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 t6 E5 \7 m- x5 ? ( S- v. m% j8 O
V0 }" U. C0 o, v' S5 [# T
! z- K' t a2 D& d
近日,国观智库在厦门举办了“全球海洋治理前沿问题研讨会”,此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中国、菲律宾、越南、印尼、新加坡等国的海洋问题专家参会,围绕海洋秩序、海上安全、海洋生态、蓝色经济等全球海洋治理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我们现将会上专家观点整理成文章发布,以飨读者。 % u2 C3 N6 x$ P5 K4 U5 |. m. x. K
: O- H+ i% ]+ X5 A7 Z
全球海洋治理前沿问题研讨会专家观点摘录
# }, Q$ T: P* e) G% h Chou Loke Ming(邹乐明),新加坡国立大学热带海洋科学研究所兼任研究教授、国际珊瑚礁学会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新加坡生物学研究所名誉研究员。研究领域:珊瑚礁生态学、东南亚沿海地区综合管理。本文字数:2505字 阅读时间:6分钟
9 t& y0 ~ Y' a9 X+ S7 E2 `1 V1 M6 h 十秒看全文
+ Y" D1 f/ q( p5 s! {( b 沿海城市填海造陆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周边海域生态环境。在全球范围内,珊瑚礁面积自1953年以来下降了61%,潮间带下降了89%。健康的珊瑚礁不仅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对减轻沿海地区由于城市化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也有巨大作用。在珊瑚礁修复方面,除修复受损的珊瑚礁以外,还应当创造新的珊瑚礁,在变化的环境中创造更好的栖息地,从而改善区域生态系统。
) u8 _$ ^6 e/ W& m 珊瑚礁修复管理、沿海地区城市化与气候变化所面临的挑战- `: f ]" t& x9 @! h6 t4 d" F
Chou Loke Ming:5 `8 z3 P" X8 g$ I' s1 N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将探讨一个很具体的问题,那就是珊瑚礁的修复。这件事意义重大。当前,许多珊瑚礁都危在旦夕,而城市化是造成这种棘手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在如此多变的条件下,修复珊瑚礁有何重要意义呢?我们值得去做这件事吗?我将以新加坡作为重点案例,探讨目前新加坡所面临的城市化与气候变化的挑战。 7 b" w: e8 X4 }& m, T1 P9 y( V8 Q
众所周知,新加坡沿海地区的城市建设是建立在珊瑚栖息地之上的,而这导致了生态环境的快速变化。这种变化虽然很普通,但是却很剧烈:我们毁掉了大规模的珊瑚栖息地,留下了很多无法孕育自然生态系统的坚硬礁石结构。由于土地围垦,新加坡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剧烈的改变,许多沿海资源都遭到了破坏。珊瑚礁上出现了很多沉积物,导致底层的礁石接受不到太阳光照,使得珊瑚的生长空间被渐渐压缩。沉积物也让原本坚硬的礁石基底变得松软起来。另外,水中能见度也在快速下降。海水曾经清澈见底,但现在只有两三米的能见度了。海水中有大量海洋沉积,总是非常浑浊。
1 {9 N# ` w; N, ~
: U6 M) L7 k4 F, b# l' l/ [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常常会提出一些质疑:我们是否要进行环境保护?鉴于珊瑚礁的修复非常困难,我们是否还有必要进行这项工作?答案是肯定的。虽然我们对环境的破坏已经持续了50多年,且珊瑚礁已经经历过三个白化阶段,但目前珊瑚和其他礁石生物仍维持较高的生态多样性。修复珊瑚礁这件事情关乎全世界的利益,如果它们长期遭受生态破坏的影响,将来也必然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珊瑚会在每年四月开始大规模繁殖,其他珊瑚礁也会随着熔岩的流动而自然形成。所以,我们不用引入新加坡之外的礁石来修复珊瑚礁,而是应该想一想如何阻止珊瑚礁进一步减少。
# F# M& N0 o) w / r* p, y/ x: k5 u! y
那么,在海洋沉积严重、礁石基底不稳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开展珊瑚礁修复工作呢? 1 z$ G' h- z; c+ N/ e
首先,我们可以建立珊瑚苗圃,即搭建一些从海底升起的平台。平台的顶部铺上一些网格,这样海洋沉积物可以从网格中筛落,而不是堆积在用来聚集珊瑚的基底上;网格还能收集小型苗圃碎片,而苗圃碎片可以作为珊瑚生长所需的养料,这些都能提升珊瑚生长机会。
+ ~9 ^/ l: `: l1 K$ A5 N 珊瑚苗圃其次,我们还可以在海底铺设橡胶板。如果把这些橡胶板安在珊瑚苗圃中,那么珊瑚群落的存活概率就会有所上升。当这些珊瑚群落的规模足够大时,我们就可以把它们移到礁石上面了,这个过程不会导致珊瑚死亡。珊瑚苗圃的实验表明,在苗圃碎片上培育了六个多月的珊瑚,比那些直接从破碎珊瑚礁上救下来再移植到其他礁石上的存活率大得多。这种办法提升了两种罕见珊瑚物种的存活几率,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珊瑚物种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模式来提升珊瑚存活率,因此这项工作应该继续下去。
1 @8 g! a( F3 e: E0 y 对于仅由一层沉积盐构成的不稳定礁石基底,我们可以采用人工干预的方式将其改造成坚硬的结构。例如,我们可以采用易于转移的玻璃纤维模块,将其放到较大的礁石上,使之形成珊瑚群落。这种方法虽然可行,但我需要强调,必须对珊瑚礁重造的过程进行长期有效的监督,才能保证珊瑚礁重塑的效果。
1 `4 q6 g! H/ S# N* Q 4 E( @% e- e& l
我们的短期项目只代表珊瑚礁修复前期所取得的阶段性成功。我们已在玻璃纤维模块项目上跟进了十年,反复实验并监督整个过程,结果我们发现珊瑚的生长状态不错,模块上的珊瑚展现出了令人满意的生物多样性。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珊瑚群落都是自然形成的,而且物种多样性也不仅仅存在于礁石类生物中。实际上,它们对礁石基底也产生了很多积极影响,并且对恢复生态系统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礁石上的很多生物在成熟后会吸引其他生物到礁石附近寻找食物或栖息地,从而恢复生态多样性。 $ U! U' }' e) U6 ^
另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在将珊瑚苗圃中的珊瑚移植到其他地方时,是否能够保证基因多样性?我们发现,如果仅将半数以内的某一特定珊瑚物种移植到其他地方,仍可以保留80%左右的生物多样性。但是,无性繁殖的珊瑚和有性繁殖的珊瑚在这个效果上存在差异,为了探索原因,我们已在这个问题上做了大量研究,相信会尽快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 V0 y1 F/ Y' N q3 w- P
鹿角珊瑚现在我想谈谈我们需要应对的另一个问题:珊瑚礁的修复是在原本就有礁石的地方进行的,那我们如何在没有礁石的区域创造珊瑚群落呢?这里有四张照片,每张照片上都是鹿角珊瑚(Acropoa)。鹿角珊瑚生命力旺盛,但这些照片里的鹿角珊瑚实际是长在珊瑚苗圃上的。实际上,我们一米一米地铺设了这些珊瑚苗圃。用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在浅沙滩等区域创造珊瑚礁群落了。
% b/ P3 @# u! j' \: W2 p 海墙我们还应该关注一下海墙。新加坡60%的海岸线都被海墙包围。我们正在研究如何利用海墙来进行珊瑚礁修复。其实,珊瑚可以在海墙周围自然形成群落,尤其是在潮下带。但我们有必要在增加生物多样性方面进行人为干预,尤其是在潮间带。人为干预能够帮助潮下带的珊瑚形成群落,这有助于该区域的珊瑚礁修复。另外,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海墙大多是垂直的,如果我们能对这一现象做出一些改变,建造阶梯式的平台,那么就能大大增加海墙面积,扩大适宜珊瑚群落的生存空间。如果有潮间带养殖池就更好了,涨潮时,养殖池里会被注满水,退潮后,池子里仍然有水,这样就不用担心珊瑚暴露在干旱的环境中。我们正在对这些项目进行研究,想让海墙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推动珊瑚礁群落的发展。
% @6 s& s- a0 t# e' e$ y 我们不仅需要对珊瑚礁进行修复,还需要研究一下如何创造新的礁石群。对珊瑚礁进行修复是很有必要的,这能减轻城市化对环境和气候造成的影响。传统的修复方法是直接对受损的珊瑚礁进行修复,但是我认为,我们应该对此进行创新,直接创造新礁石和新礁石区,这样才能真正扩大珊瑚礁的规模。保护珊瑚栖息地可以应对气候变化,但这需要跨学科的合作,我们需要联合起来采取一些手段创新生态工程。不管认同与否,我们现在都要依靠建造海墙来应对海平面上升了。即使这样,我们仍需要做些事情来保护及促进海洋资源的发展,因为这些资源都是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宝贵馈赠。谢谢大家。
6 _) p4 C) x8 `7 S( n- m: Y ; |6 Z3 l' ~# g$ W9 T0 ]( b$ z+ Z
此文章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观点仅代表发言者观点,文中图片由发言者提供。
% d5 I% S# Z. j' s" R 国观智库成立于2013年,是中国最知名的独立智库之一。国观智库始终坚持“行知·致远”的发展理念,用知行合一、行稳致远的态度和实践致力于中国的安全、繁荣和稳定,研究领域聚焦于海洋战略与蓝色经济、边疆治理与全球反恐、”一带一路"与境外投资。
; I' q9 P# n2 c 微信公号:国观智库
. d" Z8 U9 w# y3 R
" N$ ?" u! W8 Z( ?8 L9 s
# {, K' f, \& s
+ x7 |0 c" Q6 o/ P3 _ ; \/ a8 F2 H7 q: \
( ]9 P% ]6 H; h* V5 y- }
5 D6 c# Q+ e6 j+ K
) z' s; I2 b* z-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