面都存在竞争关系,在外贸方面就很容易为占领市场份额而打价格战,在吸引外资方面也容易出现无底线的补贴和优惠政策。这就需要中国与东盟双方,仔细分析梳理在贸易、投资方面的容易引发竞争的领域,列出负面清单,进行错位发展,实现优势互补,避免恶性竞争。一些高度竞争的行业中国与东盟其实都处在美日欧等跨国公司的产业链分工之中,这些行业一般不会产生竞争。但是在服装鞋帽、玩具等领域,中国与东盟都是通过拼较低的人力成本来赢得美日欧的市场,这就需要双方之间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对双方之间存在恶性竞争的行业和领域进行有效管控和调节,通过协商进行错位发展经营,取得合作实效。
4 @: k- n/ u o" O三、调整产业分工实现优势互补
5 a; r, ^, C# Q3 I1 O' N" [3 `中国与东盟同处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的中低端,东盟在通过建设东盟经济共同体实现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中国在通过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势产能输出。双方可以通过合理产业分工实现错位发展,打造优势互补的产业链。目前,东盟的自然资源和人力成本都是优势,而且又具有巨大的市场;中国从高速发展转型高质量发展,具有性价比高的生产建设能力和资本优势,而人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环境资源空间逐步缩小,再加上现在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使中国面临着经济增长的压力。中国可以将原来从东盟进口原材料或半成品再加工后出口到美国的产业,直接转移到东盟设厂生产后出口。中国提高了来自美国农产品的关税,可以转而向东盟进口更多的农产品。而中国的电商和移动支付企业这些年高速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可以进入东盟帮助交通不便的农民在线销售农产品。通过帮助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道路交通和电信通讯的便利性,促进物流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电商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 l- g; N+ W' s' q( N9 I. E" y/ |1 t( B% Z
, g1 V, J T" X4 \( h! X* I1 b文章来源:节选自《东盟经济共同体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竞争与合作》,原刊于《广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 w$ _3 j4 W3 |/ h: N; U( f+ O
作者:曹云华,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暨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李均锁,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暨华侨华人研究院博士
* _$ E1 g6 v5 U6 u# K5 I. ^. Q8 J1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