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q# Q% j; f$ K6 G3 W
城市创新环境主要用以反映城市创新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为创新主体活动提供便利资源和条件保障。2022年《“中国100城”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包括12份指数报告系列指数排名,及长三角、江苏省、G60科创走廊3份分析报告。“中国100城”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联合研究团队发布“中国100城”城市创新环境20强。: j* H* q( {! R! G& a/ X/ X
6 ~3 N" \. Q- n! m4 d4 n
2022年《“中国100城”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是由苏州创新生态研究院施琴芬博士牵头,协同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张秋菊团队、南京审计大学于娱团队、南京邮电大学朱卫未团队、苏州科技大学吴征天团队、江苏科技大学吴洁团队、清华大学陈劲团队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田杰棠、新华社中国财富研究院张庆源、上海科学院李万等近百人形成的联合研究成果。报告中,“中国100城”城市创新生态指数年度排名20强、创新主体前20强城市、创新协同前20强城市已对外发布,创新环境前20强城市发布后,还将陆续发布创新主体规模前20强、创新主体投入前20强、创新主体产出前20强、创新协同平台前20强、创新协同互动前20强、创新国际合作前20强、创新投资环境前20强、创新生活环境前20强,及长三角、江苏省、G60科创走廊3份分析报告。根据项目组测算,创新环境前20强城市的区域、梯度、位差与维度分析结果如下:
6 }! b G4 G6 J% J* A 01
' e( p1 w. D: K6 l% ] J0 M 区域分析:沿海省份集聚效应显著,四个直辖市均入围 创新环境前20强城市在部分省份呈现一定的聚集效应。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和重庆市四个直辖市均进入了前20强,上海市、北京市和重庆市分列第二、第三和第六,天津市位列第十六,位次相对靠后。广东省入围城市数量位列第一,占4席,占比20%,其中含副省级城市2个:广州市、深圳市。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和福建省入围城市数量并列第二,各占2席,共占比20%,其中含副省级城市3个:福州市、厦门市、南京市。此外,四川省、湖北省、陕西省和云南省也各有一个城市入选。创新环境前20强城市主要集聚在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和福建省等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中西部地区有重庆市、武汉市、西安市、成都市入围。一方面这些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善,创建了良好的创新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这些城市所在的地区也往往较早加强创新投资环境建设。例如早在2012年广东省专门发布《广东省改善创新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山东省通过出台了一揽子建设创新环境新政策,从平台载体、融资贷款、政府服务、市场环境等方面全力推进创新投资环境建设。重庆市和成都市位于成渝城市群,武汉市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西安市位于关中平原城市群,国务院先后批复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为这些地区的城市创新环境发展提供重要的政策支持。
: `! b) w) o/ X( B, D8 _ 02
% e, [% M$ X/ V 梯度分析:深圳市独占鳌头,苏州市打造营商环境再发力 根据创新环境标准得分将前20强城市分为4组。除排名前7位的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外,其他城市之间差异并不显著。深圳市创新环境得分排名第一,位列第一组。深圳市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轮驱动”的发展背景下,不断优化创新环境,深圳市提出实施科技创新发展“七大工程”,全面优化创新生态,通过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等相互支撑,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环境。同时深圳市作为全国首批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先后出台一系列营商环境优化政策措施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目前深圳市商事主体和创业密度保持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首位。苏州市创新环境排名第四,苏州市创新环境排名较高得益于苏州市良好的创新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苏州市创新投资环境和创新生活环境两者均衡发展,分别位列第四和第十二位。2021年苏州市打造“营商环境4.0版”,聚焦31个方面具体举措,深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同时以“百企话营商”为牵引,将全市各地、各相关部门正在开展的与营商环境相关工作统筹纳入“苏州营商环境”整体框架。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1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苏州市营商环境在全国排名第三位。另外苏州专门出台了《关于打造“苏州最舒心”外国人才创新创业环境的若干举措》,积极引进外国高端人才,目前苏州外国人才总数居全国大中城市第5位。2 q' t' V% G$ M9 f- _
03 7 v. [# X g5 s" E2 n, K; P
位差分析:大部分城市创新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关联性较强 前20强城市的创新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一定的关联特征。大多数城市的创新环境排名与GDP排名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与人均GDP排名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又以重庆市、天津市、成都市、西安市、昆明市、东莞市和珠海市尤为明显。重庆市以人才、平台、产业、环境、品质五个方面为抓手,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通过实施“天津八条”、民营经济“19条”和“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打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成都市出台了《成都市全面深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实施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昆明市围绕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定位,先后发布了《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政策》和《加速昆明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措施》,进一步为昆明市创新环境提升提供支撑。在创新生活环境方面,东莞市是目前国内公园最多、绿化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在优化创新投资环境方面,《东莞开放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通过创新外资引进方式,营造良好的创新投资环境。2016年,国务院批复《西安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授权西安在军民融合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17个方面进行先行先试。同时西安市围绕打造丝路科创中心任务目标,出台《“创业西安”行动计划》《西安市支持创业的十条措施》和《西安市推进“5552”众创载体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不断提升创新活力,持续优化创新环境。珠海市在2014年就发布了建设创新型城市行动计划,2018年发布《关于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实施高质量发展载体建设、科技型企业培育、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等10项重点行动计划,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Q. v6 Z7 i8 E1 g2 T# d q
04
& T/ H% s' c6 U" N4 a) X 维度分析:城市创新环境优化多举措并行
]( r5 U ?- ^3 j3 r4 I 深圳市、苏州市等大部分城市在创新投资环境、创新生活环境两个维度表现均衡;成都市、西安市和东莞市在创新生活环境维度表现明显优于创新投资环境维度;上海市在创新投资环境维度表现明显优于创新生活环境维度。上海市作为一线城市,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基础,同时作为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之一,不断拓展深化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出台《上海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方案》,提出172项举措以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深圳市在持续推进创新投资环境建设的同时,通过对城市宜居环境建设进行顶层设计,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提高城市服务和管理现代化水平,不断促进城市创新生活环境建设。苏州市作为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将推进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集群建设,全面塑造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空间格局和生态格局,通过出台《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营造亲商安商的社会氛围,持续建设与创新型城市相适应的创新环境。 文章来源:苏州创新生态研究院。文章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7 [% D' ?5 u& F& x8 V6 _! Q
◆ ◆ ◆
8 V2 C- g7 H4 I) }. o 编辑邮箱:sciencepie@126.com
2 V7 m7 |) K$ T2 ^$ G, w: Z% Y
O4 I! a- f; q# |: t 5 z0 }8 I- m2 y2 E
- W& D1 l8 g' q3 }9 T/ M7 b% i. I* Q,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