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投产规模达到1690万千瓦,同比高增约340%,累计装机规模达到2638万千瓦,跃居全球第一。2022年海上风电国补退出,平价时代开启,我国海上风电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未来将有多大的增量空间? 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前景优质且便于消纳 海上风能资源相比陆上风能资源更丰富,开发前景较好。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具有较好的风能资源储备。根据海上风能资源普查成果,中国5到25米水深,海上风电开发潜力约2亿千瓦;50米到70米高度海上风电开发潜力约5亿千瓦;另外有部分地区深海风能资源也较为丰富。
海上风速高,很少有静风期,可以有效利用风电机组发电容量。海水表面粗糙度低,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小,可以降低塔架高度。海上风的湍流强度低,没有复杂地形对气流的影响,可减少风电机组的疲劳载荷,延长使用寿命。一般估计海上风速比平原沿岸高20%,发电量增加70%,在陆上设计寿命20年的风电机组在海上可达25年到30年。 海上风电更利于消纳。我国陆上风能资源主要集中于东北、华北、西北等“三北”地区,海上风能资源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西部地区更快,用电量较高。2020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浙江、福建等省份均不存在弃风情况。相比于陆上风电,我国海上风电资源开发距离负荷中心更近,便于就地消纳,可有效避免或降低电能远距离传输中的损失,且无需占用大量陆地资源。
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处于高速增长通道 21年海风新增装机规模高增340%,累计装机跃居全球第一 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自2020年突破千万千瓦大关之后,“抢装潮”在2021年进一步发展。2021年海上风电新增投产规模达到1690万千瓦,同比高增约340%,超过了全球任何其他国家5年的装机总量。截至2021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的累计装机规模达到2638万千瓦,同比高增142.7%。
全球范围来看,2021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投产规模再破历史纪录,全年新增投产海上风场84个,共18.5GW,同比增长177%,其中90%左右的装机量增长来自中国。截至2021年末,中国海上风电累计投产装机规模占全球海风装机比例达到48%,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
竞争格局:地方和开发企业均呈现集中度较高的特征 地方竞争格局:江苏省在存量和增量上均具备领先优势。增量装机方面,2020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分布在江苏、广东、福建、辽宁、浙江和河北六个省市。其中江苏省新增海风装机容量为209万千瓦,占全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总量的54.4%;存量装机方面,截至2020年末,江苏省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为681.6万千瓦,占全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62.7%;位居第二的广东省装机规模为135.8万千瓦,累计占比为12.5%;福建省累计装机101.6万千瓦,占比为9.4%。
2021年各省市海上风电建设进程加快,部分省市新增装机增幅较大。山东省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3号项目开工,实现了全省海上风电的“零突破”。2021年4月初,广东省发改委发布《关于下达广东省2021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的通知》,列示出40个海上风电项目,其中11个项目于2021年底完成建设,总规模达到3.43GW。
企业竞争格局: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市场格局较为集中,头部的大型央国企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截至2020年底,参与海上风电开发的企业共有27家,其中累计装机规模达到50万千瓦以上的企业有国能投、华能集团、三峡集团、国电投和中广核5家,累计装机容量占2020年末全国累计装机容量的67.9%。
海风可开发潜力大,“十四五”期间增量可期 全球范围看,未来十年海风累计装机规模复合增速约23.6%。据全球风能理事会预计:2021-2030年,全球将累计新增逾235GW海上风电装机,至2030年累计装机量将超过270GW,2020-2030年累计装机复合增速约23.6%。海上风电能源供给占比有较大提升空间:当前海上风电发电量占到全球能源供给的约0.3%,根据克拉克森能源转换模型,海上风电将在2050年占到全球能源供给的6%-9%,并提供4870至5990太瓦时的清洁电力。
我国海风资源储量大,资源利用率提升空间大。据中国工程院评估,仅考虑0—50米海深、平均风功率密度大于300瓦/平方米区域的开发面积,按照平均装机密度8兆瓦/平方千米计算,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可达3009GW,其中江苏省和广东省的海上风电资源总量达到或者超过6000万千瓦。而截至2020年末,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位居全国第一的江苏省也仅有681.6万千瓦,海风的资源利用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双碳”目标下,规模化也是海上风电增效的最直接路径。 国家层面上,中国已确定2025年海上风电省级目标总和超过50GW。据彭博新能源金融预测,“十四五”期间,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将达46.8GW,新增装机达37.8GW,年均新增装机7.56GW。 地方层面上,多个沿海省份也对“十四五”期间海风的发展做出规划。2021年6月广东省印发《促进海上风电有序开发和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力争达到1800万千瓦,并在全国率先实现平价并网;同期浙江省印发《浙江省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预计到2025年底新增海上风电装机 455万千瓦以上;2021年11月,江苏省发布《江苏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到2025年底全省海上风电并网装机规模达到1400万千瓦,力争突破1500万千瓦;2021年11月,广西海上风电规划正式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复,十四五期间自治区管辖海域内全部4个场址共180万千瓦,力争2025年前全部建成并网;自治区管辖海域外择优选择570万千瓦开展前期工作,要求力争到2025年底建成并网120万千瓦以上。
根据各省市规划,江苏、广西、广东、浙江、天津和山东六省市在“十四五”期间的海上风电装机增量达43.28GW,为我国“十三五”海上风电增量8.25GW的5.25倍,其中广东、山东和江苏省的新增装机规模接近或者超过10GW。
省补接力国补,助力海上风电迈入平价时代 海风电价政策演变:国补退坡,平价来临 我国海上风电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和补贴大力扶持,按上网电价划分,可将我国海上风电政策划分为试点、特许权招标、标杆电价、竞争性配置和平价5个阶段。标杆电价阶段我国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数和容量最多,期间项目上网电价为0.85元/(kW·h),内地沿海11省市的基准电价为0.3644-0.453元/(kW·h),各省所需补贴额为0.397-0.4856元/(kW·h),补贴强度高达46.7%-57.1%。
抢装潮后海上风电招标市场短暂进入“平价缓冲期”。我国海上风电产业自2020年掀起“抢装”热潮,但是海风招标市场热度降低,在目前海上风电仍然较高的背景下,市场的观望情绪较浓。自2019年海上风电招标量达到15.6GW的历史新高后,2020年全年新招标量回落至6.3GW,跌幅达到近60%,2021年上半年海上风电招标规模为0。截至2021年9月末,全国仅有两个项目公开招标,分别是华润电力苍南1#海上风电项目和中广核象山途茨海上风电项目,招标量仅在1GW左右。
2021年末至2022年初,海上风电招标市场重启。以三峡集团为例,自2021年11月起,三峡集团接连启动了包括昌邑莱州湾一期、阳江青洲五、六、七以及福建平潭外海共5个海上风电项目的项目招标。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有招标或者中标进展的项目数量达到15个,总规模达到8.89GW。
省补接力国补,助力海上风电度过平价前关键成长期 我国海风产业处于平价前的关键过渡期。我国近海风电项目的投资造价相比2010年建成的上海东海大桥项目下降了20%以上,但是目前大部分近海风电度电成本仍高于当地标杆电价,深远海风电度电成本则更高,距离实现“平价”仍需要一定过渡期。据《中国“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研究》预测,海上风电初始投资将从2019年1.68万元/千瓦下降至2025年1.37万元/千瓦,海上风电度电成本将从2019年0.91元/千瓦下降至2025年0.74元/千瓦。
我国海上风电产业正值关键成长期,在保障质量可靠性的前提下,既要满足客户收益率要求,又要实现高质量的平价项目开发,主机商和开发商均面临较大压力。目前广东省和浙江省已经出台政策建立海上风电省级财政补贴制度,接替“国补”助力海上风电发展。
( N9 G: g7 U$ \.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