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 J+ ? r' }+ L ; |9 k7 t1 s8 L
碧波荡漾,飞鸟翔集。经过两年多的退养还湿及生态修复,南大港湿地成了鸟儿的乐园。东方白鹳、斑头秋沙鸭、天鹅、白鹭、灰鹤……包括16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在内的数百种鸟类在此栖息中转。
7 Q! @" U/ B/ G 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国家重要湿地,这里因自然的原生态环境,成为鸟类迁徙的重要“补给站”。 ' a: c8 O9 j b8 j
* @. X% J' |) [& L W 刘振举 摄 4 w. P( K' j& L( I* j
重塑生物链 : _6 V6 C# j$ N. g$ H
鸟、鱼虾、植被,构成了南大港湿地的生物链。
% E3 \' [* ~6 D% { 早些年,这条生物链被破坏。围塘养殖导致水道堵塞、水质恶化,原有湿地面积萎缩,鸟类栖息和觅食空间不断减少。 2 E- ?5 u+ c# v2 }5 V6 o
2020年,在河北省财政厅、生态环境厅、自然资源厅推动下,我市开展南大港(北部养殖池塘)生态修复项目,实施针对性修复,恢复原生态湿地。 ( a3 _/ m a; H& i% q4 K% j' `
重塑生物链——退养还湿工程正式起步。
3 n: E9 o/ p5 U, _; E, Y 先为鸟儿们“筑家”。清除养殖池塘底部淤泥,打造水域梯度,增加鸟类食源。浅水区通过创新微地形整理、滩面营造、坡面生态化改造等措施,增加浅水栖息地。同时,还种上了柽柳、芦苇、碱蓬等适合鸟儿栖息的植被,为鸟儿建起新“家”。 8 M4 r! w; s$ G- s6 l6 o" f4 s/ Z$ u
深水区则被布置成鸟儿的“食堂”。通过打通河道、连通水系,营造出更有利于鱼虾蟹等物种繁殖的水下环境,鸟类食源更加充足。 8 P- b6 a. ?9 @7 F
“家”舒适、食物足、环境好,鸟儿自然被吸引来了。它们在此繁衍栖息、中转休憩,一条完整的生物链悄然生成。 / W2 J R4 ^. H5 v/ s) l* _
守护新家园 5 D/ f ~' W6 C; V) b0 [* E" }6 B
芦苇间,黑翅长脚鹬正在筑巢、孵卵,刚破壳不久的雏鸟跟随在亲鸟周围;半空中,白琵鹭、须浮鸥展翅飞翔;浅滩上,骨顶鸡、赤膀鸭在水中觅食…… F1 v3 j7 g5 X+ I
这是南大港湿地智能监测平台镜头拍到的景象。在监测平台的实时地图中,11套野生动物智能视频监测设备分布于南大港湿地的不同位置。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或手机,可实时观看这些视频监测设备捕捉到的画面。 4 o8 F7 ^1 n. K/ F! a
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开展期间,南大港湿地率先在河北省启用科研监测一体化平台,掌握鸟类的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
. A0 a$ f7 ?) D) E; A+ U 2021年,在湿地北部修复区观测到鸟类10360只,鸟类数量较修复前同期提升了109%;2022年候鸟迁徙期间,观测到鸟类数量2万余只,鸟类的种类、数量以及珍稀程度均有明显提升。
9 K7 t t$ F8 ]( R 今年刚入冬,湿地北部修复区观测到的鸟类总数就已超过5万只,目前数量还在增加。 & `# a4 y2 p0 P- e# v8 D
湿地环境好不好,关键看水鸟。如今,这个被当地人称为“大洼”的地方水草丰美、沟塘相连,7500公顷的湿地里,鸟类达268种。其中,丹顶鹤、东方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就有16种,大天鹅、震旦鸦雀、白琵鹭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1种,还有黑翅长脚鹬、红嘴鸥等鸟类在此“安家”。 ! X# s. H5 D2 z, q% H" F
南大港湿地已成为鸟儿们的乐园。
" q9 k1 t. w/ v6 K8 H 共筑好生态 4 g, i3 }6 d6 n- ]3 A% w
清晨,57岁的潘红喜和往常一样,骑着电动车到湿地巡护。白鹭在孵化,潘红喜把芦苇拧起来扎成小窝,保护鸟蛋……在湿地工作30多年,鸟儿就如同他的孩子。
/ C, y7 G3 i( H w 潘红喜8岁时第一次跟着父亲来湿地,当时的场景他至今难忘:湿地一望无际,鸟儿数不胜数…… " B0 Q9 c7 m" |% \
如今,这样的景象又回来了。
& b- E* A8 H- r4 k( g9 ? 今年5月,南大港湿地生态修复案例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2023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成为全国9个典型案例之一。
V0 A2 G2 l u5 e8 ?( \2 b 南大港湿地生态修复项目继续向纵深发展,通过退养还湿、入海河道疏通等生态修复措施进行湿地修复。截至目前,已完成湿地生态修复1025.3公顷。与此同时,黄骅岸线岸滩综合整治修复项目正式启动,恢复自然岸线及滩涂自然面貌,复植盐沼植被,提升黄骅海域岸线岸滩生态功能;漳卫新河河口海堤生态化修复项目正紧锣密鼓进行,多举措提升岸线生态功能。这三个项目成为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
! q' {+ y6 l8 m& ^: ` 碧水、蓝天、净土,让环境回归自然,让生态更加美好。南大港湿地生态修复,写就了一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答卷。
; Z+ n( C7 t7 g& a 来源:沧州日报
1 ]0 _: B' S H4 q& z4 h 记者:康 宁 赵宝梅 张智超 # j: b, t$ ?/ N) a2 P5 D# |+ W: m
通讯员:张景兴
2 f' l% e; s- m( t# F: l9 o" U' j . F1 L" ?6 j$ c) r- ]9 @( I
) |8 b9 A: z$ ?! ?( x3 K$ p
' X. e v$ S% i8 `5 z$ \
% A2 y, F, @6 v& k- h
$ P, x- R. s* x'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