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起海上护民屏障——广东海洋观测预报和防灾减灾工作纪略 - 海洋观察站建设经验

[复制链接]
) i. E( f$ ~4 M

零起步:

5 D3 ?4 C) W/ z( p+ B/ y6 e

创全国“六个一”

' S" x- r# u1 @; N& D, K

“地质灾害防暴雨,海洋灾害防台风。”9月23日,记者走进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海洋预报减灾处处长陈镜亮说:“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广东省海岸线漫长,长 4114.3千米,居全国首位;岛礁众多,达1963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南海可开采石油储量达5.8亿吨、天然气6000亿立方米,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资源储量约15万亿立方米。

- T7 x* n' P% l. V* P/ |6 y" d; G

“但是广东海洋防灾减灾工作起步晚、基础薄、能力弱,需要补课、新建的内容较多。”陈镜亮实话实说。据了解,2009年,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成立;2016年更名为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由省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省政府组成部门。“无论如何调整,都彰显了广东省委、省政府扎实推进建设海洋强省的决心。”陈镜亮介绍,2017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82万亿元,连续23年居全国首位。

- I L/ m4 j9 ?

过去8年,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把握机遇,勇于担当,开拓创新广东海洋观测预报和防灾减灾工作,并在全国创下“六个一”的好成绩:2013年4月,广东省开启咸潮在线监测,是全国海洋系统中唯一开展咸潮在线监测的省市;2013年,在阳江闸坡实施海洋环境精细化预报试点,是全国首批海洋环境精细化预报试点地区;2016年12月23日,作为国家首批海洋减灾示范区建设的惠州大亚湾项目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为全国沿海地区做好海洋综合减灾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经验;2017年,在全国率先开展海洋大数据建设;2017年,率先在全国打造了“海、陆、天”三位一体的海洋立体观测网;2018年5月,在全国率先开展海洋观测站点建设的审批工作,标志着广东海洋观测管理工作步入法治和规范轨道。

) h4 ~/ e8 i8 u1 Z0 Q

近8年的海洋观测网建设,不仅实现地方基本海洋观测站点“零”的突破,而且广东建成基本海洋观测站点27个,其中,长期验潮站3个、简易验潮站18个、近海浮标6个、海洋卫星数据应用中心1个,建立其他类型的各类海洋观测站33个。

3 m6 C; o: z0 A: S

补短板:

0 }/ g" y+ f' K" W6 M/ i

打通“最后一公里”

/ G9 {& v5 j& C& A2 F3 M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风暴潮等海洋灾害强度呈快速上升趋势。广东是海洋大省,同时也是我国深受海洋灾害影响的地区,海洋防灾减灾工作严峻复杂。据历史资料记载,1922年8月,在汕头发生的大潮灾几小时内吞噬了8万条生命;1969年7月,在汕头发生的牛田洋事件开启我国风暴潮预报事业;1980年7月,在湛江发生我国近百年来最严重的风暴潮;2013年9月,“蝴蝶”台风引发的“9•29”事件,造成65名渔民遇难……“历史上,我国发生海洋灾害最严重的事件均在广东。”陈镜亮直言不讳,广东在全国防御岸线最长、防御区域最广,每年海洋灾害的承灾压力也最大。

. v. ]1 G3 [6 `' H; X- h. _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海洋与渔业厅补短板、建体系,努力构建地方特色的海洋观测预报和防灾减灾业务体系。“十二五”期间,该厅逐年加大资金投入,连续4年安排资金总额约1.4亿元,先后完成沿海警戒潮位核定、创建大亚湾区海洋减灾综合示范区、惠州市减灾能力评估、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海洋防灾减灾宣传、海洋灾情调查统计等近10多项重大海洋减灾专项任务,其中,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与评估工作连续4年获全国优秀。

; e2 q- b0 H' h" |# C! q/ |

2012年,为快速提升“精细化”海洋预警减灾能力,广东建立全国首个以海洋渔业为专题的省级海洋环境专题预报室。2015年,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正式更名为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预报中心,使渔业生产安全、城市近岸海域、重点保障目标、海上丝绸之路、海滨浴场等方面的专题预报工作,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向强的转变。

9 G; X$ C, Q; n$ _- E

理职能:

; y0 [2 U4 T* ?4 j$ \; ^

高起点构建防灾体系

4 v5 [: \% g* j

记者在“广东省海洋观测网规划示意图”上看到,沿海58个重点岸段都标有警戒潮位核定,并配套建设了警戒潮位标志物。据悉,广东省沿海每个县区都有自己的岸段警戒潮位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发布蓝、黄、橙、红四色预警。

; k# K% z6 [/ t6 j+ V4 b! w- R

截至目前,广东先后对海龟湾、饶平、流沙湾、大亚湾等海洋站进行调整,完成了沿海18个渔港简易气象潮位站建设,布放了大亚湾、担杆岛、红海湾、海陵湾、茂名、雷州西6个水文气象浮标设备,其中,雷州西水文气象浮标填补了广东北部湾雷州西长期无海洋观测浮标的空白。

) u& l6 O3 |, C; {; g

“广东海洋预报减灾工作已得到大幅提升。”陈镜亮告诉记者,近年来,广东海洋预报减灾事业迈向历史新高度,地方特色海洋预报减灾体系、专题预报业务改革、综合减灾工作机制、海洋观测网建设布局、沿海警戒潮位值、预警报综合均呈良好局面,逐步形成国家、政府、部门和社会群策群力合作联络机制,在应对强台风和极端海洋灾害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 a8 k& R! Q( l6 H! ~$ a

“理职能、顺机制、打基础、补短板、利长远。”陈镜亮表示,目前将重点抓好海洋环境观测、预报、综合减轻灾害风险等工作,逐步打造具有广东特色的海洋观测预报和防灾减灾体系。

1 y S! m) h/ S. E V

“十三五”期间, 广东海洋将继续实施防灾减灾辅助决策中心、海洋灾害态势分析展示平台、省级海啸预警接收分发系统、预警报音视频产品制作系统等建设,新增各类海洋观测站点22个,建成海洋观测站点总数达到27个;利用“海+渔”互补模式,完成了30万亿次的高性能计算机群、全新预报会商系统和海洋预警报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 Z9 d+ y9 u* I0 C6 m7 t

据悉,广东还将探索地方海洋预报减灾体系建设的保障机制、运行管理机制、社会化服务机制,广泛建立“一对一、手拉手”的共建协作机制,共同构建一体化的海洋综合减灾体系,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e% b( U. O4 J+ n, k% X( u

来源 | 中国自然资源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0 W' m: i% K( |$ i* O& j' l8 O; t! j8 \0 H9 ?4 c) i

责任编辑:

2 u( E2 e# e8 o4 r3 v. |' q; P . C. }% @) E4 A* y1 ?7 {. e) r: [. e; X! f, \: w , G# i' K$ x& m" d6 Z: x+ c+ n2 T8 x2 U& A6 P& X Z9 e!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培林志远
活跃在4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