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上世纪的中叶,国际上知名的海洋科研机构、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地质学家霍利斯特,在分析大洋底岩心时发现海底有波状结构,海底地形又被冲刷成大片光秃秃的岩石和沟壑。而这种现象表明,只有被快速运动着的水流冲击后才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其他则无法讲通。于是,他提出一个大胆的 “假说”:大洋海底存在着海底风暴。这个“假说”于上世纪的1963年在美国旧金山一次学术会上正式提出。在当时科技水平尚处低下的年代里,“海底风暴”之说被一些人认为几近荒唐可笑。“假说”最终在一片指责声中收场,虽然霍利斯特先生对自己的观点坚信不疑。( i) c) [# v2 B+ W/ r" n
奇特的海难事件
% P; O: @0 c. C, P L& x 1976年1月16日,一艘载有220吨矿石的挪威运输船“贝尔基·伊斯特拉”号在毫无巨风骇浪的前提下,神奇地在大洋中失踪。1980年,一艘从美国洛杉矶起航至我国青岛的货船,进入了被人称作日本魔鬼“龙三角”的海域时,突然发出了“SOS”救援信号,不过很快这艘载重为14712吨、有船员35人的“多瑙河”号货船便消失在这片神秘的海区。几天后,一艘希腊货轮又在这神秘海域野岛崎以东约1公里处,连续发出呼救后,悄无声息地消失了,船上35名船员无一生还。! }- J k5 e6 P' @
如果说船只小、抗风险能力弱。那么,其长度超过两个半足球场的德国超级油轮 “明兴”号,同样难逃厄运,1978年12月7日该轮在驶往美国的途中突然连人带船消失得无影无踪,后只找到一只破烂不堪的救生艇。
7 A* @* \/ b; X8 I( u( d9 L 海面上的失事尚能为人们留下点呼救声,在水下活动的军用潜艇失事后,连呼救的时间都没有。美国海军罹难史载:1963年4月核潜艇 “鞭尾鱼”号在英格兰近海神秘失踪;另一艘核潜艇 “蝎子”号则于1968年5月在大西洋亚速尔群岛附近失踪。以色列海军潜艇 “达卡尔”号,1968年4月在地中海失踪。法国潜艇 “智慧女神”号,也是这期间在西地中海失踪。而且这些当时较先进的潜艇失踪时,竟均没发求救信号。
* L3 V; Y5 r: T1 u1 @% ^ 1980年,在挪威沿海的一个荒芜的半岛上正进行一场高难度的悬崖跳水表演,当30名跳水运动员飞下悬崖,钻进海里后,半个小时过去了,却不见有人露出水面。人们大为惊慌,立即派出救生船和潜水员寻找。次日,两名经验丰富的潜水员佩带安全绳和通气管下海探索。当安全绳下到5米时,一股强大的力量将潜水员、安全绳和通气管以及船上的潜水救护装置全部往海底拖。经求援,一艘瑞典的微型探测潜艇来到这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艘微型潜艇入海后也一去不返。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们请求美国派来了一艘海底潜水调查船,并由地质学家毫克逊主持调查工作。毫克逊在电视监视器前不停地搜索着海底。突然,他发现离船不远处有一股强大的潜流,在潜流之中发现了30名运动员、2名潜水员的尸体和那艘在消失在海底的微型潜艇……这一切令人匪夷所思,难道海底暗藏玄机?
$ |$ K! K* n/ N/ ?5 u( n. k对奇特现象的种种猜测
! Z4 c0 _/ x6 ` 面对奇特的海难事件,上世纪各种猜想沸沸扬扬。
; j; j$ u. o' x2 p4 | “磁场说”,猜测海底是一个巨大的磁铁矿,是强大的磁场搅乱了船只航行方向的导航系统,船最终被强大的磁场吸力拉入海底。( P# m( d" D* I8 i& N
“杀人浪说”认为,失事海区船只失踪事件多发生在冬季,冬季这里的水温和气温之间相差20℃,因此海面上常产生上升的强气流,从而激发起海面上的巨大三角波浪所然。+ x+ K" N7 V. D8 {7 _% q# t
“黑洞说”认为,天体中晚期恒星具备高磁场、超密度的聚吸现象。人类虽看不见它,它却能吞噬一切海上船只。/ `1 S# l( d# ]# P7 l- U
“次声说”则认为:次声虽听不见,却有极强的破坏力,船只可能会在次声软力中颠覆。
* b' l- Z: e3 `2 @5 T( J 此外还有“外星人说”“气泡说”等等。* m. D2 G! k9 P2 f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海底风暴”这个“假说”在一些人中开始被逐渐接受,但仅此而已。其产生成因仍没有答案,“海底风暴”发生的机理在国际上仍未见到有细节的介绍和报道。+ [/ g" t1 A; y% a$ }
而在中国,一位从事这方面研究多年的专家,一直在“纠缠”海底风暴之“假说”。不过他认为,“风暴”之词来自于气象学概念,不妥,他把这一现象称作“海底激流”,并认为从物理学角度框定这一海洋概念也许更严谨、更准确些。' M8 H( T Q8 [+ u2 p, [5 d: j
国内调查论证“海底激流”第一人( J! s( e* I9 ?0 R
自上世纪70年代起到今天,对 “海底激流”现象一直 “耿耿于怀”、发誓要论证到底的,是现已退休的在青岛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原物理海洋学研究员、73岁的修日晨老师。直到2003年,凭借物理学理论基础和积累的潮汐经验,他已推断出潮流场幅合区使海水大量堆积,水位随之上升,使势能大量集中,压力之下最终使这些海水从流速几乎为零的海底某区域释放,形成 “海底风暴”或者称为 “海底激流”。但要证实 “海底激流”的存在,必须用观测数据来证明。也正是一些海洋现象的细节,引起他的注意,并驱使他一直研究了十余年。) m% v; {! D$ [* H$ s
1958年,我国海洋普查期间,科技人员曾在国内海区多次测得突发性高速运动的海水流动,持续时间并不长,很快又恢复了正常流速。因当时使用的海洋仪器较落后,“高速流动的海水”瞬间出现,大家更多的还是怀疑仪器是否具备可靠性,因而没被重视。时值今天,海上作业用海洋仪器采集数据时,也有流速过快的现象存在,再重测时则恢复正常。这种特殊现象多被视为“反常数据”,往往忽略不计了。
6 y$ [* i4 G# `0 I V 某涉海单位反映,他们的船只原定以8.8节航行时速前进,但船只行进时,前进距离几乎为零,如同原地踏步。一直相持约10分钟~20分钟后,方恢复了前进速度。对这种与前进速度相持的瞬间流现象,船员们百思不得其解。/ p' j# ]# k2 T2 m C& d1 ?
人们议论的海上奇特现象,多年前就激发了修日晨强烈的责任感,他决心要从事“奇特现象”研究。后来在山东省科委的资助下,他从1995年开始对我国沿海“海底激流”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并于1995年在渤海逞岛海域易产生海水堆积海区选点进行了“海底激流”观测。当时在该区域某点距海底0.2米处进行了24天的连续观测,共测到23次“激流”活动,其中流速达2米/秒以上有3次,最大为3.18米/秒,这个结果已大大超出人们的意料。
2 P+ R% y; b. Z6 ?6 ?! p 2001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下,他和同事们在江苏如东县海区苏北浅滩潮流幅合区又进行了“海底激流”专题调查,终于观测到了流速高达4.95米/秒的高速激流。激流的存在成因也被他揭开,“假说”一步步被证实,并验证其过程。他的观点相继写成学术论文,曾在我国海洋权威刊物《海洋科学》上不止一次发表。- q+ k0 }0 F# o$ P7 a
“海底激流”如何制造出海难事端
% a9 r- [& J6 B9 `6 p 修老师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假如一条承载着车辆运行的正常公路一旦被掏空,路面以下路基必然在压力之下突然塌陷,如同陷阱,人车一起掉进去。“海底激流”后果就是这样。潮流在特殊条件下幅合,海水不断堆积,水位得到升高,势能便增强,海洋底部承受不住上层水的重压,海洋底部的薄弱部位必然被“突开”,瞬间里大量海水流失,海水堆积区域则形成负压,产生吞噬万物的陷阱。而当船只刚好航行至此,陷阱面积如果足够大,船只便失去浮力掉入陷阱向海底沉去。虽然“海底激流”在我国近海并不少见,但由于水浅、激流发生面积可能不会大、则陷阱也不会大。但是在深海和大洋区,若具备流场幅合区条件,船又恰巧航行至此,其危险可想而知。7 T" h7 q5 {) D" ^2 b, @) F
再说潜艇,一旦“海底激流”突然爆发,必将形成陷阱,潜艇航行到此,便会即刻下沉数十米。不过,激流持续时间是短暂的,激流消失后,潜艇会慢慢自动上浮。但如果操纵者对“海底激流”现象尚缺乏足够的认识,极易犯操作大忌。很可能会错误地启动耗氧气极高的内燃机动力,以达到快速上浮的目的。结果,短短一二分钟内,艇内供人赖以生存的氧气会被一耗而光,令人窒息,甚至来不及发出求救信号。
% x0 A. d9 b5 {& ~: `, J( {8 p 那么,上世纪许多船只消失在海难中,是否也是 “海底激流”所为呢?尽管各种传说分析地头头是道,但终究不能自圆其说。修老师说,眼下尚不能到大洋的海难多发区域收集到足够数据来证明遇难船只是 “海底激流”所为,但 “海底激流”成因和过程分析,在逻辑上还是讲得通的。也许有一天,安息在深深的大洋海底完整地摆放着的遇难船只会证明他们是如何壮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