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 H4 H5 w- S3 {, d/ W. p! U
1 Z' _7 ]7 ^. b( P c5 e. s 原标题:最高法发布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统一审判理念和裁判尺度 6 b: @; l4 m' g# V2 }+ l, G2 F
光明网讯 (记者 孙满桃)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即将开幕之际,最高人民法院12月5日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和15个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典型案例。该批案例涉及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及公益诉讼等不同诉讼类型,涵盖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等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领域。 " R0 Y- {0 n0 d* m2 B/ y
记者注意到,保护对象包括斑海豹、藏羚羊、大白鲨、红豆杉、荷叶铁线蕨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以及森林、草原、湿地、河湖、海洋等多种自然生态系统,所涉生态要素多、保护范围广、复合程度高、创新意识强,集中体现了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的鲜明特色、专业要求和职能作用。
* V1 T9 g/ F; z0 b* l 噬人鲨别名“大白鲨”,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濒危野生动物及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噬人鲨是海洋中的“伞护种”,其生境需求能够涵盖其他物种的生境需求,通过保护噬人鲨可以同时为海洋里的其他物种提供保护,有利于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平衡。
]/ A7 m* ^- U( T$ P% w 记者注意到,在今天公布的“孙某炎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中,被告人孙某炎2014年以来未经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批准,未取得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非法低价收购包含大白鲨、柠檬鲨、鲭鲨、虎鲨在内的各类鲨鱼牙齿,加工后通过网络平台向国内外不特定买家销售牟利。 . D5 n/ _4 H5 K
2020年10月,孙某炎为进一步确定其收购和销售的大白鲨牙齿的物种属性以及保护级别,自行委托鉴定中心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板鳃亚纲鼠鲨目鼠鲨科噬人鲨。此后孙某炎继续销售包含大白鲨牙齿在内的各类鲨鱼牙齿及其相关制品,直至2021年4月被抓获。经鉴定,该案涉及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噬人鲨牙齿6389颗,价值319.45万元,及噬人鲨颌骨价值8.5万元,合计327.95万元。 , S/ X7 @$ w/ G/ R
最终,法院判处孙某炎有期徒刑6年7个月,并处罚金15万元,退缴在案的违法所得及扣押的噬人鲨牙齿等物品予以没收。一审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2 G- g @5 C& }- V
本案中,人民法院依法适用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新司法解释,既以价值作为基本定罪量刑标准,又全面考虑案件有关情节,综合评估社会危害性,阐释了依法惩治犯罪与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理念。
1 @6 k$ s1 \2 J# E# c5 R 最高法认为,通过严厉打击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犯罪,充分展现了我国履行国际环境条约义务、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大国担当。同时,本案宣判推动社会公众了解大白鲨这一凶猛而又脆弱的大型水生野生物种,对于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全民行动具有积极意义。 % |( I, l. [& {( M0 M! C7 }9 C
最高法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发布的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典型案例,与最高法院2021年发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有利于进一步指导全国法院统一审判理念和裁判尺度,依法公正高效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件,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工作,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环境权益。
2 w/ K! V9 {0 Q8 x E0 j' u9 w (光明网) l9 p, |8 Z9 H0 K$ ~4 X( D
M2 X# [: E' _
" L- }" d3 A) F0 O m6 C
8 ~/ Y0 ^, O: m5 L6 V+ D
0 V. j5 ^% b) {% Y8 y; I
* ^/ d2 I" N: H/ m1 o" M- j2 U4 ~. w' ?/ @& |' g
3 V1 t6 f# {, X4 |7 e! w# v7 E. b1 U8 ~* j* ^8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