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 F( D# N& _8 F( ]! r2 X 一、技术设计(实施计划)
4 g. |% i. g p& T/ ` 1、概述:简述任务要求、依据的标准、测图比例尺、水文气象、仪器车船配置等等。
5 K0 H) R' @) J$ w% A3 i) j 2、控制测量:采用的坐标、高程系统、投影带和投影面、坐标及高程系相互转换及对拟利用的原有资料检验方法(平面、高程、施工控制布网方案、平差方法;造标类型、高度、埋石规格、需用材料的估算及点之记要求;水位站配布的密度、数量、站址、有效控制范围、水位改正区域的划分;平均海面、深度基准面、绘图水位的计算;水位控制的实施方案)。 / O% H# i$ C# d
3、水深测量:测深线布设方案、测线长度、定位点间距及深度插点原则;深度改正求取方法;导航定位方式;测深设备。 0 [' T3 {5 j% u% `. X& m
4、内业整理及绘图方案要求。
/ l# t* v2 O5 g- i7 h7 k 5、实施方案:技术人员选定及分工、仪器设备、控制测量实施、水深测量实施、内业数据处理与绘图、时间进度、质量、安全保证大纲等等。
T" Z8 n8 \( J2 z& C; ^7 O0 Q 二、准备工作
" R3 e P' w" i* U, j 1、准备工作:合适的测量船只、水位观测位置;水位计安装与零点测定;坐标转换参数设定,GPS比测;设备安装(GPS、测深仪、导航计算机等)。
/ e. n! N) `% ~2 j- _1 I 2、测线布设:测深线分为主测深线和检查线两大类。主测线一般为图上1cm,检查线间隔为主测线的10倍 。主测线一般垂直于等深线或岸线,以能准确显示海底地形地貌为原则。多波束测线则是考虑经济、安全等因素。 ( ^; @' x! n9 B% ~, P& j0 ^# e, i
3、控制测量:针对水位站布设进行高程测量,确定验潮仪水位零点。 9 V. ~2 v7 A2 b N
4、验潮站布设及水位观测
: Q. w- N, ]) e (1)相邻验潮站之间的距离应满足最大潮高差小于1m,最大潮时差小于2h。 9 n$ q* x- z! ^5 t2 e E. M8 Z* U
(2)主要水准点、工作水准点:验潮站附近的高程控制网中的点(一般不低于三等)可作为主要水准点;工作水准点设在验潮站附近,采用四等水准联测。水尺零点可采用等外水准联测。
* n3 c+ j& E4 \ P" y+ K (3)自动验潮仪:设立校核水尺、皮尺吊放方式等 & e& ~* `6 e3 r7 n2 I
(4)水位观测时间应不长于10分钟。 ; N9 N7 o1 U. w9 B6 F
三、水深测量
; n. F3 `1 d! a& u: s 1、GPS天线直接安装在测深仪换能器上方,稳定性试验,吃水量测与声靶比测。 ' ~6 U% m* V4 R1 h
2、起伏改正:姿态补偿 F" Q, @( x, L% {6 w4 Y6 B
3、测量:沿测线匀速航行;测后吃水测量。
" O3 |2 s; r# D H6 p* I( o5 g) f 4、水深测量误差源主要有:声信号传播路径(包括声速剖面)有关的声速误差;测深与定位仪器自身的系统误差;潮汐测量和模型误差;船只姿态引起的误差;船只运动传感器的精度引起的误差,如纵横摇的精度、动态吃水误差;数据处理误差等等。
6 E' [6 u! ^) x$ h/ G1 }" i" Y 四、数据处理
9 N7 [5 n" l. E# F+ H. F* q8 y 1、测深数据处理用到的软件有:HYPACK、QINSY等。
& ^/ a }1 [$ h 2、外业数据检查:测深、潮位。
- m8 P5 f7 h2 p5 l6 ]8 J 3、数据处理:定位数据(跳点);测深数据检查;吃水改正;水位改正等。 ) H0 Y0 Z( R D) x z: H" u
4、图件绘制:海图图式、地形图图式、工程图式、航迹图。
u' t! ^- `- M- g 五、技术报告总结 3 ?/ `+ D9 s$ L- x7 M# ^
1、精度评估 ) d6 l/ | {- ` K |
2、定位精度评估
, J" `7 Z7 A* ^ 3、水深精度:根据交叉点两次测量的不符值统计结果来评价系统水下地形测量的精度。 0 U2 A N! I! W C1 M4 A
4、水位改正:直线分带法、时差法(原则:两站之间潮波传播均匀,潮高和潮时变化与距离成比例)。 a& y( _, z9 U0 l
5、分带的基本原则:分带的界限方向与潮波传播方向垂直。
! J& i3 J8 X& f0 W3 F$ f9 i6 Q8 U, q: O
9 A( c2 @* ?; ^5 ~* r: X& s; w% V
8 A. q& \0 [2 M+ w X* ]% i6 J3 U! n1 N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