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海洋更安全——访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总工程师童加朝

[复制链接]
                              灾难面前的快速反应
/ ~8 _- d( y/ ?6 U  观察记者:在我国大步启动蓝海战略,鲁、浙、粤三省列为海洋经济试点省的当口,日本发生了举世震惊的“3.11”地震海啸。大家看到图片和视频报道后都是心有余悸。作为一名专业人士,又是主管单位的领导,您是怎么看待这次日本海啸的?海洋局有自己特别的专业预警渠道吗?( P" N" _/ Z7 L! X/ q  u
  童加朝:联合国对全球的海啸预警分成太平洋地区、加勒比海、印度洋、东北大西洋和地中海五大区域。我们所在的区域属于太平洋区,这个区域是由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负责的。一旦地震发生,有关信息会通过海啸浮标反映出来,大型计算机通过计算海啸的波高来推测海啸到达各个国家后的波高会是多少,再由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向太平洋区各国发出预警。
5 m# X6 [- d% m0 O. s9 ~  日本“3.11”地震引发的海啸,当时媒体上称这次海啸波高10米以上,后来有些报道说,海啸波在日本爬高最高高度达到34米。海啸波向沿岸的推进速度可达每小时500—800公里,并且在传输过程中它的能量基本不会受到损失。所以,虽然日本有一堵被公认为全世界最好的海堤,号称“永远不倒”,结果也在这次海啸中被冲垮。在这次灾难中,事实证明海啸的灾害要远远大于地震的灾害。0 p( r  l$ d, J+ J: L
  日本地震发生在北京时间下午1点46分,地震发生后,根据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的信息,他们对我国台湾地区发出了高级别预警,而对我国大陆地区发出了低级别预警。我国负责接受预警信息的部门是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在收到预警信息后,该中心根据我国的地理、海洋环境等因素,利用大型计算机再次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是海啸波到达我国大陆时将不会超过60厘米,而且那天是天文低潮期,因此,中心的工作人员认为海啸不会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灾害性的影响,并于当天下午2点20分发出了海啸消息。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发出的第二份蓝色预警是在下午4点40分。而我们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在接收到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第一份消息和预警相关数据之后,就立即组织召开了会商。
$ z0 ?# R  @" l( W
  观察记者:所以虽然地震及海啸发生在日本,实际上我们浙江也是迅速响应和动员起来了,对吗?
# H# M% L  R! _$ ?6 o" U" a8 a  童加朝:对的。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省委书记赵洪祝、省长吕祖善也在日本地震海啸发生后第一时间从北京打来电话,作出指示,启动我省首次海啸灾害应急预案。书记和省长在电话中还询问了海啸波的高度以及我省海上渔船和港口渔船的数量。我们的回答是这次的海啸波到达我省的波高不会超过60厘米,不会引发灾害。但是,当听到海上渔船还有15000艘时,书记和省长都表示非常担忧。8 @' b9 s1 f8 m9 [. n
  分管的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立即率领省政府办公厅、省地震局、省气象局、省应急办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赶到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葛慧君副省长先看了会商的结果,随后又立即到浙江省海洋渔业船舶安全救助信息中心指挥工作。我们注意到,那天葛慧君副省长还准备了棉袄,显然她已经做好了通宵值班的准备。0 F8 u+ k/ D. f% W9 ]
  我们在3点50分通过北斗、海事卫星向海上所有渔船发布了海啸预警信息。葛慧君副省长通过海事电话与正在海上作业的渔民进行了交流,仔细询问了洋面情况等。最后从海上反馈来的信息是,所有在海上捕捞的渔船都安全返回。3 Y, j! T, q/ c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是在晚上8点解除警报的。但是根据先前的预测,海啸波将会在晚上10点到达浙江省,所以我们浙江的海洋主管部门、预报部门和海洋观测站的工作人员都全部值班,一直等到晚上10点。最大的海啸波发生在沈家门站,实测海啸波高55厘米,与先前的预测结果基本一致。在通过对各地的了解,证实此次海啸没有对我省造成灾害性的影响,我们请示省政府之后解除了海啸的预警。然而,接下去发生的核泄漏事故出乎我们的预料。
% R) ~& ?* h4 U( n& N+ }; K* C
  观察记者:核泄漏事故后,根据了解,我们的有关部门都采取了哪些措施?7 A/ ^, ~2 d6 N0 a. h
  童加朝:日本的核泄漏事故发生之后,我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和关注,立即布置了核泄漏监测工作。核泄漏的监测工作分为两方面,一是大气监测,由环保部门负责,我省环保部门也有专门针对放射性物质检测的实验室;二是海洋监测,主要由海洋局负责,监测的主要内容是核泄漏物质对海洋环境、海洋生物的污染。
/ d2 W6 s8 M$ X+ T3 l7 P, v  为了监测核泄漏对海洋的影响,国家海洋局在沿海几个省份统一布置海上采样点。从我国海岸线向日本核辐射源,每百公里布一个海上采样点,这样依次排,我们共排了1500公里左右。实验室分析检测海洋核放射性物质,在我们海洋界,这项工作目前只有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有能力检测,我省海洋系统尚无这个能力。
: ?; l- U  K5 |: n. s! R# p) p  根据国家海洋局布置,我省主要承担海洋生物放射性物质的监测,由于海带是放射性物质吸附性比较强的生物,因此我们在朱家尖等一些海域采集了一些海带样本,以监测我国海洋生物是否受到核辐射的影响。
/ a- y7 w3 C0 d9 f/ j  以前我们从没对海洋生物所含核物质量做过调查,不知道基数应是多少,所以我们把这次的检测结果报给国家局,他们给出的最终评估结果是基本没影响。根据目前的最新数据,我省的海产品检疫合格率达99.68%。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来,北太平洋暖流是顺时针的,加上海岛链,日本东北发生的核辐射随着洋流最先影响的是美国西部而不是我国。因此,这次核泄漏事故对我国海洋也没造成灾害性的影响。

: B: N& x! a0 z4 _- [. D2 _  灾难让我们看见自身的不足
+ U% f1 X% \( L) R8 I+ ?  观察记者:日本“3.11”地震海啸对我们浙江省有哪些启示?
( d: D- s; _7 h0 [) U5 A  童加朝:这次日本地震海啸给我们领导干部和公众都上了一堂生动的防灾减灾课。这次地震海啸,对日本这么一个高度发达,防范机制和防范设施优秀,防范能力又这么强的国家都造成了如此大的灾害。如果这次“3.11”地震海啸发生在琉球群岛周边海域,海啸波将在2—3小时内抵达我省沿海地区,不考虑海啸爬高因素,它的最大波幅就可能达到2—4.4米,如果此时又遇到天文高潮,那么海啸灾害将给我省沿海地区造成不可估量的灾害影响。正如赵书记批示的那样,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尽管我们不希望海啸来,但是我们必须做好防范工作。
6 y( ~; Y0 F5 Z  2006年印尼海啸发生之后,时任浙江省副省长的茅临生在我省主持过一次海啸防灾演习。在演习过程中,他发现预警信息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到国家海洋局预报中心,再从国家到省,省到市,市到县这样一级级传送的速度非常慢,连我们自己的都觉得不适应。+ D: |# J( H+ I& b6 G
  这次演练我们事先已和国家海洋局预报中心、省市县有关部门及海洋执法船舶等都作了联系和安排,不涉及民众和企业,仅仅针对我们的指挥系统进行,但给人的总体感觉仍然是手忙脚乱。这是形式上的不足,实际上,我们在海洋灾害观测、预警预报、信息快速发布、备灾演习等方面都还有许多不足。因此,在演练行动后的总结会上,茅临生副省长要求我们研究制定一份《浙江省海洋灾害应急预案》。经过3年的时间,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份预案。这次“3.11”地震海啸之后,省政府启动的应急预案就是据此来布置的。
5 Y( I, ^( m4 y3 Q+ E  根据有关领导的要求,我们现在开始准备进一步细化,制定《海啸防御操作手册》,使预案更有可操作性。
* C, z2 k# F! l9 u" u! i
  观察记者:从总体上看,我省海洋灾害的情况乐观吗?, ]$ v. J8 B" A' j' d# B
  童加朝:我觉得不乐观。首先,总体上我省面临的海洋灾害还是比较复杂和严峻的。浙江省是海洋灾害比较严重的一个省份,风暴潮、台风是我省第一大海洋灾害,受海啸影响的风险也较高。因为我省地处西北太平洋沿岸,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全球约80%的地震发生在这里,而且有不少专家预测目前地震已进入活跃期。一旦海啸发生,我省的核电、石油、化工设施以及城市建设都会有影响。) I6 j, F. Q4 H5 W2 c4 B' \
  同时,我省还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国家海洋局给我们提供的数据是每年上升2.8毫米,10年就是2.8厘米,100年就是28厘米。这要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5 A' ?7 U) \& Q! s
  去年大连大港新区石油管道爆炸导致大量原油泄漏,还有美国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都是触目惊心的。舟山和宁波加起来的石油储备占全国的1/3左右,我们必须提防原油泄漏造成的海洋生态污染的风险。/ p' a. l" Z% W& l/ t: S/ R/ V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防范灾害性海浪、赤潮、咸水倒灌等灾害。可见,我省确实是受到海洋灾害影响比较频繁而严重的地区。
9 b, }& s* q& e& N2 j  省委、省政府在海洋防灾减灾方面是非常重视的。1998年,象山在受到一次特大台风影响之后,时任省长柴松岳提出“砸锅卖铁修海堤”的口号,而后全省沿海又开展了“千里标准海塘”、“标准渔港”以及“强塘固房”等海防工程建设。从2009年开始,我省还率先做了“浙江省海洋灾害防御十二五规划”。但是跟这次遭受重创的日本比起来,我们的工作还远远不够,我省在海洋防灾减灾方面的工作还需要做很大的努力。

% y; J5 O$ W' P& u3 {% C8 u: R  观察记者:我省在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0 d0 @4 h8 |6 M
  童加朝:我省目前在防灾减灾方面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我省在海洋防灾减灾行政管理和技术支撑方面较为薄弱。尽管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已经增设了防灾减灾处,但人员编制很少,而沿海市、县海洋灾害防御管理体系总体上仍然呈现无专职机构、无专职人员、无专项经费的“三无”局面。二是设施手段落后,主要包括观测能力建设滞后、预警能力不足、信息服务水平较低。三是基础数据缺乏。我省尚未系统开展海洋灾害风险评估、海平面变化影响评价、海洋灾害隐患普查等方面工作,缺乏对各类海洋灾害发生规律和风险分布的全面掌握,海洋灾害风险区划基本空白。四是协同机制不全。我省各级政府对海洋灾害的应急响应机制尚不健全,预警信息由省转到市、市转到县、县转到乡镇、村,对应急而言,时效太差,效率太低,而且海洋部门尚未与广电、通讯、民政等部门建立预警信息联动发布机制。- U5 g4 b; U* @  Z2 I" s  j
  借鉴外国经验,提升防灾能力! l# \2 v4 G- Q$ t: }/ f$ _/ U
  观察记者:日本的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借鉴作用?
" y- i" L! T$ Z5 T  童加朝:目前我们在预警、预报、应急指挥、风险区划评估、辅助决策、应急演练以及科普宣传等方面都比较落后。日本有几条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b! _& m5 x( K# S" o7 R
  首先,加强海啸监测,快速发报预警是减小灾害的关键。一般来说,从地震海啸发生到海啸抵达,尽管不同地区时间长短不一,但尚有一定的时间,如果预警的时间提前了,就意味撤离的时间增加了。日本有简洁的快速预报系统,所有的手机网络,地铁、机场、高速公路的信息系统,包括电台、电视台都是联网的。一旦地震发生,工作人员只要在控制台一按钮,事先准备好的撤离信息立即就能传递到所有手机上,电台和电视台的节目都可以直接切换信号到海啸预警上,而且这些预警信息都是原来录制好的。
5 W/ Y. U7 ^' E1 L3 N  第二,当地政府经常会组织民众进行逃生演练。我曾在日本学习进修过6个月,期间就以普通民众的身份参加了2次逃生演练。每个家庭都由政府发放一个应急包,里面备有毛巾、手电、水以及3天的食品供给。这些都是从公共财政中拨款的,是全民共享的。而且他们在事先就规划好,A村往哪里撤离,B村往哪里撤离,平时就有明显的箭头标明方向。这次日本地震海啸发生的时候,就像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当地民众在撤离的时候还是有秩序的,因为他们平时就经常在进行演练。我们在防灾的演练方面范围还很不广,今后需要大力加强。
2 Y5 n9 a2 i: @; L+ i0 p3 B  第三,重视海洋防灾减灾机制。我们现在还没有建立和电视台的通道,所以我们在发布海洋信息时必须把预报的节目制作好,送到电视台再播出。这在时间上就有很大的滞后性。日本的应急中心可以直接屏蔽和切换电视台的信号,立即播出预警信息。他们和手机营运商也有协议,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必须让预警中心具有发送信息的权利。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前期的基础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 u6 ^  b2 U% m  观察记者:今后浙江省在海洋防灾减灾工作上会有什么措施?
6 L: t9 {7 I9 ]/ k% t  童加朝:浙江省海洋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之后,我省的海洋经济会有很大的发展。为了保障海洋经济安全发展,保障沿海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海洋灾害的防范。尽管日本遭受了严重的灾害,但是不能抹杀工程设施对防御海洋灾害的巨大作用。我省在海堤建设、海洋灾害防范工程设施建设上要进一步加码。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该高度重视非工程性措施的建设和实施。8 J9 Q8 t0 X7 J" }# s. `- L* M$ ^
  非工程性措施的主要内容简单地说就是“三网、一平台、一区划”。: [7 z1 }" f- ]4 ]/ @" ?) }! v# K
  “三网”指的海洋灾害综合观测网、海洋灾害预警网、海洋灾害信息服务网。* d( t5 P; o6 A( i+ W8 U
  观测是预警的前提,目前我省已经提出要新建12—15个涵盖沿岸和重点标准渔港的海洋观测站、5个测波雷达观测站、1个海上综合海洋观测平台和35艘志愿观测船的综合海洋观测网络。要求国家海洋局尽快在西北太平洋设置海啸浮标并实现信息共享。
: |% t( e4 p) t, M- Q* E0 `2 Z  海洋灾害预警网要求在省级海洋预报机构配备高性能大型计算系统,建立各种海洋灾害数值业务化预警系统,重点开展适合我省的风暴潮、海浪、海啸、溢油等重大灾害的关键预警技术研究及应用。' G2 m4 x2 j% B" S0 u
  建设海洋灾害信息服务网,就是要求省市两级海洋预报机构配备高清视频制作设备,建立视频数据传输专网,建设符合广电标准的演播室,建立覆盖全省的海洋灾害信息快速分发系统,建设高速数据通信网络。
, y& E- D( l' l  “一平台”指的是海洋灾害应急响应决策指挥平台,就是要建立由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机构、办公机构、专家咨询组与技术支撑单位组成的全省海洋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并制订海洋灾害应急处置的各项规章制度。1 J: e- K) D7 ^) F, P# e! f1 r
  “一区划”指的是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我们要在全省主要沿海县(市、区),全面开展海洋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掌握主要海洋灾害风险分布情况;对重点岸段进行警戒潮位值的重新核定;以县域为单位,开展风暴潮、海啸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编制风暴潮、海啸灾害应急疏散图和风险区划图。在大型海洋工程设施,大型临港工业设施,包括核电、油气、造船以及海洋新兴产业等的布局中,都应该进行严格的海洋灾害风险评估。
" l( i$ n; _, A) O  过去,我省海洋灾害的损失并不大,主要是因为沿海的一些地区尚未开发,而在目前海洋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更多的项目集中在沿海地区,若有比较大的灾害对我省将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因此,我们一直在呼吁,一定要好好对这些建设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我省沿海地区,哪些地方是安全的,遇到情况应该向哪里疏散,这些我们做得还不够。最近我们发现,经济相对落后的广西居然也走在了我们前面,他们在北部湾战略出台之后,花了2年时间完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灾害区划》。我们建议省政府组织沿海几个市一起做这件事。3 z: q( @4 Q# `  B* T+ n& o
  目前,国务院正准备出台《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以法律的形式来要求大型海洋建设项目进行海洋灾害风险评估,这对我们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有重大的意义。

: {# P: U9 S0 x1 e  观察记者:日本这次核泄漏事件对我省规划发展核电方面有什么警示作用?
5 k5 u0 j! L9 A1 K, ~  童加朝:与石油、煤炭比起来,核能是最清洁、最低碳的能源,肯定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据了解,浙江省现在关于核电站新建设的项目都暂停了,要求严格审批,已有的核电站现在也在重新评估。按照规划,清洁能源的比例要占到15%。浙江省缺乏煤炭资源,建设核电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新建核电站必须经过严格的评估,安全防护级别必须提高。
2 F4 k; }5 k4 w) M  N6 l: U1 Z  “浙江省海洋灾害防御十二五规划”现在正准备升格,要求列为省政府的重点发展规划。省经济规划院提出的资金预算是2个亿,差不多一年4000万元。我们省局的规划比这个数字少一点,当然我们尚有一些项目未列入,在规划进一步修改完善时将补上。我们也希望用这些钱,尽快地建立起像日本那样的观测、预警预报、信息快速联合发布、风险区划和应急疏散机制。  

. `+ F( ]) @- R% }6 w; K & J) x- [: d1 W( P% {" i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hhvthgnxs
活跃在2021-7-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