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发力|“蓝色粮仓”+“蓝色文旅”,探秘“海洋之星”的耕海神话 - 海洋生态旅游推广案例

[复制链接]
+ a) o8 m: y0 `& r4 ~2 R

在渔人码头外侧、“四十里湾”海域,距离海岸线2公里处,坐落着一处美丽的海上牧场,这里不仅养殖着斑石鲷、许氏平鲉等诸多海水鱼,让人们在休渔期也能吃上新鲜的鱼类,还成为大家休闲、旅游的绝佳场所。6月18日,“行走先行区 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活动来到“耕海1号”,揭开“海洋之星”的神秘面纱。

. J) P7 @5 h4 {& w, R; v* l

“耕海 1 号”现代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是全国首个智能化大型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突破了海洋工程、现代海洋牧场、渔业智慧养殖等领域80余项核心技术,生态养殖围栏环绕成40万立方米水体,是全国最大单体养殖水体。与此同时,在业内率先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海上度假综合体”,树立了海洋文旅新标杆。

3 B6 B% K5 F7 _4 E% S

从海上码头走入“耕海1号”,迎面就是长长的廊桥。廊桥全长约800米,宽5米,游客们可以在长廊上海钓、慢跑、晨练、观赏海上日出、日落等活动,将功能性和休闲旅游相结合。廊桥连接一期与二期工程,共同构成“海洋之星”项链造型。

( k: v5 v( s, A! | _% w0 S

一期工程又被称为“海上花”,平台由3个大小相同的、直径40米的圆形子网箱旋转组合而成,3个子网箱犹如3朵花瓣,花心分为3层,一层为亲海休闲区、二层为浮海咖啡厅、三楼为深海放映厅,顶部是可登临的“海上看烟台”观景平台。

$ s$ N+ Y$ F9 H# Y' }6 h8 r4 I

每朵“花瓣”养殖体积约 1 万立方米,总养殖体积 3 万立方米。每年可增养殖优质海水鱼类 20 万尾,年产约 15 万公斤。养殖品种主要以斑石鲷、许氏平鲉(即为黑鮶、黑鱼)、绿鳍马面鲀、红鳍东方鲀、大泷六线鱼、黄条鰤等优质海水鱼为主。

/ C% |1 g l7 r O- a

“我们脚下的是 1 号网箱,选用了龟甲网PET 网衣,这是该材质首次在国内的海洋牧场上应用,可承受 3.5 吨张力,具有 10 年以上使用寿命, 具有高强度、耐久耐用、耐污损附着、不吸水、破损不蔓延撕裂等特性。”讲解人员向记者介绍。

9 o O( | q5 {) o

在养殖模式上,“耕海1号”采用立体化的养殖模式,在海底投放人工鱼礁,开展底播增殖,中间采用海水网箱养殖,海面则进行休闲采摘垂钓。“将来,我们还将适时启动海藻场和海草床建设,发挥生态牧场生物固碳能力,实施清洁能源与生态牧场融合发展,把项目打造成集现代海洋渔业科技成果于一身的集成示范应用平台。”山东海洋集团烟台耕海运营公司总经理靳海峰介绍。

/ N# E& x6 Z% ^, H: j4 I

二期平台主甲板为五角“海星”造型,主体有7层,室内面积为1万平方米,设有成人、儿童戏水乐园、垂钓区、科普展厅、宴会厅、宾客住宿区等功能板块,平台日最大载客量1000人,年可接待游客预计15万人次以上。“去年4月28日,我们正式开始营业,年产值3000万,接待游客五万人,预计明年能够达到八万人。”靳海峰说。

' g8 C: k- E8 k e4 C

“耕海1号最大的特点就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了苗种、养殖、加工、流通、休闲、文旅、康养全产业链的打造,应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工程,为我们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海洋牧场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副局长宋贤成说。

. z; z; `; ~0 X6 U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瑛琪)

" D" \. s: W0 D5 m" @$ I% k2 {, E+ v" a- H5 F+ Z , f8 G g( e9 K( Q: Y7 x3 _/ c m7 y/ j: @, w: C: N ' S' V; a) o3 Q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弱水三千
活跃在2024-9-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