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S! s9 x+ _4 x 近日,《海洋溶解有机物生物地球化学》(Biogeochemistry of Marine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第三版由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由海洋溶解有机碳领域的两位权威学者——迈阿密大学教授Dennis A. Hansell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Craig A. Carlson担任主编。从2002年首次出版,到2014年发行第二版本,第三版邀请了各个领域的权威专家撰稿,从方法技术,新认识,新概念和模型等方面总结综述海洋溶解有机物的最新研究成果。《海洋溶解有机物生物地球化学》是海洋领域影响力大、学术参考价值高的学术专著。 5 A8 \6 y& F6 m; B6 {
* \3 z5 b4 Z# v b 图1 《海洋溶解有机物生物地球化学》三个版本书籍封面(从左到右依次是第一版、第二版和第三版)
2 T1 N/ F' m, b3 ?/ B) w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戴民汉院士,应邀领衔撰写了该书中的《南海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章节,编写团队成员包括李骁麟教授、张瑶教授、孟菲菲工程师和王志轩博士。该章节基于南海近二十年的观测数据,包括大面调查和定点时间序列站位,结合机器学习,构建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南海溶解有机碳数据集,从时间、空间角度系统刻画、解析了南海溶解有机碳分布特征与控制机制。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探讨黑潮入侵对南海北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深海惰性溶解有机碳的形成机制等,最后估算了南海溶解有机碳储量与通量。值得一提的是,南海(South China Sea)是第三个被纳入该书的大洋和陆架边缘海案例,第一版是北冰洋(Arctic Ocean),第二版是北冰洋和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第三版是北冰洋和南海(South China Sea)。
$ U7 D" ^9 h/ K* t! E% ^# |
% L: [& T" c$ K- Q 图2 南海地图,调查站位与调查频次(来自第16章)
( e- @8 B1 ?" P( g6 Q; \
8 k: D5 K. n) f6 r; | 图3 黑潮入侵对南海海盆北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潜在影响机制(来自《南海溶解有机碳》章节)
& `0 C7 N- s2 n) w7 A2 t 海洋是地表系统最大的碳库,是大气二氧化碳(CO2 )的净汇区,也是地球气候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变化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海水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储库与大气CO2 储库的碳储量相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发生微小的变动,也将对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产生显著影响。与之重要性相对的是我们对它的了解很少,海洋溶解有机物储库就像一个“黑匣子”,其中的成分有哪些,不同成分之间及其与外部其他储库之间发生着怎样的循环、交换与转化,有待我们一步步去发现,而方法技术的创新和学科交叉协同研究则是打开这一“黑匣子”的钥匙。 4 B6 }+ `! E4 R( ]8 s0 u+ r! w
-END-
+ L& ^. {3 m, d: i. Z 撰稿人|李骁麟 孟菲菲 : e3 U( N4 |: u+ B$ K& q
排版|陈蕾 王冠菲 % C7 a8 F0 m% w2 f W1 } v# @; ^
审核|曹知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9 W3 t$ ^& H0 w1 b* N$ q$ Q
# O( q$ m& S1 \ a2 M0 } ^! I6 {4 |" r
3 U) {3 r5 D: H$ w. b
责任编辑: 7 v# ^% h7 a+ Z
( x7 X0 N. S! o' E& T8 F2 {. ?; @6 E. a1 N' v) @. G
) Z" d1 _4 O; i- T S4 a! Z# r0 B, G6 b0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