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地球科学部)

[复制链接]
近日,2022年国自然基金项目指南发布,代表2022年国自然申请正式起航!其中,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基金最新改革举措、申请规定、资助政策、资助领域和方向等。对各类项目的定位、申请条件和相关要求分别进行了介绍与说明。, w; ]% ]" L4 [0 g

+ U4 o3 ^, M3 D: ~' G3 t4 W3 U1 t# F3 Z+ a2 N
; S( o8 Z8 f: s. i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地理科学(D01)
* ]& L% R' s# `7 g: Z  S

4 b" V; _7 y5 p( A1 W%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地质学(D02)、地球化学(D03): q, _7 [$ b( |" ^: p

1 g! c4 {) c- W' |, e9 J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D04)、. A. Y' P/ G" v0 v1 y
环境地球科学(D07)
2 A+ v! ]" p; I+ x0 h

+ B8 G- B+ s" u; X, _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海洋科学(D06)
; N* X! L% V. S' B" m
9 T; n+ p7 v3 R8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大气科学(D05)
; D# W" ~( E" T% I- a
) T0 J8 u. M/ J( C5 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更多阅读
2 K0 r. e+ r2 D/ Y
  z) i* g1 I4 ~' X' g; N! v: L5 n- g4 d: n: y! z3 z9 @

- ~" E7 X  F5 v; N; h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 l- |0 d! n: h8 i8 F, B7 A5 w
8 b1 V$ w: P3 Q7 J, R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_; X' H$ G; {
项目指南网址:
' a( {/ f% ~% W" M

, z$ b# f/ O3 l+ c( {5 {+ N6 U
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1097

) B8 _7 o/ z3 L( n/ e
或点击左下阅读原文查看
& X/ P4 {/ W, S% U% D* A& E  D
& a% k) R7 d6 w0 ]; n4 j
+ r! {4 E) M3 e  \8 ^
# l0 f$ J$ q0 R1 ?" G

- P* E3 g9 c& l& a
/ E4 p7 n: |  F' R$ s  j1 X0 g6 q% u/ o9 S! f$ F: |. E
' D1 U# r/ K7 L& |! R. f5 \; |3 Q* T

. W5 d; @2 c0 z: \0 ]5 e申请人在申请 2022 年度科学基金项目之前,应当认真阅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本《指南》、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以及与申请有关的通知、通告等。现行项目管理办法与《条例》和本《指南》有冲突的,以《条例》和本《指南》为准。申请规定包括申请条件与材料、限项申请规定、预算编报要求、科研诚信要求、依托单位职责和责任追究等。$ T+ ^4 B; q' V2 j' ]# m

5 Y. `, T8 S( m/ E& P5 ]
9 K7 g+ Q2 _: D% G$ l, B一、申请条件与材料(一)申请条件0 g$ m4 ^- `* E6 {$ L0 @3 Q7 y' V
1.  依托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作为申请人申请科学基金项目,应当符合《条例》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一)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者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有 2 名与其研究领域相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科学技术人员推荐。”部分类型项目在此基础上对申请条件还有特殊要求(详见本《指南》正文相关部分)。
: T# E+ s; I4 X4 Q( k' A依托单位非全职聘用的工作人员作为申请人申请科学基金项目,应当在申请书中如实填写在该依托单位的聘任岗位、聘任期限和每年的工作时间。
3 z5 u; a! k! ]& b. k2. 从事基础研究的境内科学技术人员,符合《条例》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经与在自然科学基金委注册的依托单位协商,并取得该依托单位的同意,可以申请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不得申请其他类型项目。该类人员作为申请人申请项目时,应当在申请书基本信息表和个人简历中如实填写工作单位信息,并与依托单位签订书面合同(要求详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基金工作管理办法》第十三条),书面合同无须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留依托单位存档备查。非受聘于依托单位的境外人员,不能作为无工作单位或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申请人申请各类项目。
9 Y$ x  Z- ]6 u3. 自然科学基金委继续实施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港澳),面向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等港澳地区依托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开放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详见本《指南》正文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港澳)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部分]。1 H9 P$ d  Z/ u( \) `- ^( y# _: v
4. 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员(接收申请截止日期时尚未获得学位)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各类项目,但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人员经过导师同意可以通过受聘单位(不含港澳地区依托单位)作为申请人申请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其中,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人员不得申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应当提供导师同意其申请项目并由导师签字的函件,说明申请项目与其学位论文的关系,以及承担项目后的工作时间和条件保证等,并将函件扫描件作为申请书附件上传。受聘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各类项目。: O# ~, }, ?- v. l$ C& e2 V6 S
5.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可以作为申请人申请的项目类型包括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和部分其他类型项目(由相应项目指南确定),但在聘(站)博士后研究人员不得通过港澳地区依托单位申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 m$ O. {: q+ \6 Y  O8 `, l" W" T# J" o
6.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人应当是在指定区域范围内(详见本《指南》正文地区科学基金项目部分)依托单位的全职工作人员,以及由中共中央组织部派出正在进行三年(含)期以上援疆、援藏的科学技术人员(受援依托单位组织部门或人事部门出具援疆或援藏的证明材料,并将证明材料扫描件作为申请书附件上传);如果援疆、援藏的科学技术人员所在受援单位不是依托单位,允许其通过受援自治区内可以申请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依托单位申请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资助区域范围以外的科学技术人员、地区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依托单位的非全职工作人员、位于地区科学基金资助区域范围内的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属依托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y! q* W2 [4 g! n$ ^. m
7. 受聘于依托单位的境外人员,不得同时以境内申请人和境外合作者[指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的外方合作者]两种身份申请项目。
7 M" m/ p7 j0 J4 p9 z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负责人和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包括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与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境外合作者,在项目资助期满前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其他类型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港澳)和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除外]。, d5 r. m- {, V2 ]
境内身份的项目负责人,在项目资助期满前不得作为境外合作者参与申请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包括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与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 L7 k, O. r. k1 d( [- l
8. 为避免重复资助,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项目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联合限制申请,具体要求详见本《指南》正文科学部资助领域和注意事项—管理科学部有关内容。1 a% D2 N0 m4 X
(二)申请材料4 H1 H/ ?' @1 ~2 c" G
1. 申请书应当由申请人本人撰写;申请人应当按照申请书填报说明和撰写提纲要求提供申请材料;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应当规范填写个人简历。注意在申请书中不得出现任何违反法律法规或含有涉密信息、敏感信息的内容。申请人应当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2 F& ^0 N/ L* c# `
2. 申请人应当根据所申请的项目类型,准确选择“资助类别”“亚类说明”“附注说明”等内容。部分项目“附注说明”需要严格按本《指南》相关要求选择,未要求选择的应当留空。9 V& X& {6 V7 i( B+ `7 Z, [7 p8 g
3. 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继续试点基于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评审,申请人应当根据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研究内容,选择科学问题属性,并阐明选择该科学问题属性的理由。申请项目具有多重科学问题属性的,申请人应当选择最相符、最侧重、最能体现申请项目特点的一类科学问题属性。( Y4 B" {+ i4 E$ g& O/ k
4. 申请人应当根据所申请的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按照本《指南》中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准确选择申请代码,特别注意:+ D4 y+ T/ d4 d+ u/ G2 G4 J
(1)选择申请代码时,尽量选择到二级申请代码(4 位数字)。(2)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联合基金项目等对申请代码填写可能会有特殊要求,详见本《指南》正文相关类型项目部分。(3)申请人在填写申请书简表时,请准确选择“申请代码 1”及其相应的“研究方向”和“关键词”内容。(4)申请人如对申请代码有疑问,请向相关科学部咨询。5. 2022 年,申请人填写主要参与者时不再列入学生,只需将参与项目的学生人数填入总人数统计表中。主要参与者个人简历信息采用与申请人相同的在线方式采集。申请人应当通过信息系统邀请主要参与者在线填写个人简历,并上传由系统自动生成的主要参与者 PDF 版个人简历文件。未按要求上传主要参与者个人简历的将无法提交项目申请。
" R  t5 q1 @! T主要参与者中如有申请人所在依托单位以外的人员,其所在单位即被视为合作研究单位(境外单位不视为合作研究单位)。申请人应当在线选择或准确填写主要参与者所在单位信息。申请书基本信息表中的合作研究单位信息由信息系统自动生成。每个申请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 2 个(特殊说明的除外)。
: e3 N) n  b4 O" o6. 涉及科研伦理与科技安全(如生物安全、信息安全等)的项目申请,申请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并按照相关科学部的要求上传相应附件材料的电子扫描件。
# _! {+ m) s! P2 J. W7.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申请人或者主要参与者的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在申请书中详细注明:' ]" U! H+ s4 m/ @5 ~
(1)同年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各类科学基金项目的单位不一致的;(2)与正在承担的各类科学基金项目的单位不一致的。8. 申请人申请科学基金项目的相关研究内容已获得其他渠道或项目资助的,请务必在申请书中说明受资助情况以及与申请项目的区别与联系,避免同一研究内容在不同资助机构重复申请的行为。
$ ?5 @# a  H, [1 I* G申请人同年申请不同类型的科学基金项目时,应在申请书中列明同年申请的其他项目的项目类型、项目名称,并说明申请项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9. 除特别说明外,申请书中的起始时间一律填写 2023 年 1 月 1 日,结束时间按照各类型项目资助期限的要求填写 20××年 12 月 31 日。6 y2 n% `+ C- c
10. 申请人及主要参与者均应当使用唯一身份证件申请项目。申请人在填写本人及主要参与者姓名时,姓名应与使用的身份证件一致;姓名中的字符应规范。' U/ r6 W% l  S
曾经使用其他身份证件作为申请人或主要参与者获得过项目资助的,应当在申请书相关栏目中说明,依托单位负有审核责任。11. 依托单位应当提前从信息系统中下载《2022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项目申请承诺书》,由法定代表人亲笔签名并加盖依托单位公章后,将电子扫描件上传至信息系统(本年度只需上传一次)。依托单位完成上述承诺程序后方可申请项目。* K2 T* S8 x) I1 G4 [& ?( q* R- V
12. 科学基金项目继续全面实行无纸化申请。申请项目时,依托单位应当在项目申请接收工作截止时间前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在截止时间后 24 小时内在线提交本单位项目申请清单,无须报送纸质申请材料。
7 l' ?+ b9 L7 ~1 i4 v$ m& u项目获批准后,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本人应当在申请书纸质签字盖章页上签字。主要参与者中的境外人员,如本人未能在纸质申请书上签字,则应通过信件、传真等方式发送本人签字的纸质文件,说明本人同意参与该项目申请和所承担的研究工作,随纸质签字盖章页一并报送。合作研究单位应当在纸质签字盖章页上加盖公章,公章名称应当与申请书中单位名称一致。已经在自然科学基金委注册为依托单位的合作研究单位,应当加盖依托单位公章;没有注册的合作研究单位,应当加盖该法人单位公章。依托单位应当在申请书纸质签字盖章页上加盖依托单位公章,并将其装订在《资助项目计划书》最后,一并提交。签字盖章的信息应与信息系统中提交的最终版电子申请书保持一致。
6 G( |& c- C5 t$ j2 z(三)关于不予受理情形的说明
4 T( O% B, P8 G! M) `按照《条例》规定,申请科学基金项目时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将不予受理:
2 o/ \+ [# X3 e(1)申请人不符合《条例》、本《指南》和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的;(2)申请材料不符合本《指南》要求的;(3)申请项目数量不符合限项申请规定的。二、限项申请规定
9 [2 |: U; J" N, n) F  g9 R" i! |2 |(一)各类型项目限项申请规定
% D5 _  B  ]) H5 K  t4 x& J1. 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 1 项同类型项目[其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中的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专项项目中的科技活动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除外;联合基金项目中,同一名称联合基金为同一类型项目]。
4 O, K# g  I/ y# M" f6 l+ o. i2. 上年度获得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指同一名称联合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项目负责人,本年度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同类型项目。
* e% p* d3 C  L/ Z5 H. v  }3. 申请人同年申请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合计限 1 项。" D+ t  u$ r0 l7 o* q
4. 正在承担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 ^- l6 T0 o+ z- i, W" A, I5 W# `3 \
5. 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的同一组织间协议框架下的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合计限 1 项。
8 w6 o6 w+ y2 Y(二)连续两年申请面上项目未获资助后暂停面上项目申请 1 年
* f" L. Z) I9 f4 M2020 年度和 2021 年度连续两年申请面上项目未获资助的项目(包括初审不予受理的项目)申请人,2022 年度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面上项目。
/ G# m% i) }0 H; ~% d% [(三)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的限制规定
+ ^% i7 O8 @# @3 I2 r% v' ]  Z除特别说明外,申请当年资助期满的项目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初审不予受理的项目申请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X* A* b! V3 @8 s& K0 z' X
1.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1 ?/ O9 {+ `# _6 m& ?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以下类型项目总数合计限为 2 项: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直接费用大于 200 万元/项的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仅限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承担,作为主要参与者不限),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含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资助期限超过 1 年的应急管理项目、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以及专项项目[特别说明的除外;应急管理项目中的局(室)委托任务及软课题研究项目、专项项目中的科技活动项目除外]。. B  X9 M/ y2 ~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 2019 年(含)以前批准资助的项目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2020 年(含)以后批准(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项目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5 l1 ^  r8 E5 h3 t2. 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
1 J( l* F" U# R/ h; x; T3 b(1)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数合计限为 1 项。9 @6 s7 t9 R& v& o' L. m  R8 k0 K
(2)在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项目研究工作的前提下,作为主要参与者申请或者承担各类型项目数量不限。
( ?, c1 I' k5 r4 s  L: o8 b(3)晋升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后,原来作为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范围,原来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项目不计入。
4 d8 q" b) h; J& t3. 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的部分项目类型的特殊要求
3 t4 j7 n  m/ m0 O& J2 k+ u+ c- B! J" a5 _
(1)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正式接收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委做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以及获得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2)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 Z. [+ h% D- l5 U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申请时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正式接收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委做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以及获得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但未进入现场考察环节的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不计入。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同年申请和参与申请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合计限 1 项。0 E! _  L- w4 Q5 K% L5 ]
正在承担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主要参与者,不得申请或参与申请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但在资助期满当年可以申请或参与申请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w. d2 c/ y# i8 v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骨干成员)在资助期满前不得申请或参与申请除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以外的其他类型项目。2 r; s" ^/ `( B& o' O9 M5 K/ V
退出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参与者,2 年内不得申请或参与申请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 h4 ?6 J% `1 }8 J(3)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l! N! L- @: C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同年申请和参与申请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数量合计限 1 项。
1 o4 V/ r6 ]' x' e; R' ?  g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获得资助后,项目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主要参与者,在准予结题前不得申请或参与申请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O. z6 g: W0 A' ?. G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获得资助后,项目负责人在准予结题前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除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外的其他类型项目。3 X- [' y3 q9 p4 C  g! j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含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以及科技部主管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和“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科学仪器方向)项目总数合计限 1 项。# O( L' q" U% y/ C
(4)原创探索计划项目
+ y' E8 B% Z$ i$ f) y& J: \6 O2 _原创探索计划项目申请时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获得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资助期限 1 年及以下的项目除外)。
7 J4 G2 @& S% V/ z6 ^* l: a, l  n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 1 项原创探索计划项目(含预申请)。/ c- N$ C3 v+ ^7 e, y9 _
(四)作为项目负责人限制获得资助次数的项目类型
' K1 o: \1 J5 [* Q1.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同类型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仅能获得 1 次资助。
, R+ c2 {' C6 u8 Q1 t1 Q2. 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外国优秀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外国资深学者研究基金项目:同层次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仅能获得 1 次资助。3.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自 2016 年起,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资助累计不超过 3 次,2015 年以前(含 2015 年)批准资助的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不计入累计范围。(五)不受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限制的项目类型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数学天元基金项目、直接费用小于或等于 200 万元/项的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中的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应急管理项目中的局(室)委托任务及软课题研究项目、专项项目中的科技活动项目、资助期限 1 年及以下的其他类型项目,以及项目指南中特别说明不受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限制的项目等。(六)补充说明1. 除原创探索计划项目外,处于评审阶段(自然科学基金委做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心项目申请、未进入预算评审环节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申请、未进入预算评审或现场考察环节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申请,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前)的申请,计入本限项申请规定范围之内,但对于未进入现场考察环节的基础科学中。2. 申请人即使受聘于多个依托单位,通过不同依托单位申请和承担项目,其申请和承担项目数量仍然适用于本限项申请规定。3. 现行项目管理办法中,有关申请项目数量的要求与本限项申请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三、预算编报要求(一)总体要求申请人要严格按照中央文件精神和《资金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预算表编制说明》等的要求,根据“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经济合理性”的基本原则,结合项目研究实际需要,编报项目预算。依托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认真进行审核。(二)编制内容根据预算管理方式不同,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分为包干制和预算制。1. 包干制项目包干制项目申请人应当本着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原则申请资助额度,无须编制项目预算。包干制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应当按照《资金管理办法》和依托单位制定的包干制内部管理规定执行。包干制项目资金由项目负责人自主决定使用,按照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开支范围列支,无须履行调剂程序。2. 预算制项目预算制项目申请人应结合项目平均资助强度,按照研究实际需要合理填写各科目预算金额,只编报直接费用预算,间接费用由自然科学基金委统一核定。项目申请人应填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算制项目预算表》和《预算说明书》。直接费用各科目如下:设备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计算类仪器设备和软件工具可在设备费科目列支。应当严格控制设备购置,鼓励开放共享、自主研制、租赁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避免重复购置。业务费,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消耗的各种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发生的测试化验加工、燃料动力、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会议/差旅/国际合作交流等费用,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 H. C% n; k$ z. P5 R9 A( z) x劳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以及项目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以及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等。
- D0 w3 B1 [' \0 G9 R3 v: s项目聘用人员的劳务费开支标准,参照当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根据其在项目研究中承担的工作任务确定,其由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补助、住房公积金等纳入劳务费科目列支。; }  o. w* [$ G# F; M$ t
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不得支付给参与本项目及所属课题研究和管理的相关人员,其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3 ]5 W, x9 A. {. ~; y
其他来源资金,是指从依托单位和其他渠道获得的资金。7 k+ {" ^+ ?/ K2 }/ ^. R3 a: ~% 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算制项目预算表》,填写申请科学基金予以资助的直接费用金额、各科目预算情况以及其他来源资金情况。直接费用各科目均无比例限制,由申请人根据项目研究需要,按照有关科目定义、范围和标准等如实编列。5 @7 s# V0 ?& ^! |8 p  I
《预算说明书》,填写对项目预算表中各科目预算所做的必要说明,以及对合作研究单位资质、资金外拨情况、自筹资金等进行的必要说明。其中,对单价≥50 万元的设备详细说明,对单价<50 万元的设备费用分类说明。' z) D: l+ n& [" j. [* R
在计划书填报阶段,预算制项目预算表中直接费用总额不应超过批准的直接费用预算总额,各科目金额原则上不应超过申请书各科目金额,经预算评审的项目应按照评审意见进行调整。在执行过程中,除设备费预算调剂需报依托单位审批外,劳务费和业务费预算调剂可由项目负责人根据科研活动实际需要自主安排。
4 @" f& ?* {/ i# ]! `- J0 D2 E(三)合作研究外拨资金
4 G( n& D1 [0 ~4 U, n3 i6 @1. 申请人与主要参与者不是同一单位的,主要参与者所在单位(境内)视为合作研究单位。
& e& i; O) M1 q& V2 M* i' N- y2. 合作研究双方应当在计划书提交之前签订合作研究协议(或合同),并在《预算说明书》中对合作研究外拨资金进行单独说明。合作研究协议(或合同)无须提交,留在依托单位存档备查。  H' q2 _: Z# P/ O9 H
3. 合作研究的申请人和合作方主要参与者应当根据各自承担的研究任务分别编制预算(简称分预算),经所在单位审核并签署意见后,由申请人汇总编报预算(简称总预算)。其中,申请书阶段的分预算需经合作方主要参与者签字(在预算表空白处),计划书阶段的分预算需经合作方主要参与者签字和合作研究单位盖章(在预算表空白处)。分预算无须提交,留在依托单位存档备查。
! w5 m5 G# ?  B, |4. 项目实施过程中,依托单位应当按资助项目计划书和合同及时转拨合作研究单位资金,并加强对转拨资金的监督管理。* n/ S$ P  [0 p
5. 经双方协商约定不外拨资金的合作研究可以不签订合作研究协议(或合同)、可以不分别编制预算,并在《预算说明书》中予以明确。
! u; B2 v+ t' N(四)依托单位主体责任
2 v0 s$ S; V2 S9 c& J依托单位是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项目资金管理体制和制度,完善内部控制、绩效管理和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认真审核项目预算、支出和决算,认真审批预算调整,做到“账表一致、账实相符”,确保各项支出“真实、合法、有效”。项目负责人是项目资金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承担法律责任。
6 `. ?) X) k3 ^& q/ \! M3 D3 V  t(五)结余资金管理. Z$ w" B7 R3 ]: L# n
科学基金项目资金是专门用于资助科学技术人员开展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支持人才和团队建设的专项资金。依托单位应当加强结余资金管理,动态监管资金使用并实时预警提醒,健全结余资金盘活机制,加快资金使用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项目负责人应当按照科研活动需要,合理安排经费支出,既要避免突击花钱,也要避免结余过多。
& w9 K. k7 }0 f4 M! d  }: t' W自然科学基金委准予结题的项目,结余资金留归依托单位统筹使用。依托单位应当将结余资金统筹安排用于基础研究直接支出,优先考虑原项目团队科研需求,并制定完善项目结余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自然科学基金委不予结题的项目,依托单位应当负责将结余资金在通知书下达后 30 日内按原渠道退回自然科学基金委。(六)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y; L2 u8 v0 j7 {5 E' z+ O
1.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精神,依托单位要落实好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主体责任,及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创新服务方式,全面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改进财务报销管理方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符合科研实际需要的内部报销机制。
# Q4 ^/ e- ]( h! @" b* ^2.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实行经费包干制,无须编制项目预算。* b9 d" Z- P, E0 }& G
3. 预算数据以“万元”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各类标准或单价以“元”为单位,精确到个位。外币需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即期汇率折合成人民币。四、科研诚信要求
4 X) _6 t4 q& J+ I* `, \9 C为加强科学基金科研诚信建设,防范和遏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中的科研不端行为,现就有关科研诚信和科研伦理注意事项做出以下说明和要求。
$ |2 |# U5 g! k" Y(一)关于个人信息. N# V5 h& r" i  C* R4 A
1. 科学基金项目应当由申请人本人申请,严禁冒名申请,严禁编造虚假的申请人及主要参与者。2. 申请人及主要参与者应当如实填报个人信息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同时,申请人还应当对所有主要参与者个人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严禁伪造或提供虚假信息。4 R4 R& l  t2 Q6 c) a/ E, m; g, H
3. 申请人及主要参与者填报的学位信息应当与学位证书一致;学位获得时间应当以证书日期为准。
& u8 L7 y: p  \# k4. 申请人及主要参与者应当如实、准确填写依托单位正式聘用的职称信息,严禁伪造或提供虚假职称信息。
! z* E/ x' U! f5 Z6 M5. 无工作单位或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申请人应当在申请书基本信息表中如实填写有关信息,严禁伪造信息。6. 申请人及主要参与者应当如实、规范填写个人履历,包括详细列出各时间段对应的职称,严禁不写中间职称只写最高职称,如“1986 年至今教授”,严禁伪造或篡改相关信息。7. 申请人应当如实填写研究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姓名,不得错填漏填。4 A3 T& q( |4 [4 V2 C6 Y
(二)关于研究内容9 Z" \0 y% V5 p4 w9 G4 P
1. 申请人应当按照本《指南》、申请书填报说明和撰写提纲的要求填写申请书报告正文,如实填写相关研究工作基础和研究内容等,严禁抄袭剽窃或弄虚作假,严禁违反法律法规、伦理准则及科技安全等方面的有关规定。2. 申请人及主要参与者在填写论文等研究成果时,应当根据论文等发表时的真实情况,如实规范列出研究成果的所有作者(发明人或完成人等)署名,不得篡改作者(发明人或完成人等)顺序。对于个人简历中的代表性论文,应上传公开发表的全文PDF 电子版;代表性专著应上传著作封面、摘要、目录、版权页等PDF 扫描件。3 c) R9 U' {5 _7 X
3. 申请人及主要参与者应严格遵循科学界公认的学术道德、科研伦理和行为规范,涉及人的研究应按照国家、部门(行业)和单位等要求通过伦理审查;不得使用存在伪造、篡改、抄袭剽窃、委托“第三方”代写或代投以及同行评议造假等科研不端行为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申请科学基金项目。
" A, j6 K. h0 e0 I9 e4. 不得同时将研究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项目以不同项目类型、由不同申请人或经不同依托单位提出申请;不得将已获资助项目重复提出申请。
2 y& n" m' j5 j5. 申请人申请科学基金项目的相关研究内容不得是已向其他渠道提交申请且处于受理、评审期的;相关研究内容已获得其他渠道或项目资助的,须在申请书中说明受资助情况以及与所申请科学基金项目的区别和联系,不得将相同研究内容再次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申请。
3 _; I& ?* e5 }! l; ~(三)其他有关要求
2 B2 `1 m: T- A- `' l1. 依托单位与合作研究单位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的具体部署,按照《科技部 自然科学基金委关于进一步压实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任务承担单位科研作风学风和科研诚信主体责任的通知》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科研诚信教育、管理监督制度,加强对申请材料审核把关,杜绝不实夸大、弄虚作假等行为。2. 申请人应当将申请书相关内容及科研诚信要求告知主要参与者,确保主要参与者全面了解申请书相关内容并对所涉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合规性负责。
, v8 U1 J9 z2 A8 l3. 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在提交项目申请前应按要求做出相应承诺,并在项目申请和评审过程中严格遵守承诺。$ \! m& t; h; ]
4. 严禁从事任何可能影响科学基金评审公正性的活动。
" K/ C5 `/ P% ^五、依托单位职责, X6 t! @+ ]4 C' F: I
1. 依托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条例》、本《指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基金工作管理办法》、有关申请的通知通告、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组织本单位的项目申请工作。( z3 o  k$ y7 H& a
2. 依托单位应切实贯彻落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托单位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认真履行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和规范科学基金管理。
% O9 `- n& w% u8 Z2 B3. 依托单位应建立完善的科研伦理审查机制,防范伦理风险。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建立健全科研伦理管理制度;加强伦理审查机制和过程监管;强化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科研人员在科研伦理方面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k+ R$ R  m) o4. 依托单位应建立完善的科技安全审查机制,不得提交含有涉密或敏感信息的项目申请。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科技安全管理制度;强化生物安全、信息安全等科技安全责任制;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科研人员在科技安全等方面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 T( S4 ~  |! u+ w0 x' v# J$ n0 A5. 依托单位应对申请人的申请资格负责,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依托单位如果允许《条例》第十条第二款所列的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通过本单位申请项目,应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基金工作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的要求履行相关职责,并签订书面合同。书面合同无须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留依托单位存档备查。
% l" S+ s8 ~5 ~2 k: ^+ i6. 依托单位应注重提高项目申请质量,避免通过“全民动员”、设置硬性指标、实施与是否申请项目挂钩的奖惩措施等方式盲目追求项目申请数量,逐步提升本单位基础研究整体水平。
, q& r3 e" z4 b. h) Y7 L* }7. 依托单位应及时在线上传由法定代表人亲笔签名、加盖依托单位公章的《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承诺书》电子扫描件,确保申请人能够及时在线填写并提交项目申请;并应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在线提交本单位项目申请清单,确保项目申请的顺利接收。/ V+ u) [: [7 C4 c2 z
六、责任追究- K8 O) P% j, l" R. G+ R
1. 依托单位疏于管理,未按要求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履行审查职责的,或依托单位和合作研究单位违反承诺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将按照《条例》《科技部 自然科学基金委关于进一步压实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任务承担单位科研作风学风和科研诚信主体责任的通知》《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办法》,以及本《指南》等规定,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
& o' h. h  }3 {7 n2. 申请人及主要参与者违反本《指南》或其他科学技术活动相关要求和承诺的,一经发现,自然科学基金委将按照《条例》和本《指南》等相关规定,视情节轻重予以终止评审等相应处理;对涉嫌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将予以调查,对存在问题的将严肃处理。
5 S* z* m2 l4 O; V0 M0 F0 U& p. M  G3. 对于发现和收到涉及违纪违法的线索和举报,将按照管理权限移交相关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 r9 Z, Y* Y, W/ V8 K
9 z! m' i, L' m: Q2 {& T/ J! a5 a; Z
& B' n6 X& `+ B; e0 g0 x' C( C  {6 T  F( P) ~
3 ~* M# {& Y% O) a. C' S

9 Q* S" `. j; I
) c9 O9 @- s  |
3 ~% T" N; S- S  O
2 m. E$ Y6 D  o" f; Q
" L2 u1 T- c- v4 x) Q0 r5 f6 k/ A/ {' j

3 u; g- I  ?3 A* i5 c! X6 f% V" Y
# C* Q; t& O7 R. K% j
) v7 m6 [& }$ ?! i* N& y/ m自然科学基金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的重要论述以及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落实科学基金深化改革方案,奋力开创科学基金资助管理新局面,推出以下改革举措。1 e/ b8 z! t9 z6 y3 w9 M1 ?8 q1 |- Q! S
一、深化基于板块的资助管理机制改革4 U& `4 ]7 n/ Q) v* G
2021 年,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了资助布局改革,根据“源于知识体系逻辑结构、促进知识与应用融通、突出学科交叉融合”的原则,将现有 9 个科学部整合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生命与医学、交叉融合”4 个板块,全面落实“四个面向”,推动科研范式变革,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激发分类管理的活力和创造力。其中,基础科学板块由数学物理、化学、地球科学部整合而成,技术科学板块由工程与材料、信息科学部整合而成,生命与医学板块由生命、医学科学部整合而成,交叉融合板块由管理、交叉科学部整合而成。
5 p( ]: C; U! r+ P! p0 O& N: N7 b2022 年,将进一步深化基于板块的资助布局改革,着力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并指导资源配置,逐步探索符合板块特色的议事方式和决策程序,组建板块咨询委员会,探索适合不同学科领域资助管理特征的项目立项、评审和管理机制。
' a4 F& v5 Z2 ~  h二、持续开展分类评审
3 b% s6 B8 L+ c( U/ ^. c2 [- k& S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继续试点基于“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评审,实施分类评审项目预计将占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 85%以上;同时,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完善四类科学问题属性案例库,持续更新项目分类申请与评审宣讲视频,不断提高申请人和评审专家对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的理解。
' Y$ s' N+ R# g# v% ]8 V三、推进人才资助体系升级3 \* ~) z# x9 \
稳步扩大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规模,组织实施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延续资助工作,继续试点科技管理专项项目,探索建立基础研究青年人才的发现、遴选、培养和长期稳定支持的长效创新机制。8 {' V9 v0 ~+ L+ Y  a  p: x
在试点实施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港澳)的基础上,进一步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依托单位青年科学技术人员试点开放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采用相同的资助模式和评审标准。
0 G- O  p2 N9 i( p6 M4 o继续做好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大吸引和鼓励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的力度。加大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实施力度,分层次、全方位资助优秀外国学者来华开展合作研究。  T+ N2 W8 A% k4 p7 K" L& c
四、完善实施原创探索计划) |- g2 K2 T8 @2 p- a2 z. Q2 G5 W! A
继续实施原创探索计划,遴选具有非共识、颠覆性、高风险特征的原创项目,引导和激励广大科研人员投身原创性基础研究工作,具体情况详见后续发布的《2022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项目申请指南》。同时,在梳理和总结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持续优化项目管理,适时开展结题评估,探索建立对后续有望获得突破性原创成果项目的延续资助机制。
, f; ^; b6 t) W5 c7 q! ~五、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4 A( i- r3 ^! Q  d
持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交叉科学部的学部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交叉科学研究领域的项目设置,建立符合交叉科学研究特征的评价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注重交叉科学领域的多学科共性科学问题凝练。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围绕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综合性、复杂性重大问题,组织多学科交叉合作、协同攻关。营造有利于学科交叉和交叉科学发展的学术环境,打破学科壁垒,开拓学科前沿,产生学科生长点,探索新的研究范式,培养交叉科学创新人才和团队。0 h3 Z- C7 [& Q
六、推进“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RCC)评审机制试点工作4 ]% H4 i$ s) B2 N! W" Q9 ]
坚持正面引导,稳步推进 RCC 评审机制试点工作。进一步做好 RCC 评审机制政策解读工作,广泛宣传评审专家行为规范,营造自觉践行负责任评审的良好氛围。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针对突出问题加以改进,不断提升项目评审质量。
6 Q- u0 O$ s/ B; J! ~6 B# e七、强化多元投入,促进协同创新
! y" t7 R  M' L$ \/ A截至 2021 年 12 月,已有 23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加入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9 家企业加入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与 6 个行业部门设立新时期行业联合基金,初步形成了新时期联合基金资助体系,成为科学基金深化改革中强化多元投入、促进协同创新等科学基金管理机制的重要载体。2022 年,将稳步扩大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和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以及与行业部门设立联合基金的合作范围;探索科学基金接收社会或个人捐赠的可行路径和方式。
; R3 o3 M2 R& Q/ d; a9 H4 o八、推进经费管理改革
0 t, S* P3 E; z8 \( s1 E2 Q推进落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21〕177 号,以下简称《资金管理办法》)。
, y' Q) r4 e) `% m5 T& a3 I* \坚持遵循科学规律,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在目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实行经费包干制基础上,稳步扩大包干制实施范围;简化预算编制,按照设备费、劳务费、业务费三个科目编制预算;下放预算调剂权,将设备费预算调剂权下放至依托单位,除设备费外的其他直接费用预算调剂权全部下放至项目负责人。
: S) L4 p7 J: K0 a6 I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对科研人员激励力度。一是对于实行预算制且核定间接费用的项目(除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联合基金项目外),进一步提高间接费用比例。间接费用按照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500 万元及以下部分为 30%,超过500 万~1 000 万元的部分为25%,超过1 000 万元的部分为 20%。对于数学领域(指数理科学部受理的申请代码 1 为 A01~A06 的项目),间接费用比例进一步提高到不超过60%(具体比例参见《资金管理办法》)。二是扩大劳务费开支范围,可将项目聘用人员由依托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补助、住房公积金等纳入劳务费科目列支。三是改进结余资金管理,项目结题后结余资金留归依托单位使用,不再收回。% \$ [1 Y0 A* }5 [. v
同时,跟踪调研《资金管理办法》的落实情况,持续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压实依托单位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主体责任,确保新政落实落地,探索建立符合基础研究发展规律的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机制。
; H. T# t! L" ?九、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化申请材料要求
9 R; x" Y8 S3 s4 y( d- Y填写主要参与者时不再列入学生,项目申请书中主要参与者信息在线采集、“一表多用”,逐步研究建立无纸化管理机制,为科学技术人员提供更便捷服务。在填写论文等研究成果时,根据论文等发表时的真实情况如实规范列出所有作者署名,不再标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减轻科学技术人员填表负担。具体要求详见“申请规定”。  y5 s6 c+ Z% T8 n4 Q5 V
十、完善成果贯通机制. T: o5 i' {# H+ Q) {" Q
在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资助成果的属性刻画及分类基础上,逐步提升科学基金成果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服务和成果应用能力;推动理论成果的共享与传播,不断加大向其他应用类科技计划推送的力度;加速推进有应用前景的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加强向地方政府、行业及企业的成果推送服务,精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Y3 Y: r5 @0 Y
十一、加强依托单位管理; R# C6 i* X1 X, Q
不断完善依托单位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把科学基金“入口”,实现依托单位动态管理;建立依托单位分级分类管理体系,针对不同性质和体量的依托单位类群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促使依托单位更好履行管理主体责任和监督职责;持续加强依托单位管理,切实提高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质量,确保科学基金深化改革任务落实落地。
1 X' _$ O0 @# P- n9 K十二、深入推进科学基金学风建设行动计划
2 h4 ^' G, j# i4 y5 ?持续推进“教育、激励、规范、监督、惩戒”五个方面相互支撑、有机融合、标本兼治的科学基金学风建设体系。以教育为根本、以正向激励为引导、以规范为准绳、以监督为抓手、以惩戒为保障手段,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进一步加强“十四五”时期科学基金科研诚信建设和作风学风建设。$ X; g5 s; b; Y0 E3 l/ M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7 j* {* r  E: Y" G0 U* m. I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靶诘主
活跃在2021-7-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