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o8 x6 o' Y0 p k 原标题: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出炉 成都可持续竞争力跻身前十 & }, p4 W+ s8 C7 M Z; u
% L" A) Z8 Z" K2 J; y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经济日报社在北京共同发布《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6:40年:城市星火已燎原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自2003年开始,每年发布一次。今年已经是第16次。
* X/ Q; r4 B) e1 p! e6 |8 M7 D 报告构建了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宜居竞争力指数、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对2017年中国294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9个城市的宜居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进行了研究。40座城市当选“经济发展最成功的城市”,其中,东部沿海城市占据23席,温州、佛山、东莞等在民营经济推动下发展的城市引人瞩目。 , g& ^, K3 T5 p V! J) ?" R
为什么要选?
4 q. O: E$ B1 c/ B% U$ E 改革开放40年来,城市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
S; k. b, l0 J" z! s5 g. M) C 在共同崛起的同时,城市的发展速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分化与不同。尤其是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原有的产业体系和经济空间布局发生了调整,有的城市加快融入世界参与全球分工,而有的则面临地位的相对衰落。
9 v$ b# o8 X- x5 ^* o 所以,在这个阶段,总结中国城市崛起的经验,探讨中国城市发展的动力、解释城市变化的原因、无论是对中国还是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 T" v' j& B" N+ t: g. W/ U
选择中国崛起中最成功的城市进行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就是探寻“城市成功学”。改革、开放、创新这三个因素,是这些城市成功的最大共性,而谁的动作更快、力度更大,则能够从主观上影响城市的发展,比如市场化程度高、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或许能为更多的城市提供借鉴参考。 + L h; Y% D+ o" N$ T! ]9 g
+ x1 k) Q& i- [/ u9 O, }
标准是什么? 3 M& G1 _$ ^! R7 Z/ G- V" M
“两个标杆”: ; x9 i1 a% k* U. |8 V) D2 ~
40年来的人口密度变化和经济密度变化 ' ]% B' o* P" B1 G
“两个门槛”: # f$ m6 y! K. ^; D+ E
排除资源型城市和人口净流出城市 7 v+ B+ _/ |3 \/ `! ^8 f2 n+ F
经济密度就是地均GDP,是一个效率指标,40年来中国城市因为行政区划调整,地域面积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仅仅比较GDP总量或增长量,就会出现重大偏差。所以用了这样一个标准。
. G1 B3 s2 K, Q+ m9 H P# w2 [; T 同理可以解释 “ 人口密度 ” ,并且,人口本身就是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的体现。 " M! Q. Z6 ~7 B, Q Y
对于“门槛”的设置,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具有不可控性,如果以20年为期,可能发展得还不错,但到后面就停滞了,所以放到长远来看,就能发现只靠资源是不行的。 ' u# S% t: w9 ]# j# N/ p* J* B" {- C
结论是什么? 6 g) u1 [6 ~9 g
首先,区位优势促进城市快速发展,40个城市中有23个城市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且大多数城市为区域中心城市,城市发展的极化阶段使得中心城市更有优势。与外界联系越便利的区域越能实现改革与创新,而东南沿海地区具备这样的天然优势。过去40年,中国经济处于起飞阶段,按照先聚集后扩张的发展规律,资源会向经济相对较好的区域聚集,也就是东南沿海和一些区域中心城市。 6 o9 p( B0 P6 j4 g) Q. R
其次,高城市行政级别促进城市快速发展,40个城市中包括4个直辖市、12个副省级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以及18个省会城市。它们均具有较大的城市规模,比如,4个直辖市的人口规模包揽前四名。同时收入水平也比较高,即使受区划等外部因素影响,40城的收入水平至少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 ) D' S' S% Q y- i/ K5 L
第三,改革创新促进城市快速发展,深圳和重庆等城市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特殊时期的特殊发展政策。未来国家政策仍会在城市发展中继续产生影响。
/ s* @% w7 G! ~/ Y1 y6 c 亮点提示: 1 C2 d' D5 l7 M
从省域分布来看,在这40个经济发展最成功的城市中,广东有8个城市入选,领跑全国,江苏、浙江分别以4城、3城紧随其后。 ; v7 a6 ?7 o: R1 {5 d3 J
同时,贵州、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青海和西藏共7个省区没有城市进入前40名。 ) {4 U. O* Z# \, C7 _& j8 W$ r/ ?
三个新发现 0 p2 W5 \% C! K4 M/ Z8 _, I
本年度总体报告通过城市来观察中国的经济集聚、人才争夺和产业迁移,有三项新发现 ; P/ a6 g' s/ L$ j5 {6 C$ d3 Q6 o
中西部核心城市正在崛起
, _6 q( d( O3 C 一是中西部核心城市崛起,南北分化加剧,以东中一体和一网五带为标志的中国经济空间新格局越发凸显。首先,中西部核心城市通过外引内聚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而东部地区核心城市资源要素在向周边及其他地区外溢。其次,经济增速 “ 南高北低 ” 日趋明显。最后,东中一体和“一网五带”经济空间新格局日益清晰。
% G3 B/ c5 x1 }0 d v% c “ 北雁南飞 ” 成为新趋势
2 ^1 I/ a8 t6 V3 r. x5 z 二是中部地区人口持续回流,东中一体趋势加强,“北雁南飞”成为新趋势,城市间人才争夺日趋激烈。首先,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劲增长带来人口回流,东中一体的趋势日益明晰。其次,城市群核心城市人口持续流入,特别是中西部核心城市的单核集聚效应不断强化。再次,“北雁南飞”成为中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新趋势。南方省份人口持续净流入,而北方地区的人口则在持续净流出,并且范围有所扩大。最后,人口尤其是人才争夺成为城市竞争的新战场。 0 M9 f1 {& E) \/ a
东中一体趋势日益加强 9 T4 a2 K5 S' [7 N
三是城市群内部和城市群之间发生产业空间重构,东中一体趋势日益加强。在城市群之间,制造业向中部城市群集聚,高端服务业向东部发达城市群集聚,非城市群内城市制造业向城市群集聚,产业结构趋于低端服务业化。在城市群内部,成熟城市群内核心城市趋于高端服务业化,制造业向周边扩散;成长中城市群内核心城市通过外引内聚实现制造业加速集聚。
, }+ p: ~: {( U
$ j3 e+ y6 P0 c0 D# j1 Y 下面让我们看看三大竞争力指数排名☟☟☟
N1 G9 V9 B6 Z7 { 2017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十强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广州、北京、天津、苏州、南京、武汉 ) B5 R. Q! Q7 y5 v4 g# m
1 l1 o" a, {6 @6 p8 O8 s3 m 经济发展仍然是城市所有发展的基石。与2016年相比,综合经济竞争力前5名没有变化,6到10名变化明显。 ! ]8 M: B5 v+ }- Q
具体来看,北京取代天津,位居第6位,天津则下降一位排在第7位,苏州上升一位排在第8位,南京则直接上升三位进入十强。
1 `. G7 G4 H# N; p9 ?( q 从十强城市的区域分布来看,总体分布格局与2016年基本一致,中部仍然只有武汉进入十强城市榜单,除此之外,其它城市都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港澳台地区。 ' R& S7 ]8 I* F7 t6 R4 U, A8 [
从综合增量竞争力指数来看,上海处于领先地位,而从综合效率竞争力指数来看,台北则名列前茅。 7 @. z" Q5 {; Z3 d
成都位列15名,虽然是西部老大,但跟众多东部沿海城市比,还是落后不少。
2 {3 f& ]6 r$ q6 i9 X0 t 2017年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十强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武汉、澳门、成都
& y7 y5 P# n6 @% h. z5 ?8 L3 r" W% b2 H! i+ Z" D* O" e
可持续发展决定城市的真正未来。与2016年相比,前7位城市排名未出现明显变化,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和南京的可持续竞争力仍保持在全国前列,具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中部城市武汉列第8位,西部城市成都首次进入十强榜单,从2016年的第13位跃居至2017年的第10位,成为西部地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主要代表。 5 y4 c5 L" g$ x" _4 g" H
总体来看,大多数城市对提升可持续竞争力的热情高涨,城市间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越发激烈,中西部部分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
) Z( Y$ ]) V& |3 V 2017年宜居竞争力指数十强香港、无锡、杭州、广州、南通、南京、澳门、镇江、宁波和深圳 # D4 ~. z: H9 h' Y2 r ]: v5 U
6 l$ w" O; K: ?+ u& i
宜居城市是城市人才争夺的首要砝码。与2016年相比,香港继续独占鳌头,并与其他城市拉开明显差距,无锡则继续位居城市宜居竞争力排行榜第二位,而杭州、南通、南京和宁波的宜居竞争力有所提升。从区域分布看,长三角地区有六市入选,占据半壁江山,珠三角地区则有四个城市入围。 1 @. i( k# o4 m( S" i2 C
成都仅位于27名,比好基友杭州落后太多,即使是对比邻居西安,也落后3个位次,真的得加把劲啊。 ! Y' I% W4 S, r3 d
总体来看,中国城市间的宜居竞争力水平差异正在随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空间分化的态势进一步加剧,这一判断也是对本报告去年所作结论的验证,进一步说明提高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整体水平,弥合城市间宜居竞争力差距已成为当前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 _+ L- o, H/ c( i 成都:历史积淀、自然环境逐渐发力 7 R4 p% v0 {. ` h5 C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和特大城市,是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是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 , g* J8 p' c" C0 [ ~, O/ w# q
L, g9 ~1 r1 y( k7 S 课题组评语:成都市经济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71倍,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08倍。最近十年,成都历史文化沉淀、优美和优越的城市环境、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发达的现代交通和通讯网络缩短了与其他地区和城市的信息联系,均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 i5 M% X: S' T1 A3 T+ R. [' K 2017年,成都首次迈进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全国十强榜单。成都在知识城市、生态城市、文化城市、全域城市和信息城市等多个方面皆有不俗表现,尤其在开放便捷的信息城市建设上优势明显,信息城市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七。创新驱动先导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让成都经济活力持续释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化让成都城乡一体全域城市竞争力不断迈上新台阶;主动融入 “ 一带一路 ” 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构建国际门户枢纽让成都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深化。未来,成都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在社会包容、社会保障等方面加快补齐短板,让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更加协调耦合。
5 }7 |1 z5 j/ q- H- Z$ Z$ A5 q/ K 来源:成都向上UPchengdu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6 n1 t. B" {6 W% ?2 d2 o* ^( @) X7 X9 I& W
责任编辑:
6 A- u0 V: j b% a o( p1 P9 ]: m' a7 Z( t2 [! E3 y
1 n$ D' ^& D9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