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g! f4 I7 y. a3 L 转自:自然资源部 ( y% Y* a) |3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全面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在建设安全、生态、健康、韧性、活力的“蓝色海湾”“和美海岛”“美丽岸滩”,不断拓展优质亲海空间,促进人海和谐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对推进海洋强国和美丽中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4 o8 X* Z" D" d: X
为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经验走深走实,充分发挥优秀典型案例示范作用,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组织开展了2024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在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东海局、南海局、海洋咨询中心等单位的协助下,从各地推荐的案例中遴选出10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各地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以美丽海湾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岸滩环境整治和海岸带生态减灾等方面先进做法,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希望通过分享这些生动案例,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可借鉴的样板。本期介绍“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实施生态修复的做法和成效。
( v' n/ c$ U# Q, Z0 c" C9 u 嵊泗县位于钱塘,江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也是长三角唯一的全域离岛县。多年来,嵊泗县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建设美丽共富海岛群。针对陆源排污严重、岸线侵蚀、滨海生态功能受损等问题,通过全方位、全海域的系统性整治,采取入海污染物治理、海岸线整治与修复、海湾水动力恢复等措施,显著改善海域海岛生态环境,大幅降低入海污染物,提升岸线生态化水平及海岛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打造群众亲海近海空间,还景于民、还蓝于民。随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嵊泗县不断赋能美丽海岛高质量发展,打通了“两山”转化通道,托起了以海为本、向海发展的强村富民梦,蹚出一条海岛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 # X5 A. L5 V8 B
% t& C" C% f6 N5 t6 h( Z 基本情况 ; E( u7 ~& s! [5 a$ b5 ] X3 S" \6 l
嵊泗海域宽广,岛屿众多,由631个岛屿构成,县域总面积8824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8727平方公里,优良的海港和水质造就了全国最大的贻贝养殖基地,被称为“海上牧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开发活动影响,海洋生态安全遭到威胁,废弃工业厂房、码头等对滨海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沿岸企业陆源污染物排放、养殖泡沫浮球易碎及养殖超限导致入海污染,沙滩侵蚀、港湾淤积、滩涂受损、海岛垃圾等问题都对脆弱的海岛生态造成了破坏,制约了海岛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7 W5 {5 A8 \3 \; R 嵊泗县坚持生态立县,协同推进海域海岛海岸带保护、修复、提升,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建设美丽海岛群,打造一岛一特色发展模式。特别是2021年以后,嵊泗县强势推进嵊泗县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项目的示范引领下,聚焦“源头治理、陆海统筹、人工修复+自然恢复”,以花鸟山岛、枸杞岛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核心区域作为海洋生态保护的先行区,实施沙滩修复、岸线整理、海湾水动力改善、入海污染物治理等四类5个重点工程,修复沙滩岸线3500米,整治修复海岸线11.41千米,海湾清淤195.4万立方米,修复滨海湿地188.82公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效果显著。嵊泗县先后荣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国家级海洋公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和美海岛等称号。 ( V* _2 ~' u% n0 ^/ b
; v$ [: E% f* z9 U
" `+ ]7 L6 D8 C& x( o8 G+ B
" A( @* R6 ]4 q4 y5 W ▲整治修复后的望海路滨海岸段—整洁干净的嵊泗海岛新中心 $ @3 }& u E) g1 f' M
N0 W9 o. _8 l$ S! X4 g) U6 R
主要做法
4 e; U l }& z9 j5 W (一)陆海统筹、系统治理,分类施策“促整体”
% x: ]' a7 n. j 坚持问题导向,源头治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陆海统筹、系统修复的理念开展综合整治修复。从人口最密集的传统工业区域入手,转移沿线污染企业、拆整凌乱厂房,对污水处理厂直排内湾的排海口进行迁建,大幅度减少直排尾水量;对搬迁后的岸线开展拆除及平整工作,建设生态护岸,提高岸线防灾减灾能力和生态化水平;通过清理淤积严重的海湾,增强海湾水体交换能力;通过补沙等措施,减缓基湖沙滩砂质岸线侵蚀和退化趋势。基于海岛生态系统,嵊泗从海岸线向海域出发,从点线治理到全域修复,让海更蓝,让岛更美。
6 K# O8 U ?- e% y (二)技术创新、因地制宜,攻关破难“保效果” . P5 V& c0 Q! t5 A7 \ z; I
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区域实际问题,重视生态修复技术的适用性,探索生态修复技术创新,开展直立海堤生态化技术的研发与设计。在国内首次提出生物附着床、生态岩池和高滩植被种植池的直立海堤上中下立体生态结构设计。中部预制多孔生物附着床,通过不同倾斜角度,利用表面高差扰流,创新混凝土表面生态化处理技术,方便藻类附着;海堤底部科学营造牡蛎礁体,设置落潮存水岩(浅)池等,恢复多种生物的栖息生境;海堤上部设置高滩植被种植池。生态化后的直立海堤具有牡蛎礁、生态岩(浅)池、海藻场及盐沼湿地的功能,解决了直立海堤生态性差的难题。 ! o+ @1 n+ _7 B3 t' j
(三)多元发力、协同推进,多措并举“优服务”
! C& X5 L- E4 L- P# t 健全组织领导,强化项目攻坚,组建子项目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宣传宣讲,推动群众普遍参与;重点关注,强化攻坚,构建马鞍列岛“一支队伍管执法”模式,开展“海盾”“碧海”“护岛”专项执法行动,确保海洋生态“有人管”“有人抓”,将项目子工程列入全市“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首批项目清单攻坚推进;联动多部门,围绕多渠道,与商渔船等签订拒运泡沫浮球承诺书,进行源头治理;建立全民联动的海洋生态保护管理机制,做到群众监督,“管养护”闭环。分步骤打好整治修复组合拳。 O: l$ u9 I8 g' [+ E
(四)数字赋能、动态跟踪,网格实施“精准化”
3 x7 B& [; T6 @/ Z7 T# Z 实行数字化管理,开展实时监测预警,开发应用数字化智慧平台,对全县769户养殖户、885艘养殖渔船、2796块养殖桁地全面实行数字化管理,形成档案专题数据库,动态跟踪浮球规范使用变化,实现养殖全链条数据治理;探索推行“海上环卫”机制,实现网格化治理,划定湾滩36个,配备保洁船、垃圾清运船9艘,组建湾滩巡查整改、海漂垃圾打捞、垃圾清运处置等队伍3支,累计清理处置废弃浮球等海漂垃圾近3000立方米。 & {' t' g p/ {1 ^& B4 L' X( E; F. Z. ~
6 d+ n9 N4 z, Y( k2 p
成 效
7 ]# G5 ]6 B6 l2 y& L (一)还蓝于民,守护东海“海上牧场”
1 V1 v: @1 S4 `+ i0 u9 g 2022年底,嵊泗县全面完成传统泡沫浮球替换,以每年10%自然淘汰比例计算,每年可直接减少210吨、17000立方米的废弃白色泡沫产生,对改善养殖海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具有深远意义。生态核心区的养殖环保浮球替换为我国海洋微塑料治理提供了示范案例,也为解决全球海洋微塑料这一热点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伴随着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的提升,嵊泗县“两山”发展指数始终位居前列,不断赋能浙江美丽海岛高质量发展。
' c; C5 q& | x% W% F
# C; M2 s9 `( O ▲环保浮球替换前-平时的海滩布满微塑料,台风时的海滩触目惊心
) o" R$ m W6 d7 H 3 m5 _, A2 v: y( s
" j/ k$ E+ G, e5 p/ U0 }2 t
3 W, k& F; B: F6 ~1 p+ ^& B, ^
▲替换后的环保浮球杜绝了入海泡沫塑料污染
0 t$ `( Z' ^( Y* d w (二)还景于民,筑牢公众“幸福线” : t' m: V! y, b( G4 y9 u& o
嵊泗海洋生态修复与亲海近海同步推进,坚持“亲海”而不“侵海”,还景于民。如今,1750米的生态护岸提高了区域的防灾减灾能力,增强了岸线生态功能,增加了民众亲海空间,实现从“工业岸线”向“生态、生活岸线”的转变,生态品质的提升衍生出了一个集生态湿地、亲海空间、文化驿站、海洋文化长廊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滨海生态景观休闲健身带,成了城区群众遛娃、观景、锻炼的重要场所。同时,修复后的基湖沙滩对保护海岸免受波浪严重侵蚀起到了明显的缓冲作用,显著提升了海滨浴场的整体品质,打造美丽海岸线,让百姓望得见海、亲近得了海,进一步提升海岛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6 `# X5 d' |; J- p2 i# q
, p! q# q5 i$ |! C- z ▲整治修复前的望海路滨海岸段-脏乱差、垃圾遍地的岸线及缺乏生态性的“三面光”护岸 5 `( c4 X6 j/ r5 s5 J9 J
6 \% o0 \2 [6 F. J6 } ▲整治修复后的望海路滨海岸段—望海路生态岸线,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护岸 b$ i' T& G: ]; l1 c; v' g
(三)促产兴城,助力海岛乡村振兴
8 R1 I' f; c3 F1 Q: H 对嵊泗基湖沙滩以及周边岛屿上的串珠状沙滩开展系统修复后,成功吸引了更多游客,2023年,嵊泗县游客接待量较2022年同比增长97.6%,旅游总收入较2022年同比增长88.4%;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助力特色养殖、精品民宿等共富产业发展,让人民捧牢手里的金饭碗,获得真正的生态红利,真正打通了碧海金沙到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以大岛带动小岛,为海岛共富增添新的生机。 & R7 \3 s$ P" O9 F
n% b, l3 |, S ▲整治修复前的基湖沙滩-沙滩细化、砂质流失 / Y- u' r1 Z% Y/ K
( Y& q$ R( s# ^% P$ n; ` ▲整治修复后的基湖沙滩-砂质细腻纯净 / K* ]3 \4 O, Q$ x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推荐
4 Q, W z4 c5 c/ i 嵊泗县人民政府提供案例
% M( w0 O1 l+ Q9 c1 b8 D ; H" K4 G/ L1 `4 Z. {7 D# J
新媒体编辑:赵蕾
2 [- Q- S7 S- f
! C7 \/ E8 l8 P) d1 {9 V d, f# m% Y) ^6 R) _' Z5 R( ?
+ E* i& S9 X( D) L
+ o3 S* \ }* c- l t& e# J5 `; E4 j _% {! E3 J
6 r3 f8 j- p: T: T$ ^% ?0 v9 I
7 h/ F: o3 R* S/ ~0 r; _7 U: g) Z: s! r' i7 N1 k- W
6 g: F( r4 ]. i+ v; g
' b7 @* b; E$ `. r
# a8 q6 o" g( ^- b" b' G
) R5 T; i0 Y3 v! ^4 j& g. ~/ L, c' `- v* c, c+ T
! t0 {$ R) O$ j; p+ ^' z) C- l
% V" h* a, A$ L3 f/ J
! h# a5 J3 v1 C/ Q8 ?/ {- a
, I' F# O w1 ]
5 Y/ x* F. R, G+ B A9 E: x$ X
1 [/ m: f! j6 \% {2 T! M& ^; I
' v0 a5 I) H/ G B! f
7 a# Q# T* I' [: ~( y! h- V1 N( X0 I
1 G8 e; ^$ |' V# S
+ `8 u- O' h4 D. ^: g; g4 h$ L% p3 m5 i+ h# `4 a: m! [
, {. e) S! l; {. V' e2 H, F
; ?8 F0 o6 l8 c1 h
- e* @2 g# U5 o9 r" c9 F3 B- m; B. o4 M ~# s9 R- s" p
3 J3 H+ E i! i9 a$ C+ y( `
1 \* x a: I7 B! A2 s1 I* b2 |) a
" j D; v6 D$ V- a2 K
+ M5 J% d9 ?/ P: Q) O# r 7 }% j, n% F3 b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 [6 A' m2 P& Q0 l5 ~! n
1 R: V. f- ?% Z6 J9 G+ H5 {2 o* [. J
0 z0 n; X8 s0 ^4 B$ v( f( J& x) Z
: p! O; G" G" n
5 ^3 ?% T( T& x5 `3 z8 D( `1 G( w6 ~; D9 Q
* a; r0 v% {* I7 d# ~2 o3 f( q4 e; r: C" X7 [: f3 k4 A
' }+ [- y, r" Q6 `5 N5 H1 s. o
: k( k% F7 O+ e8 d& N6 y" }, u% P8 X% W( L3 q; ]% n) [1 X n
4 `' e* @' \2 ^; N7 [- {8 {0 }1 f; x" T*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