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1 f5 o: z( i+ H 近日在上海召开的“2017海洋科学考察船技术高峰论坛”上获息。我国科考船的设计建造已从跟随走到了世界引领的黄金期,新建、在建数量均居世界首位。截至2017年8月,我国正在设计或建造的海洋科考船约10艘。包括我国自主建造的首艘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中山大学新一代大型海洋综合科考船、第三艘大洋钻探船等…… d, D4 ?4 i7 u: Z
认识海洋、经略海洋,需要具备对海洋观测、探测及预测的能力。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邢文华表示,海洋科学考察船作为海洋探测与研究的重要平台,是海洋能力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 W: W" J% R! ^9 P: ^9 b; Y 我国海洋科学考察事业至今已走过60多年光辉历程。“东方红”“向阳红”“远望”“海洋”“科学”“实验”等系列科考船相继问世,为我国海洋科学考察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海洋事业的国际地位。
, O6 c. g# v7 U8 u7 | 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司长曲探宙表示,目前,我国加入国家海洋调查船队,具备海洋、远洋调查能力的船舶已达50艘。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要满足全球化海洋调查常态化、业务化和广泛开展海洋调查国际合作的需求,这些船舶数量和功能还远远不够。
1 F* ?. d0 q3 [' @6 `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七〇八研究所总工程师黄蔚说,下一阶段,我国海洋调查船的设计建造要求会越来越高。预计海洋调查船的需求量将呈现序列化的发展趋势,而不是点状发展。未来,我国要构建全海域、全水深、全天候的专业、高效、智能、绿色的海洋科考装备体系。
) u+ v6 k! {' h3 _, ^ 我国第一艘满足最新极地规则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正在由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造,将在2019年正式服役。该船具备双向破冰能力,能加大南北两极科考作业的时间窗口,同时增加智能船体和智能机舱设计,以应对南北两极恶劣环境的挑战。
" M; ~# V* q1 Q; z7 e% X
( i A" g& {- N+ h! x$ f$ [+ }2 k) i/ ~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在论坛上
% V3 q- l( L: d$ h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曾数次体验美国科考船作业,有一幕令他印象深刻:在投放潜、浮标时,科学家只需在控制室里喝着咖啡,就可以实现自动化作业。不久后,这一幕也将在中山大学新建科考船和“雪龙2”号等科考船上实现。 $ Z3 R& i4 U- N0 C4 ?
海洋科考船性能进一步提升 ) B5 E5 k& I# T) P
6 D" J: r) E0 U4 |- z “雪龙2”号
. H% W, s9 Y/ T" L9 R0 I( W 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极地科考需求,“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已开工建造,预计2019年1月交付使用。相比“雪龙”号,新的“雪龙2”号具有船首和船尾双向且持续的破冰能力,作业时间窗口比“雪龙”号延长约2—3个月,这意味着将实现观测过去无法观测到的一些科学现象。“ 雪龙2号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艘满足最新极地规则的极地科考破冰船”,身为“雪龙2”号总设计师,吴刚补充说,机舱和船体将采用智能化设计,实现全寿命检测,以提高安全和使用性能。
6 W2 q8 K; Y1 D" Q6 R. {
) B+ `' K) d! J* N0 _$ J* w$ I “东方红3”号 ) T9 J! }) b8 a) F( b0 s
中国海洋大学“东方红3”号科考船是一艘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预计于2018年正式投入使用。“东方红3”号将通过装备先进的探测与实验分析等系统,以实现船基与陆基信息网络一体化。
! ]4 L% L4 v: [- o) K7 z& v4 W. y+ Z/ d
“中山”号 " @4 W# h3 r$ S6 g+ N! E
作为具备全球航行能力且能够毗邻极地冰区作业的新一代大型海洋综合科考船,中山大学科考船将装备现代化科学实验室、高性能服务器、高效操控支撑系统。除此之外,该船将作为世界一流的深远海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应用平台,与超级计算机一起形成强大的海洋研究支撑,助力我国未来海洋科考。 7 N+ y# r) U* ]
世界第三艘大洋钻探船也正在规划中。届时,这艘船将助力揭示地震机理,查明所探部位生物圈和天然气水合物,构筑新世纪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平台,实现人类探索地幔的梦想。 - t. S! C% U( N5 m) `% d- O4 F# _3 g
END . m6 P( H; a) g. m
出处来源:新华社 转自:海洋知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8 I$ e( w: C+ W
3 {" f$ m0 N$ p6 I0 {
责任编辑:
' k3 ^6 t: _! T* x
8 R1 Q5 j; ~! t2 p. y* H0 ]: l0 a- m$ x2 F/ B! m
0 c, ?2 r( `3 e [3 T% S3 g& K0 E6 O) u, p6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