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C7 g1 E0 w' E0 }
+ N6 B, Y& T4 J* p& ^9 ?3 I) r“海洋空间管理与规划领域”是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紧紧围绕自然资源部职责,积极谋划新形势下全所总体发展布局设计的六大重点研究领域之一。2019年,海洋一所推进实施中长期规划,分步骤将海洋空间管理与规划研究领域的6个研究团队进行整合,并于2020年12月完成海岸带科学与海洋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海岸带中心”)班子和人员配置。 2021年,海洋一所海岸带中心按照部党组工作要求,在所党委正确指导下,围绕国家自然资源管理、海洋强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砥砺前行、努力奋进,积极推进党建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坚持“四个面向”加快科技创新,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参与推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现代化体系、国土空间规划顶层设计、各级海岸带规划试点和自然资源创新评估与政策研究,以政治引领促进业务提升,以业务发展彰显政治担当,在海洋空间管理与规划领域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为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和海洋强国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和决策支持,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 i7 h# M& |( I3 u* L: G! J
十项进展 g; t* Q) W/ l' }6 P* `+ ~
一、自然资源部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 2021年7月,自然资源部公布了首批新增重点实验室建设名单,“自然资源部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该实验室依托我所海岸带中心,联合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等海岸带科研优势力量,按照海岸带“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综合管理”的系统研究框架,积极谋划推进海岸带学科体系构建。实验室聚焦国家自然资源管理和海洋强国建设重大问题,突出海岸带多学科交叉融合,以集成创新海岸带调查监测技术、揭示陆海相互作用下的海岸带演变规律、支撑海岸带综合管理为使命,以推动陆海统筹、实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打造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海岸带系统、交叉、新兴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为自然资源部行使“两统一”职责和加快推进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撑和决策支持。 目前,实验室网站已正式启用;完成2021年度开放基金发布、申报、评审和资助工作,共收到青年基金和重点基金申请近70份,经形式审查、专家函评和会议评审资助开放基金课题共12项,其中重点基金3项,青年基金9项;举办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和建设运行实施方案专家评审会;依托海岸带创新平台筹备产学研创新中心和科教融合交叉博士点;打造“汇海”系列学术论坛,顺利举办8期“汇海”专家论坛,获得广泛关注和好评。 ' r( W3 p3 U% ^8 z6 u0 X, Z
) p4 B- s5 o& o; W2 I% z
8 E2 |/ s% _6 n3 j" W' a4 ~ Z二、参与国土空间规划顶层设计,推进多层级空间规划试点实践和国际合作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精神,围绕主责主业,持续深化海洋与海岸带空间规划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探索了陆海统筹的内在逻辑、主要内容和实现路径,发展和完善“基础评价+分区管控+实施传导+管控规则”的规划体系,并开展了“国家-流域-省-市-县-片区”多层级涉海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 深度参与《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和《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编写及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研究,牵头《海域使用管理法》修订“海洋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专题研究任务。牵头《山东省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2020-2035年)》《青岛市海岸带及海域空间专项规划(2020-2035年)》《舟山市国土空间规划》(海洋部分)《荣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海洋部分)等空间规划试点任务,完成多项空间规划试点成果和“两空间一红线”试点试划工作;2021年联合开展《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0-2035)》纲要及专题研究,多项专题报告获得多名院士和主管部门肯定性评价;牵头开展《三沙市国土空间规划前期研究》《烟台市海洋与海岸带专项规划》和《荣成市海洋与海岸带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牵头编制的《崖州湾海洋空间详细规划》是基于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新框架的首个海洋空间详细规划试点。 牵头广东国土空间规划海洋部分技术指南编制,开展《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海洋部分工作范围》《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海洋部分分区分类体系》《广东省国土空间海洋部分分类管控》《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陆海统筹》《广东省国土空间海洋部分管理机制》《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与海岸带专项规划编制》等专题研究,在专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制形成《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海洋部分)技术指南》和《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海洋部分)技术指南编制说明》并顺利通过验收;承担的“自然资源领域综合性改革(海洋管理)软课题——节约集约用海模式研究”是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以来省域集约节约用海管理的新尝试,已顺利通过验收,为推动形成集约高效的海洋空间新格局提供了技术支撑;开展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背景下海洋牧场管理政策研究,摸清我国海洋牧场用海管理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为新时期海洋牧场布局、规模管控、集约节约利用等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规程》成功立项山东省地方标准,这是全国首个立项的“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标准。 编制完成海洋空间规划国际指南。中心专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的组织下,历时三年,联同国际上7位专家共同编制完成了海洋空间规划国际指南,为推动海洋空间规划的国际化进展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组织下,牵头完成了东亚海国家海洋空间规划的政策与实施的评估工作,编制的东亚海国家海洋空间规划政策与实施评估报告通过相关国家的咨询,并提交东亚海协作体缔约国第25次政府间会议。
0 b V0 o L; c牵头编撰的《海洋空间规划与海岸带管理》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全书共10章50万字,详尽介绍了新时期海洋与海岸带空间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新理念,主要内容包括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自然资源基本利用区与基本养殖区制度、海岸带综合管理、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功能区划、海域管理与保护、海岛保护规划制度、陆海统筹、围填海管理及其他研究等10个主题。该书上架后获得了广泛好评,长期位居海洋类图书热销榜第1名。 + ~4 e6 U: g' E0 E) N6 E$ k- F
三、全国海岸带综合调查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国标《滨海湿地调查技术规程》列入部工作计划 基于2020年度“全国海岸带综合调查”辽河口试点项目以及多年滨海湿地调查监测和多项国标/行标等编制经验,项目组编撰完成《滨海湿地调查技术规程》标准草案,得到自然资源部调查监测司领导和“规程初评会”专家们的认可。2021年5月,申报国标并通过初审(待立项);2021年7月8日,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把“滨海湿地调查技术规程”(项目编号HY20215187)列入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公示。 海洋一所作为技术总牵头单位,会同海洋二所、海洋三所、海洋四所、北海局、东海局、南海局、信息中心和技术中心,共同承担了全国滨海湿地类型调查监测专项。牵头研讨并撰写了有关“滨海湿地类型划分”“滨海湿地范围与认定”等研究报告,部调查监测司印发了海洋一所牵头撰写的《全国滨海湿地调查工作方案》(自然资调查函[2021]46),为滨海湿地类型调查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撑,确立了海洋一所在海岸带/滨海湿地调查中的优势地位。顺利完成辽宁、河北两省的滨海湿地类型调查的外业调查和遥感解译工作。 同时,项目组承担的山东省潍坊市、日照市等大陆海岸线调查工作顺利收官。积极推进海域海岛自然资源试点调查,编制完成海域海岛自然资源调查总则、海岸线、海岛等技术规程(草案),积极参与推进海域海岛资源调查工作,完成《海岸侵蚀监测与灾害损失评估技术规范》(报批稿)的编制。
+ C% k( }$ _3 H6 Q/ w1 i" q0 v" ^- k" ^) x4 T' n; z. Y
, m0 i7 Z7 k+ M. a3 B四、首次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2021年4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海岸带中心牵头申报的“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重大专项获批,这是海洋一所首次获批该专项。项目充分发挥了海洋一所在海洋自然科学领域的传统优势以及海洋空间规划与自然资源政策团队的特色优势,依托自然资源部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联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共同组织申报与合作研究,实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探索了新时代海洋综合管理体系的新理论与新技术。基于该项目,提交国家社科重大专项成果专报2项。 2021年5月27日,申报的“极地、深海及蓝色经济发展态势和重点研究”获国家发展改革委立项。这是我所承担的首个“十四五”时期国家层面的发改委课题。课题围绕极地、深海及蓝色经济领域的热点、重点问题,突出战略引领、统筹推进,扎实开展极地地缘环境要素、旅游行业治理、海底资源开发路径、东北亚蓝色经济发展态势等子课题研究,以形成系列高质量、高水平政策研究成果,为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进行海洋对外合作与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 M: }2 H4 Z, Y, }
0 t1 d0 r, Z, Y: v7 R1 g
) B' w, O1 V% o! X8 m! R# Q五、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政策研究持续推进,出版《全球海洋科学报告》等系列著作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要求,以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为主题,加速推动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综合评估工作。构建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指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我国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能力,为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相关规划与政策提供科技支持。针对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十四五”发展目标和评价指标开展研究,为自然资源科技发展相关规划提供技术支撑。结合海洋领域科技创新评估优势,从海洋创新资源、海洋知识创造、海洋创新绩效、海洋创新环境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定量测算我国海洋创新指数,切实反映我国海洋创新的质量和效率。 8 z9 N% j4 z/ O/ y
$ {- b* ]% f0 I) H9 g4 S
( K9 R3 |+ l$ B: r5 {4 \
出版科技创新评估系列报告,包括全球尺度的《全球海洋科学报告》、国家和区域尺度的《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指数试评估报告2019-2020(中英文版)》与《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报告2020》,逐渐成为全社会认识和了解自然资源与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窗口。其中,《全球海洋科学报告:全球海洋科学现状》(Global Ocean Science Report:The Current Status of Ocean Science around the World)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等机构共同编写的针对全球海洋科学的首次评估报告,具有极高的海洋科学领域的学术性和权威性。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授权,《全球海洋科学报告:全球海洋科学现状》中译本已于2021年5月正式发行。《全球蓝色经济定量研究(中、英文)》丛书获得2020年度海洋优秀科技图书,这是我所海洋空间规划与自然资源政策团队首次获此殊荣。2021年10月,我所海岸带中心荣获《海洋经济》创刊10周年优秀团队奖。
7 e! B4 y5 H, M9 {; h结合《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8〕71号)和《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要求,按照“摸清家底—分析需求—优化布局—完善机制”的逻辑思路开展海岸带野外站优化布局研究。统筹考虑区域布局、领域布局、学科布局等内容,开展海岸带野外站近期、中期与长期发展布局研究,探索研究学科体系更为完整、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组织体系更加完善的区域代表性显著、基础条件优势明显、科研队伍优秀的海岸带野外站发展格局,分析野外站建设运行机制,为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提供科技支撑。 / r* I7 Y# R. e' r$ M5 y4 I1 g
六、中国海岸带蓝色碳汇评估和价值核算技术研发稳步推进 提出了海岸带土壤碳储量递进模拟和分区模拟方法,并以瓯江口洞头群岛和长江口崇明岛为研究区开展了示范应用。该方法能够快速、简便且准确地估算海岸带土壤碳储量总量,定量刻画其空间特征,研究成果可支撑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滨海湿地调查、蓝色碳汇调查监测与评估核算等工作。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于学术期刊《Catena》(SCI一区TOP期刊,IF=5.198)和《Ecological Indicators》(SCI二区,IF=4.958)。 牵头起草的《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方法》海洋行业标准进入报批阶段。该标准制订是推动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的有力行动,也是推动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具体举措,结合我国“双碳”政策的需求,充分借鉴了国内外海洋碳汇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用于核算我国海洋碳汇经济价值的实施方案,包括具体实施步骤和要点,解决了海洋碳汇的量化问题和价值确定问题,使得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成为可能。该标准为我国建立海洋碳汇交易市场,促进海洋主管部门规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0 E6 ~; {3 B4 ]" Y7 T- j" g
- d; A' N. w* l$ a- n
. K, B" W; r0 B1 D0 f% Q七、发布“蓝色金融”首个试点品牌并获得“全球绿色金融创新奖”,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 作为世界银行集团蓝色经济试点的高级经济专家,中心专家与世界银行IFC合作,共同开展蓝色经济评估,分析蓝色经济前景、地区政策和机遇挑战,提供蓝色产业行业知识和专业性建议,为蓝色经济试点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该试点项目旨在孵化领先的蓝色经济实践,创新基于自然的蓝色金融解决方案,建立行业典范,为国际推广可持续蓝色经济提供经验和知识指导。该项目获得IFC FY2021 Corporate Award团队奖,由刘大海正高级工程师提供专业建议的《Guidelines for Blue Finance》亦于2021年10月由IFC正式发布。 8 o* f$ M" b. V7 ] t3 Z5 m
( Y. ?! C( X( x$ s4 y" q6 H* p& {
2021年6月8日,由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提供技术指导、海洋一所专家提供技术咨询、试点银行青岛银行具体推进的国内首个“蓝色金融”项目,正式发布蓝色金融试点品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洲开发银行、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等国际机构参加了线上发布会。12月3日-5日,国际金融论坛(IFF)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八届全球年会召开,我所专家提供技术支持的由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与青岛银行合作试点的“蓝色金融”项目荣获“2021全球绿色金融创新奖”。
- _. H: t3 g# M% o! k推进外交部亚洲合作资金中国-东盟国家蓝色伙伴关系网络建设项目。完成我国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调研报告十余份,均被自然资源部采用;开展了有关中国-东盟海洋合作的系列研究,研究成果为我国深入推动与东盟国家海洋务实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撑与战略支持。
- ~& _& K- ~1 O1 K z: \
八、“近海生态系统模拟与适应性管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获2021年度海洋工程技术奖一等奖 融合不同建模方法创建了自适应的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集,开发了典型海岸带过程影响下近海生态系统模拟实验平台,显著提升了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的性能。改进和优化了近海生态系统评价与适应性管理关键技术,推动了复合生态系统研究理论深化和应用拓展。 : M' F6 p4 q6 Z( g$ V
' S* ^ c+ i$ n" R s! ?
7 G7 O0 g& R/ P$ D7 H九、搭建海岛海岸带自然资源评估、核算标准体系 2021年7月,我所海岸带中心牵头完成的《海岛生态指数评价方法》和参与编制的《海岛发展指数评价方法》两项海洋行标印发实施。围绕海岛保护管理需求,构建了4类3级10个指标构成的海岛生态指数和7类3级23个指标构成的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并连续四年开展了海岛生态指数和发展指数的评价。 在国内外率先建立了海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MGEP)核算技术方法体系,正在上升为国家标准。建立了海洋生态资产质量评价方法体系,纳入主持修订的国标《海洋生态资产评估技术导则》。起草了省标《海洋资源资产编制指南》,得到山东省海标委的批复立项。撰写的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评价结果和建议在山东省委海洋发展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得到省主要领导肯定性评价,指示有关部门要研究参考专家意见,推进长岛国家公园建设等工作。创新提出在海上沉底处置浒苔灾害的建议得到山东省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撰写的胶东五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的修改建议被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采用。
8 G( C7 p4 w' V7 @0 M7 e; ^9 j
十、海岛生态系统健康及岛群生态网络研究取得进展 为全面揭示海岛生态系统的综合特征和空间状况,对植被、土壤和景观三个关键生态要素进行了空间分析与模拟,开展了海岛生态系统健康的空间异质性评估,并量化了城镇建设、交通发展、农田开垦、人工林种植等典型人类活动对海岛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为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岛保护与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TOP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SCI一区,IF=9.297)。
/ H6 U% E# [, d. |8 j: V8 a) h出版专著《岛群生态网络体系、方法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21)。在梳理和剖析海岛生态系统典型特征以及生态网络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岛群生态网络的多尺度耦合体系;建立了岛群生境适宜性模型并揭示岛群生境适宜性的空间特征,构建了双重空间尺度下具有全连通性的岛群生态网络,提出了岛群生态系统的优化策略,并基于32个海岛做了实证研究。研究成果初步搭建了“关键要素—综合评估—空间分异—多重尺度”的海岛生态地理学研究体系。
+ n+ k2 _6 M% |0 m& ]自成立以来,我所海岸带中心始终铭刻着践行国家使命的烙印,海岸带中心最早可追溯到1965年成立的我所河口港湾研究室,曾易名或分设为海岸带与港湾研究室、港湾研究室、海洋工程勘察中心、青岛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海岸带研究室、海洋经济规划与管理研究中心、海岛海岸带研究中心、海洋政策研究中心等,主持了历年来中国海湾志、海岛志、海岸带集成等工作,牵头组织实施历次国家海岛海岸带调查重大专项,牵头引领多项国家海岸带规划区划顶层设计,产出一大批海岸带领域标志性专著成果,打造了海岸带空间规划全球合作网络。中心党支部被评为我所2021年“两优一先”先进党支部,筹建并获批自然资源部首批新增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是我所具有突出贡献和学科优势的研究部门。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立足新发展阶段,海洋一所海岸带中心将始终以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落实党中央关于自然资源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为自然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努力方向,坚持“四个面向”,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开展面向国家需求的海洋空间管理和规划技术创新研究工作,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使命融入到科研工作中,担当实干,奋勇争先,以忠诚担当为祖国海岸带事业扬帆护航! , D: p; j9 R V: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