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今100年前,德国地质学家诺伊玛尔,根剧中生代侏罗纪(1.95亿年前至1.37亿年前)海的形成层次的分布及其化石,认为从中美洲直到印度,曾有一个东西延伸的海,这个海被称为“中央地中海”。按照他绘的古地图,中央地中海的南侧有巴西、埃塞俄比亚大陆,以及由此分出的印度半岛和马达加斯加岛。北侧是包括北美,格陵兰在内的尼亚库蒂克大陆和斯堪的纳维亚及丘朗的岛屿,东侧是被太平洋隔着的印度支那、澳大利亚。 ( x+ g( N) [) ~' H% Q" U! `
他的岳父奥地利著名的学者修斯则认为,这个地中海东边还经过云南、苏门答腊而延长到帝汶岛·修斯把这个海取名为特提斯海,并将北侧大陆命名为安哥拉古陆,南侧是有名的冈瓦纳大陆。所说的特提斯是出于希腊神话中的海神俄刻阿诺斯的妻子之名。修斯认为,特提斯海是从古生代末二叠纪(2.85亿年前至2.3亿年前)开始,中生代继续存在,到新生代第三纪(0.67亿年前至0.025亿年前)因阿尔卑斯造山运动陆地化。现在的地中海,仅是古地中海的残余部分。自那以来,古地中海的古地理及生物相,被许多学者探讨着。大陆漂移学说的创立者魏格纳认为,古地中海是横穿联合古陆东西的浅海。; ?0 f' s/ `( j4 Y5 H* \, J
到本世纪50年代,根据古地磁学的研究,使大陆漂移学说带来复活。而且,关于大陆分裂漂移前的古地理的复原也不少。一般认为,古地中海是包围联合古陆的超大洋——泛大洋,从古太平洋方向,以楔形插入联合古陆的海洋。* M, E) D( X' z) @/ V7 ?" T' U
可是,现在的大陆内部,存在着被称之为蛇绿岩带的超基性、基性岩或燧石等远洋沉积岩的杂岩,并有带状或线状分布的地带。若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这是海洋地壳的一部分,它原是宽阔的洋底的岩石,是在大陆的漂移、碰撞时突入的部分。所以,蛇绿岩带相当于两个大陆的“缝合线”。最近,根据这样的观点,探讨了古地中海的变迁。例如,形成喜马拉雅山脉北缘的印度河——图安波缝合线的蛇绿岩带是中生代(2.3亿年前至0.67亿年前)的古地中海。但因印度次大陆以冈瓦纳大陆分离北上缩小,而在第三纪与亚洲大陆碰撞时,留下古地中海的残片。这个缝合线它经俾路支(在巴基斯坦西部)延至阿尔卑斯山脉,被认为是阿尔卑斯造山时形成的。
: j; Z" R9 i7 X$ {一方面,在北侧有与这缝合线大致相平行的蛇绿岩带,它从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高原,穿过高加索、埃尔布鲁土山,横穿西藏,延伸到印度支那地块两侧。在地质学上,这个缝合线的形成时期,是从三叠纪(2.3亿年前至1.37亿年前)经过侏罗纪中期,相当于金梅利亚造山前期(东亚印度支那运动)且更加古老。根据这事实,实在这两个缝合线间的陆地,是冈瓦纳大陆分裂之前的古地中海,它区别于由于分裂漂移而新产生的古地中海。总之,相当于俄刻阿诺斯的前妻和后妻。( D) K* U" y1 y& |
如果这样,那追寻蛇绿岩带的形成时间,要追溯到哪儿呢?借1985年森凯尔先生的话来说,俄刻阿诺斯果真占有几个妻子吗?联合古陆是在石炭纪(3.5亿年前至2.85亿年前)后期,即似乎是在赫尔西尼亚造山期,由欧亚大陆和冈瓦纳大陆合成一体形成的,好象是在泥盆纪(4亿年前至3.5亿年前)至石炭纪两者分开而成了宽阔的海洋。其形状、方向接近修斯所认为的形象。事实上,也有人把在石炭纪以前的古地中海叫“古地中海”。不过,它与本来定义的从二叠纪至中生代的古地中海是很不一样的。1977年有个叫阿宾杰的学者称它为“赫尔西尼亚海”。在自由奔放的希腊神话世界中,即使曾是何人的妻子,好象也无关系的。而我们则愿意保留前妻、后妻的规戒。另外,在地球膨胀论中,古地中海是被大陆围着狭窄的地中海。但根据神话,古地中海是那样狭窄的半身是不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