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口新变化:中西部引力升温,长沙增量第一,珠三角城市多个首次负增长红星新闻2023-05-16 19:32红星新闻2023-05-16 19:32 - 沿海

[复制链接]
# V, M2 \; D) @6 N3 [
中国人口迁徙路线正在发生着变化。
2 n, @ }: K' K& t1 v2 g/ N
“北上广深”出现了历史性的一幕。去年,四座一线城市的常住人口均出现下降。这对京沪并不算新鲜事,但2022年的负增长,是深圳自1979年建市以来常住人口首次下降,对广州也同样罕见。
) I9 A, ?/ I2 S9 p8 g/ R
相较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口流失。受访专家对红星资本局表示,广深的人口负增长只是短期现象,不足以代表长期走势。广东省统计局也对“省外流动人口减少69.2万”解释为“暂时回流返乡的阶段性现象”, 并预期2023年广东常住人口将逐步恢复稳定增长。
- A8 h( ]$ D' p1 l$ v
但一个明显现象是,传统沿海城市的引力正在“降温”,取而代之的是中西部强省会城市人口回流明显。2022年36个主要城市人口增量排名中,前十大城市里中西部城市占据7席。
3 S) A( z5 c" a- ~7 S: [
人口增量冠军花落长沙
N/ z5 ?& i; Y- k& g
中西部回流明显
: [+ x) H) @4 m1 b- L6 t+ m+ l" S
人口增长冠军,再次花落中西部城市。
0 c9 p9 |, ~# g8 ]
据红星资本局梳理,2022年36个主要城市人口增量排名中,前十大城市分别是长沙、杭州、合肥、西安、南昌、昆明、武汉、郑州、青岛、济南。中西部城市占据7席,“中西部人口回流”的现象明显。
' Y# T' ~( }" L" {) q
长沙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末,长沙市常住总人口1042.06万,同比增长1.8%;人口增量为18.13万,在36个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一。
9 v. X; F( z( Z/ a+ E+ d8 r6 I
不仅如此,长沙还拿下2022年“GDP万亿元俱乐部”增速(4.5%)第一城。人口增量第二名杭州,近年来以“抢人赢家”著称,去年人口新增17.2万。
) e% H: l% K9 k: y
. C$ z" Z* ?7 O- b0 J/ `+ I- A
, ? a" l' p4 `, {: }
0 u6 f0 p% j5 o5 g$ W
5月11日,长沙五一广场
$ P; ]: Q6 ^% X/ {2 f
合肥、西安、南昌分别以16.9万、12.29万、10.06万人口增量位列三、四、五位;排在其后的昆明、武汉、郑州去年人口增量分别为9.8万、9.01万、8.6万。
# {# p' W2 A1 o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大城市的人口虹吸效应基本没受人口增长减缓和人口结构改变的影响,省会城市、东部沿江、沿海地区人口10年来增长迅速。
+ Y" R8 B1 s! W
长久以来,深圳、广州霸榜人口增量榜,从2014年开始,每年新增人口都在40万以上。2021年人口增量登顶的城市是武汉,去年是长沙,均是中西部强省会城市。
& Y. `% N: p9 n# N6 K) [
但从去年人口增量表现中,超过了东部沿海城市青岛。随着近年来中西部中心城市崛起,就业机会随之增多,人口吸引力逐渐增强。
/ A$ }8 d- V! S# r4 T, j
这是否意味着东部沿海地区告别了人口高增长?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对红星资本局表示,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来说,数字化科技化的到来实现了对人工的替代,这相应减少了东部沿海地区对劳动力的部分需求。
2 K7 F! w; b! ~4 O/ J' ~/ B! v
目前已公布2022年人口数据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18个省份实现常住人口正增长,且绝大多数为中西部省份,如湖北、安徽、山西、江西、甘肃、内蒙古、贵州、陕西、云南等。
) l. T/ j$ z: P' o2 O: X
对于中西部的回流明显,除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原因外,原新认为跟新型城镇化发展有着密切关联。“当前城市化的发展,实际上在走两极:一个是大城市的发展,再一个就是中小城市的发展。”原新指出,中西部中小城镇的发展有所起色,省内打工明显也会增多。
( ?- q" ?5 V9 l1 t, I/ }& R7 L" o
常住人口流失
+ d2 ^9 ~( u8 [4 O. u8 e
“北上广深”首次集体失速
" C% R) w8 K) j; K. B
红星资本局发现,在去年人口增量榜单中,“北上广深”集体人口负增长。分别流失4.3万、13.54万、7.65万、1.98万。而京沪人口负增长已不是第一次出现。
& d& T: b- c1 m
此前,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舸接受红星资本局采访时就表示过,传统一线城市的吸引力并未下降,而是一种人口主动调节的结果,“过去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对一线城市都有人口红线的划定,其中北京上海比较严格,广东深圳到红线还有距离,所以人口调控相对宽松。”
$ M" j5 J1 |2 _: n X) ~
京沪人口负增长,更多是政策调节所致。作为全国仅有的2个4万亿级城市,也是位数不多的2千万人口大市,京沪的2035年规划人口上限分别是2300万人和2500万人。目前京沪常住人口已逼近上述设限——北京常住人口为2184万人,上海常住人口高达2476万人。
6 ]' U! d, }; q, I4 k% l( i
除了京沪以外,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常住人口为“净流出状态”的省(区市)还包括新疆、山东、天津、河南、湖南、黑龙江、广东、河北和辽宁。
6 P+ e" z( R7 T, j) w
从常住人口数量来看, 2022年广东以12656.8万人口总量继续坐稳“人口第一大省”,但就常住人口变量来看,2022年常住人口却出现40年来首次负增长(减少27.2万),情况仅好于辽宁(减少32.4万)和河北(减少28万)。
: @1 C$ E7 v6 `* F
- T4 f' J* R% A! l0 ^# w' W
; p& v. ^1 w ~, K- f* T3 _
) ]" a( K, }) y0 p, R6 ]+ ^
1月16日,广州街头
+ s) O o8 B* k' [+ ]- C% {6 X
和大多数省份人口自然增长乏力有所不同,广东省这两年主要是迁入人口(机械增长)减少。2021年,广东机械增长人口仅2.81万,2022年更是负增长。
D) i' _* v9 ^" V$ [4 [* }
广东省统计局官网刊文解释称,2022年,广东省外流动人口减少69.2万,这是在2022年广东疫情散发多发的因素影响下,省外流动人口暂时回流返乡的阶段性现象。预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广东人口规模及其结构优势将长期保持稳定,2023年广东常住人口将逐步恢复稳定增长。
2 H. W) h; I" }0 ]+ Q
原新认为,对去年广东的人口流失数据无需太过在意。去年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由于受疫情影响,部分行业用工需求下降,一些原来在广东务工的外省流动人口返乡就业。加之此前“腾笼换鸟”,低端产业迁出,转移过程中对劳动力需求也明显减少。
! Q! P3 s) {0 G6 d5 @$ E: B
珠三角8城流失30余万人
Z, u" ?! l: P5 \# |: C
长三角人口增加近50万
# i3 N$ T0 w" V! k
广东省的常住人口首次负增长,背后反映的是珠三角地区的集体人口流失。
# c+ y1 j0 Z( a6 J+ u! m) Y
红星资本局梳理发现,2022年珠三角九市——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只有珠海常住人口增量为1.05万,其余8城共计流失31.17万人。
) ^/ n* Z) N: k( e4 v2 Q
分别来看,2022年,深圳常住人口为1766.18万人,比上一年减少1.98万人,这是1979年设立深圳市以来,常住人口首次下降。
, K! b; c5 v8 f, s& x
长期以来,深圳是人口流入大市。其常住人口从1979年的31.41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1768.16万人,四十多年间增加了50多倍。
$ J3 H& s1 w% Y8 g8 T" ^. }
尤其是近十年,深圳市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0-2020年深圳人口增长720.22万,雄踞全国城市榜首,排名第二的是广州,2010-2020年人口增长597.58万。
% s* }( T3 x. _* ]& y& G2 t
9 G/ n+ W# v2 ?4 f3 B* C
1 K3 F+ K: I! V
6 J5 q& {. c8 }
5月4日,深圳罗湖区深南东路罗湖商务中心片区
5 q5 e; d# Y( ?
另外两个珠三角大市佛山和东莞,2022年佛山市常住人口为955.23万,与2021年相比,减少了6.03万。这是佛山常住人口自本世纪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22年东莞常住人口1043.7万人,比上一年减少9.98万人。
- ^4 L6 q2 a- F$ j* R8 G. G9 v
珠三角不光汇聚了制造大市,也是外贸第一大省广东主要的外贸份额聚集区域。而制造业和外贸,去年受疫情影响冲击较大,在此情况下,深圳、佛山、东莞常住人口减少,并不令人意外。
2 j; A% P9 K7 e5 D( L
相较而言,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呈增长之势。2022年末,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合计常住人口为23695.9万人,与2021年末常住人口23647.7万人相比,增加48.2万人。
" j( b4 r1 @8 l8 ]3 b; Q' N( ?2 N
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排名前十的城市,增量为正的有7个,分别是杭州(17.2万)合肥(16.9万)宁波(7.4万)南京(6.8万)苏州(6.3万)温州(3.4万)南通(1.1万)。
- i. H' T0 _, Q% x/ r b7 Y
“整个长三角的产业结构比珠三角要好一些,所以在人口这一块,它劳动密集型的程度可能要比珠三角要低一点,受影响也会小一些。”原新表示。
) A* z6 j, V- J. S8 h' @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 I0 m8 X6 M6 e. m. R
编辑 肖子琦
* Z, O& ?. T+ j5 L" t* `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0 C7 A7 t( |- \. o9 I
( ~, j9 N( h; ?1 i4 W, Y
/ g# _6 E* c% ~, A8 m* W* T
3 U3 x0 B) D. ?$ D4 n
: _* V/ a; b' ^, f7 X; _8 D$ x4 W
举报/反馈
+ d. y5 p) F; |& F: M1 B
/ d! d/ R5 @ c2 W5 K( O3 b1 P( i& f , w1 O) ^: ~; t0 v( }' \& [$ z9 |2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葛宝淼
活跃在2024-1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