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l1 i' M. y# p4 |6 l8 n
海洋里的微塑料可能随海浪以“气泡”形式喷出,进入大气;进入大气的微塑料也可能随风飘过一段距离,沉积到陆地,然后被冲入某条河流,接着输送至海洋,最后又排向大气,形成一个“塑料循环”。而人类才刚刚开始了解微塑料作为空气污染物的全部影响。
2021年10月20日,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物理与化学学院的劳拉·雷维尔
3 k* V* c4 g/ x" B3 N (Laura Revell)等人在《自然》(Nature)发文称:处于大气底层的微塑料可将部分射向地球表面的阳光散射掉,从而使气候轻微降温。& r' s* A1 b5 o& `3 J0 O9 `1 Q
而问题的复杂之处还在于,大气层的微塑料也能吸收光,这意味着它们会加剧温室效应。不过,研究人员在计算分析后,认为整体效应呈轻微冷却作用。
虽然大气中微塑料效应目前看来极为轻微,但在未来几十年内,势必随着空气微塑料数量的增加而越来越大。" s" g/ r* w6 h! z6 d$ B; w& `9 `
: F- l. V: I0 U) M 位于新西兰坎特伯雷海岸Kaitorete Spit的空气微塑料采样站
0 {6 ^" A* z! A3 [! k$ ^) R, f. K8 P

+ v' |9 c. h" E8 E3 Z% `/ N
首次计算微塑料对气候的直接影响
0 M* G, N3 I* w1 a 
: d. Q. _: P0 U$ g
此项新研究揭示了微塑料与地球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科学家第一次计算空气中微塑料对气候的直接影响。
. f. f( @$ `" h
我们知道一些大气解决方案(例如“气溶胶”)利用了将入射阳光散射或反射回太空,进而产生冷却作用,或是吸收某些频率的辐射,进而让地表变暖——最终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
& X9 X9 [2 \0 f
在此背景下,作者团队着手探究微塑料在大气中的光散射和辐射吸收。他们使用气候建模软件来确定常见大气中微塑料颗粒的辐射效应,主要关注大气底层(因为那里微塑料比较聚集)。
# c v2 M/ Z$ x! R( g
微塑料对太阳光的散射微强于吸收
" G- n: O0 f3 R( Z- J$ Z0 m( W& N
雷维尔和同事发现微塑料粒子会散射太阳辐射,的确具备轻微的气候降温作用,但冷却效果无法定量。
0 ^5 R& d) j( s: c3 _- J/ l 此外,他们没有对大气微塑料的数量和分布做出足够的测量,也没有关于微塑料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可靠数据。
3 }, f# V+ ^# ~3 O" R 另一方面,微塑料颗粒的变暖效应——部分或完全抵消其散射所产生的冷却——让情况更为复杂。
( k+ C( U8 ]& r, L5 g+ D1 @1 e 雷维尔如此说道:
- q! B% q$ ~2 r7 A7 x 在意识到微塑料颗粒能吸收红外辐射并导致温室效应的那一刻,我们感到惊奇,因为在那以前,我们一直把微塑料视作太阳辐射的有效散射体。
微塑料吸收的光波频带落在红外光区间,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实际上不怎么吸收红外光的能量。换句话说,这些大气微塑料是已有温室气体的补充,能加剧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尽管当前影响很小
. e4 n$ w0 ?0 j! S2 U
(因为它们的大气含量还很低)' a$ x1 [; H0 ]+ N
。
不过总的来说,我们通过计算看到的微塑料与光相互作用的主要影响还是它们对太阳光的散射而导致的轻微冷却作用。6 O1 W6 A3 L" y$ w; D7 O- l
8 |$ A2 Q( g+ q* U6 t4 r- m 雷维尔还表示,最近关于空气微塑料主题的一些研究报告称,在世界某些地区,微塑料颗粒的浓度“相当高”,这可能是因为技术进步帮助研究人员能够检测到相比以前直径小得多的粒子——它们过去不曾被发现而已。
& m; d9 G( j; g5 r( z5 q- C+ v “我们对空气微塑料对气候影响的初步计算也只是估算而已,它毫无疑问会在未来随着新研究的开展和我们的知识空白的填补而不断修正。”
0 V* P+ }; H( W! P1 A5 e) C, f& u 而我们确知的一件事情是,随着微塑料污染加剧只会给气候带来更糟的影响,它们很可能已经在当地形成或是大气加热或是冷却的作用。如果不采取措施缓解塑料垃圾管理不善的问题,影响会越来越恶劣。
资料来源:Airborne microplastics have a growing influence on the climate, but we need more dataEND
9 n. E: B, O l( X3 v4 }+ m