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建设海洋强国,向海图强、逐梦深蓝,就要加快构建海洋新质生产力,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抓手。
. _4 A3 ^! ?3 y/ M. Q, w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海洋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国家发展大局提出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对当前来说,向海图强、逐梦深蓝,就要加快构建海洋新质生产力。& T4 S1 m% O( y
海洋新质生产力,是指能充分挖掘海洋资源、优化海洋资源配置、加快能源转型、构建高水平海洋产业发展格局,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海洋产业涉及风能、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还涉及石油、天然气等传统产业,此外还有生物医药、海水利用、渔牧业、养殖业等。相对陆地,海洋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对一国海洋技术和海洋装备的科学水平要求很高,背后需要强大的新型海洋工业体系作支撑。 v1 y! \9 W. Z/ W, Q
当前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比如在海上能源开发领域,美国和欧洲等一些国家已经有了近百年历史。目前,世界深水油气产量约65%的产量来自埃克森美孚、BP、壳牌等石油巨头。2018年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了《美国国家海洋科技发展:未来十年愿景》,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发展、海洋大数据、海洋军事战略安全和科技创新合作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划。因此,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充分挖掘海洋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抢占领先地位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海洋强国战略的坚实基础。着眼未来,构建海洋新质生产力需要从基础、关键、依托、核心、重点五个层面统筹考虑。 u' d$ l! ?0 D" ^5 v
基础是立足各要素构筑深海开发优势。《2023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海上风电发电量比上年增长116.2%,海水淡化日产能力比上年增加50万吨,凸显了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正在逐步增强。深海领域是全球发达国家实施海洋战略的主要依托,集中了科技要素、军事要素、政治要素、生产要素等,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 B0 T7 `' d7 Q& F$ b/ H
构筑深海开发优势需要多学科融合创新发展,应该将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信息、地球物理、应用化学等传统和新兴学科深度交叉渗透,推动形成深海领域的新型生产要素。海洋开发具有高难度、高科技、高风险属性,对生产力要素的整合和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在海洋开发领域完善新型工业化要素基础上,增强新型工业化内驱动力,大力发展海洋新兴战略产业,不断推进海洋新质生产力的要素重构。
- l1 @" N; V2 t, f3 z 关键是整合技术力量挖掘能源渠道“新赛道”。随着我国海洋资源挖掘的纵深发展,当前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已经具备了良好基础,海洋装备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占比由2010年的9%快速增长到2021年的41%,已经进入全球海洋装备业的第一方阵。在油气能源勘探开发方面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全球化优势。着眼未来,应重点提升深海勘探工具、软硬件研发等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产化水平,同时加强对特殊油气层开采的技术攻坚。要在深远海新能源开发、贮藏、传输方面继续增强科研力度,整合技术力量。要对渔业、油气、净水、矿产等产业通盘谋划,打破产业和治理壁垒,实现资源要素整合的最大化。要充分利用废弃海上平台,将其改造成能服务新能源产业的海上中转基地角色。# J3 F7 }+ I/ x/ p& I
依托是打造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海洋新质生产力的要素重构,需要培育符合海洋能源、海洋产业、海洋战略要求的人才队伍。要打通海洋人才培养发展的“快车道”,突破掣肘人才发展的瓶颈,使人才变量转化为人才增量。要优化海洋人才培育引进的政策措施,增强人才培育的自主性,避免人才引进的盲目性,提升人才引进的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要完善海洋产业人才科技研发创新的激励机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科研人才提供适当的自主空间。要加强海洋产业人才的定向培养,增强校企联合培养的针对性,着重加强专业设置、导师培养、生源筛选、行业需求等方面的工作,完善在校大学生到产业一线锻炼学习的机制,提升海洋人才队伍建设的校企合作水平。要加强信息数字化、海洋能源勘探开发、海洋化学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打造一支既具有数字化能力又了解海洋科学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c+ C- y, V& M, F) Z1 H
核心是提升深远海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构建海洋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和难点在于深远海资源要素的开发。近年来,我国在深远海油气勘探开发、新能源平台建设等领域的高科技项目陆续落成,体现了我国深远海科技创新的能力。然而,同发达国家深远海开发能力相比,我们在科技自主性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如部分勘探设备的国产化率不足,深远海开发软件和芯片制造存在短板等。未来,应进一步加快深远海核心技术攻关和勘探设备的自主研发,提升相关系统软件和芯片的研发水平;要加强深远海数据要素的拓展和管理,强化数据搜集和分析能力,为提高基础研究水平和科技创新奠定基础;要破除管理部门政策壁垒,降低深远海能源开发成本,释放深远海科技创新的潜能。
( t/ `$ E( q% H, o 重点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进能源转型。从战略目标看,构建海洋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在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在这方面应建立“先立后破、稳中求进”的发展原则。2023年国内原油增量中海洋原油占比达到70%左右,要推动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此外,由于海上能源开发的复杂性,涉及行政部门较多,需要加强部门协同,以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不断为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较为宽松的制度环境。与西方传统能源发展模式不同,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已经处于全球第一梯队,我们要持续开拓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不断推进能源转型。在海洋领域,未来要加强海上光伏、海上风能、海水制氢等新兴产业的深入布局,要在技术上不断创新,解决技术掣肘。要在战略上加强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研判,确保能源转型稳步推进,以更大力度推进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t/ t/ i5 {. d2 X
; C m+ V' l( G, u* F- w8 C* ~来源 | 《时事报告》作者 邱鸿雨 单位: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党校)
$ L3 D6 u9 Q% d+ ]$ U0 R排版 | 数智海洋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