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卫星家族再添慧眼 - 海洋生物遥感

[复制链接]
/ F& [) A2 z2 I9 y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 i6 {1 p8 n l, `, h, h

1 F5 C; Z/ ^. T7 [) }3 j3 q

海洋强国又添新利器——近日,中国海洋一号D卫星成功发射,并与正在服役中的海洋一号C卫星一道,组成我国首个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

) T+ Q" d) a! a; |6 m. J, p

卫星入空,探海不停。如今,我国海洋卫星已实现从单一型号到多种型谱、从试验应用向业务服务的跨越,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防灾减灾、海洋权益维护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9 T b g2 V- y! F$ A

填补下午无观测数据空白

- C: Y, k8 M) N+ N& T7 ^7 B

海洋一号D卫星的成功发射,是我国重大海洋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又一项新成就。作为我国第四颗海洋水色系列卫星,海洋一号D星将同C星“分工合作”,分别在上午和下午进行组网观测,从而填补我国海洋水色卫星下午无观测数据的空白。双星组网的实现,标志着我国跻身国际海洋水色遥感领域前列。

6 O7 D% h+ f( A; }

自2018年发射升空以来,海洋一号C卫星成绩斐然——在黄海、东海浒苔覆盖面积、分布范围及漂移方向实时监测,海冰、赤潮、溢油、森林火灾、围填海监测等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此外,海洋一号C星还为我国第十次北极科考任务提供了海冰密集度、海冰分布范围和海冰覆盖面积等观测数据,卫星出色的极地航线服务保障能力,为北极科考提供了高质量的环境信息。

$ e' t3 K( H: F! q

据专家介绍,海洋水色探测条件要求高,需要全球观测,但同时受到太阳耀斑、海上泡沫以及云层阴影影响,同一天云的形成与消散变幻莫测。通过双星上下午组网,可提高有效数据获取的概率。随着卫星观测频次和获取数据的增加,上午被太阳耀斑影响的海域可在下午观测,上午被云层覆盖的观测海域和未被观测的区域有机会在下午得到弥补,进而大幅提高对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带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有效观测能力。

" q3 _ r; O' c1 t* g

五个载荷各怀本领

1 N3 ^2 l, L. @, w" C' [& l5 X5 [9 I

海洋一号D星的高超性能,得益于其搭载的5个“神器”。据了解,海洋一号D星配置了5个有效载荷: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海岸带成像仪、紫外成像仪、定标光谱仪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每个载荷都有一身本领。

# n7 e" ~7 r! }

比如,给海水“测色”和“测温”的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可以研究和掌握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海洋渔业和养殖业资源状况和环境质量,为海洋生物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定标光谱仪既能看海洋,也可以看太阳,通过其监测水温扫描仪与紫外成像仪,能够确保数据精度,以更准确地测量海洋和地物目标。

4 P, H. J0 y/ A4 V) r

紫外成像仪还可用于近岸高浑浊水体大气校正,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则用于获取大洋船舶位置信息。

" G1 U9 B/ w; _/ Z$ |* v6 ~$ i

近日,海洋一号D卫星成功“拍摄”并公布首批遥感图像,照片的“摄影师”就是卫星搭载的海岸带成像仪。图片中,美丽的东沙群岛、青海湖和乌梁素海以及贝加尔湖和美国五大湖清晰可见,在广东一带登陆的台风“鹦鹉”,也被海洋一号D卫星“抓拍”下来。为了将反射率不同的目标尽收眼底,海岸带成像仪具备了很大的动态范围和很高的信噪比。

, Q, ^& c/ s$ P" x3 [: y8 ^

据国家航天局介绍,这些载荷探测的海洋水色要素可用于开展水色环境、水质、大洋渔业、海温、海水、赤潮、绿潮、海岸带以及极地科考业务化监测与科学研究,使海洋卫星数据在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灾害监测、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海洋科学研究以及国际与地区合作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深入应用。

. O% L" u D' H) \8 {

卫星家族将再扩容

- G& w1 l4 j: _. b

中国海洋卫星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卫星及其探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方面奋起直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4 X6 o2 ~* J/ u, a

从2002年5月发射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卫星,结束了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到18年后第四颗卫星升空,“双星合璧”实现的新突破,让中国海洋水色观测卫星家族不断壮大,成果愈发丰硕。

1 {0 B2 A- E7 k( A2 u

而今,从海洋一号系列卫星,到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海洋二号”,再到以海洋应用为主的“高分三号”卫星,中国海洋卫星领域的探索创新进入了新阶段。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以海洋水色卫星、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海洋监视监测卫星为代表的海洋遥感卫星系列,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海域使用管理、海洋权益维护和极地大洋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t5 t7 {, X/ g1 h4 p

与此同时,中国在海洋卫星对外合作方面也开启了新篇章。2018年,由中法两国合作研制的中法海洋卫星发射,主要用于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今年2月,该卫星已开始向全球科学界提供其观测数据,用于研究地球上的海洋动力环境。来自中国、法国以及美国、俄罗斯等其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科研团队已经提议使用该卫星观测结果,以开展科研项目或开发天气预报方面的应用。

P7 b" [; y& {. i: `2 g

展望未来,海洋卫星强国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副主任刘建强日前表示,中国将加快研制与发射新一代水色卫星,大力推动高轨海岸带卫星立项,让海洋一号卫星多几个“兄弟”,让海洋水色卫星家族更加壮大。

9 |. v9 r& I, E" _8 K

为推动卫星数据的应用,自然资源部已建立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和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两个专业机构,统筹和保障陆、海卫星遥感业务,并在31个省区市建立了自然资源省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未来将加快陆、海观测卫星数据及应用技术的推广,充分发挥卫星效能,全面提升行业卫星遥感技术和应用水平。

2 R8 r: P) F$ P9 @9 p6 i ! D2 Y ]" L, T' a5 Q# r " _" `( d0 Q* i; O' f% d* W( B& G0 H: C3 b& [7 U/ I: ^: o 5 N$ ?9 \6 G$ ]: x O9 b, t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瘦竹
活跃在4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