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四大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发展概述

[复制链接]
一、伦敦
% w7 ~% f8 I) O4 n5 z1 Q5 I1.构建引领世界航运规则的海洋法律体系- |1 e" P1 ~1 H4 r0 s! d; u
伦敦海洋经济和金融的从业人员非常遵守规则,一旦双边有了纠纷就基本以非常私密的仲裁为主要协调手段,并不希望马上诉诸公堂,而这种裁决非常依赖于经验丰富而又中立的仲裁员。在海事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伦敦成立了海事仲裁协会,专门负责解决全球各类海事纠纷。英国有大量的仲裁专家,伦敦海事仲裁员协会公布的全职仲裁员有38名。伦敦海事仲裁协会仲裁员的仲裁价格相对便宜。由于伦敦海事仲裁协会制定了非常完善的条款,采取了相对便利的手续,可以将管理成本降至最低。而现在的裁决都是通过文件传递的形式,不需要本人到庭,因此交通运输费用都可以忽略。
8 r; o9 C8 ]' _2.打造服务全球海事融资服务的国际海事金融中心/ J& y2 ?" n3 a$ @
作为全球领先的金融城市,伦敦有利于航运公司就近使用世界一流金融业者所提供的专业服务。伦敦的金融业者与航运业者的合作由来已久,从安排船舶按揭贷款到整合复杂的金融交易都能合作无间。伦敦作为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中心,资金在这里聚集、配置,金融服务已经成为一个产业集聚,在海洋经济与海洋金融中“伦敦的服务机会无所不包,无所不及”,金融与服务的可得性及完备性具有非常强的国际竞争力。伦敦在海洋金融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效的问题处置系统。
9 w3 t! W: e: b3.构建良好沟通机制,营造良好政商发展环境
$ p3 Z3 g: |7 z( p. g伦敦政府与海洋经济金融领域的从业者保持了动态、有效的沟通合作机制。伦敦市政府具有非常开放和全球化的视野,认为伦敦的海洋金融不仅是英国的海洋金融,更是全球的海洋金融,积极引导和支持伦敦金融业的海外发展。政府还积极发挥配套的专业工商服务、法律服务以及生活设施。较低的税率水平,对于金融机构有很大的吸引力。此外,伦敦海洋经济与金融产业具有一个强有力的行业协会支持。伦敦海事促进署拥有120多家机构会员,基本囊括了伦敦从事海洋经济和海洋金融的主要机构。; [. ~7 L, D% p3 U& E
二、新加坡7 Q' O5 z: p9 x# l9 P' k
新加坡是海洋资源小国,却是海洋经济大国。新加坡资源短缺,无石油、无煤矿、无天燃气,但政府依据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充分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使其建设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7 _, Z& t" a$ F5 ]0 D1 z9 ^8 H2 |6 |
1.高度发达的海洋产业集群; Z/ d( G6 H% H
新加坡的海洋经济在多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在链接本国上下游产业的同时吸引国际相关产业的进入,构建了以航运为核心,融合修造船、石油勘探开采冶炼、航运金融保险等各种上下游产业的海事业全产业链条。完整的产业链使得海洋经济的上下游产业能够相互配合、协同发展,产业链各个环节上的企业不断聚集,产生了良好的集聚效应,从而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益。海洋产业集聚导致的集群效应的发挥是海洋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在从传统的港口与航运业务向油气、再向海洋工程不断扩展的过程中,依靠政府的战略性规划和市场化的运作,加上地利因素,新加坡海洋经济的发展速度雄冠亚洲,海洋产业链的完善程度在全球仅次于伦敦。
  w3 G* q1 F# j+ n# U2 r2.金融资本与高新技术持续大规模投入
& y  C5 M3 x! A' v8 X3 f7 z科技是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依托,科技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国在海洋经济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和海洋经济的发展速度。而科技的进步则依托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对研发工作持续大量的资金投入。为发展海洋工程产业,新加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持续投入海洋工程研发,着力于海工技术的引进和创新,为新加坡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钻井平台生产基地夯实了基础。新加坡海洋工程业形成了涵盖设计、建造、研发、法律服务、金融服务,乃至教育、培训等全领域的产业链条,且每个产业链条上都集聚了大量国际领先的企业和机构,同时带来了高素质海洋工程人才的聚集。6 }- a" v' T3 W1 Z8 R
3.发展服务海洋发展的现代高端服务业$ h  A: @8 \+ L" X2 R7 B
由于海洋经济具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特征,海洋经济实施主体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就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这对当地的金融支持体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加坡具备完善的金融体系,可以保证海洋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新加坡有成熟的资本市场和良好的市场环境,法律规范完备,实行英美法,英语普遍通用。上述特征为发展海事仲裁、船舶登记、海洋金融等海洋经济相关领域业务提供了较高的便利性。新加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海事产业及其相关金融服务的发展,船舶制造和海事工程制造方面的技术快速提升。此外,新加坡在地理位置上有很大的优势,周围的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国的海事产业发展快速,地理优势加上英语的通用性,帮助新加坡形成自然的区域业务积聚。泰国、印度等海事产业较弱的国家也趋于到新加坡寻求相关服务。全球主要金融机构纷纷在新加坡设立分支机构以拓展海洋金融业务。
  g! W' q" y* ~3 \2 Z! u  O) h4.优越的营商环境吸引发展要素聚集" q# k2 o& Z! s( U5 S2 t0 G& q
海洋经济、海洋金融的专业服务人员国际流动性较强,产业集聚能够吸引专业人才聚集,但不能确保将这些专业人才转化为长期的人力资本。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良好的居住条件和商业便利化两大基础。新加坡在多年的发展中成功地营造了优良的人文居住环境和便利化的商业环境。新加坡政府致力于打造优越的人居环境。新加坡自然与生活环境良好,英语通用性强,治安环境好,基础设施完备,国际旅行便利;法律、金融制度环境好,与国际完全接轨,没有任何经营障碍;对高端人才征收的个人所得税相对较低等。新加坡是自由港,商业便利,融资便利可得,如募资中的路演、资金方谈判的便利度都很高;金融行业所需的综合金融服务获取便利,如保险、法律、会计等;接触海洋产业客户便利。$ x) ]( g' H3 S; N
三、汉堡. b0 w; ?7 O0 D! `8 C, `9 u: o3 [
1.打造港-铁-陆-空无缝隙运输体系
9 t& x' _) k, @汉堡受益于有利的地理位置——既靠近北海也靠近波罗的海,与内陆腹地连接的便利使汉堡己发展为北欧、亚洲和波罗的海国家的贸易运输枢纽。汉堡港是德国最大、欧洲第二大海港。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堡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港口现代化改造,扩建码头,挖深易北河河道,建设成为世界上领先的智能码头。由汉堡港口仓储物流有限公司经营的高度自动化Altenwerder集装箱码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集装箱装卸码头之一。汉堡港目前有近300条航线通向世界五大洲,与世界上1100多个港口保持着业务往来。港口内装卸设备先进,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极高,被誉为“德国通向世界的门户”和“欧洲最快的转运港”。尤其是在集装箱海铁联运方面,码头配套的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铁路运输效率高。在过去的十年中,汉堡港铁路货运量增长近80%,每年增长4000万吨左右。汉堡港的铁路货运网密度居德国乃至整个欧洲之首。仅在德国境内,起讫于汉堡港的集装箱铁路货运量占到34%。港口距离汉堡机场约15公里,是德国重要的铁路和航空枢纽。汉堡港已经建立了世界上一流的港口信息数据通讯系统,真正做到了港口、铁路、陆路、航空的无缝隙运输。
$ ]9 Q9 G; w* \) Z2.打造欧洲运输物流的核心商品集散枢纽. E0 d5 g( d+ E, ^' m
汉堡港是欧洲的一个核心商品集散枢纽。作为集散枢纽,汉堡港仿佛一颗磁石,将更多的吞吐量吸引到此。通过积极的规模效益,港口提供了高效且极具竞争力的物流服务。德国的出口导向型产业以及北欧、中欧和东欧的进出口贸易都从港口及其与国际贸易路线的高效连接中受益。汉堡港拥有的靠海航道长达130公里并延伸到内陆地区,便利的地理位置大大减少了昂贵而又污染环境的陆路运输。港口邻近北海–波罗的海运河及波罗的海经济区,从而保证支线交通具有出色的出发密度。* b: b) x3 k. B6 @. N* Z
3.打造具有竞争实力的战略新兴产业集群
9 ?  O( S0 K1 _9 b1997年作为联邦德国第一个推行产业集群策略的联邦州,汉堡政府提出充分开发自身创新潜力,利用集群优势巩固提升竞争地位的发展战略,汉堡被评为欧洲2020高科技战略的“创新首都”。汉堡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从传统船舶、港口工业和加工业向高科技技术转型的过程,目前已经成为德国乃至欧洲的技术创新类工业的桥头堡。航空工业、新能源、信息产业、生命科学及健康产业、豪华邮轮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港口及其周边区域均有传统及新型的经济行业以及大中小型企业落户,为大都市区的稳定及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航运方向的科研机构则保证技术和创新能够迅速转化到所有与产业集群相关的实践领域中去。5 i8 Q1 {1 z. X6 y0 }8 p& e
4.推动科技创新引领工业数字化变革
# i& M9 l( \) _& u3 q5 C: _为了促进本地区技术创新力度,汉堡每年投入100万欧元专项资金,积极推行行业联合体政策,大力发展创新型企业。汉堡和大汉堡区各级政府联合组建不同行业的产业集群,政府牵头,鼓励业内企业与科研技术部门、学术团队和行会紧密合作,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研发和技术转让,再把成熟的科研成果第一时间投入生产。完整的研发、生产链条,调动了科研机构的研发积极性;高效地从实验室到成品投放市场的转换过程,提高了企业的资产回报率。除此之外,产业集群支持企业新人的培养和认证工作,推进地区市场发展和宣传。1 \9 _/ o6 _' F9 ?6 i- b  r
四、上海/ V0 N6 y+ C6 j% p" N
1.规划目标清晰明确& w* x. v/ V" b; G7 j/ x* [
上海市政府印发的《上海市海洋“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上海将积极探索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到2020年年底,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左右,初步形成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上海全球城市定位相适应的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环境友好、海洋安全保障有力、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海洋管理先进的海洋事业体系。
" p: {4 ~, h  l- [9 x, f( \2.大力发展现代海洋经济
& h. l( m* G; J  p+ z上海结合全球科创中心的建设,推动建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在巩固提升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现代航运服务、海洋金融服务、海洋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远洋渔业的转型升级并做大做强邮轮等海洋旅游业。上海海洋经济将打造“两核、三带、多点”的空间布局,其中“两核”为临港和长兴岛,临港聚焦海洋装备制造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长兴岛聚焦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洋装备岛。) b, B: T3 s2 J5 H' c1 o9 ?
3.提升海洋科技水平和扩大开放& N$ c* ~$ D4 {* ]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通过科技兴海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和发展,深远海工程装备等方面关键技术有所突破,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上海还将提升海洋经济的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借助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机遇,推动船舶和海工设计制造等领域的扩大开放,积极争取海洋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企业总部落户上海,打造“蓝色总部高地”。2 g/ O3 B' G2 H$ e+ R% q
4.构建智慧生态的海洋综合保障体系
& a% |" X% G) R" f$ _上海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突出海洋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围绕构建智慧生态的海洋综合保障体系,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海洋经济、推进科技创新和文化发展、着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完善海洋安全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海洋公共服务水平等六方面重点任务,为加快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综合管理能力提升不断扎实基础。0 U  n. I! r* E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h; N6 e7 U6 r5 L4 r4 h# D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靶诘主
活跃在2021-7-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