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 P( F' Q5 V$ {! m( f7 c% z 9月24日,由我校牵头获批建设的自然资源部科研创新平台——“海上丝路海洋资源环境组网观测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启动会暨前沿技术发展研讨会召开。创新中心管理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会成员及共建单位代表、内设分中心骨干等50余人参加会议。
7 V# H) {9 z' `3 @) l 启动会上,创新中心管理委员会主任、校长郝芳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李铁刚,自然资源部南海局二级巡视员黎广媚,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主任郭春雨,创新中心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院长张杰及执行委员会成员共同为创新中心揭牌。郝芳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兴伟等技术委员会委员逐一颁发聘书,并合影留念。
: B1 U- c# S) i X d+ v7 p 郝芳欢迎与会专家在学校70周年校庆之际来校,感谢自然资源部各部门、创新中心共建单位和专家对学校事业发展的支持。他指出,学校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双轮驱动”,调整优化学科布局,成立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加强海洋与空间信息相关学科建设,提升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能力,学校将为创新中心的建设提供全面支持和保障,期待创新中心在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下建设好,为国家和学校做出应有贡献。
: } R& v; }0 `6 ^% x3 C0 { 张杰介绍创新中心共建单位情况,创新中心主任、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副院长崔学荣介绍创新中心建设运行实施方案。 # p0 |1 s$ F* _5 S
李铁刚、黎广媚、郭春雨等分别代表共建单位发言,对创新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表示将全力支持创新中心的建设,共同携手把创新中心建设好。
, o/ R$ |. X6 L 在创新中心技术委员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上,委员们对建设运行实施方案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方案全面、可行,创新中心的建立符合国家关于海上丝路、海洋资源环境的重点发展需求,同时对创新中心今后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建议。 ' I9 w. r$ n; g
研讨会上,蒋兴伟院士作题为“海洋卫星组网观测与应用”的特邀报告,介绍国家海洋卫星规划和发展现状,表示我国海洋遥感卫星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必将在未来建设智慧海洋、数字中国中发挥重要作用。来自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口海洋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单位的十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网络化海洋信息进展、南海资源环境观测应用需求、无人系统组网观测等分享报告,与会专家进行深入研讨交流。
6 G/ l( | ^2 N0 c" F) L: Z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参观创新中心成果展,详细了解创新中心现有主要成果及转化应用情况。
- H Z+ x) P: S, F" L2 [ 全体合影
; J$ i: H" M2 m0 i+ B$ ^# k 自然资源部海上丝路海洋资源环境组网观测技术创新中心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牵头,依托“教育部-自然资源部科教融合共建平台”,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哈尔滨工程大学、自然资源部海口海洋中心等单位共同建设,2022年8月获批,2023年8月建设运行实施方案通过自然资源部专家组的现场审查认定。创新中心旨在面向海上丝路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空天海立体组网观测、系统集成与决策支持等海洋观测共性关键技术和工程化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团队、打造开放交流平台、引领海洋组网观测技术进步及产业化发展;推动技术成果在油气资源开发、海上交通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应用示范与转移转化;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集技术研究、工程化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应用示范于一体的科教融合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 j4 v- g/ R$ e" e 摄影 | 李斯满 张霁铭
7 I% Q, |( }6 o! R; ~- o 编辑 | 韦力文
# {+ y8 ^8 i- X2 U: b 责任编辑 | 尤新芸 周玥延
1 R) t4 x' w! C& R+ x 审核 | 于华帅 邓云强 # }4 N; H# q' T6 L1 f5 `* c
0 _3 q, Q' m+ U! ]5 F- T
% m, G; ^' p" j3 G
6 {/ @1 x$ H( w+ w4 u1 F9 h( j
( `: G, S! L; L( w2 ?-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